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對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的幾點看法

對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的幾點看法

時間:2024-10-25 10:17:03

編者按:在美、歐屢現“黑天鵝”事件的前情下,5月份的法國大選卻躍出“一匹黑馬”。此次大選是在法國國内右翼民粹主義勢力持續升溫,左翼民粹主義“突然發力”,傳統的左右翼兩大政黨社會黨和共和黨潰不成軍的情勢下,名不見經傳的中間派獨立候選人伊曼紐爾•馬克龍,以“開放、前進、革新”的姿态,高舉“支持全球化、歐洲一體化、經濟自由主義”的旗幟,橫空出世并一舉登頂。這跌宕起伏的政治大劇,深刻反映了法國乃至歐洲政治生态和格局的重大嬗變。馬克龍的獲勝将導緻法國政治力量發生哪些變化,未來其内外政策的方向及前景如何,法國的左、右翼民粹主義其主張及構成有何區别聯系,其根源在哪裡,會給法國及歐洲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和改變,這些問題都頗為世人關注。為此,本刊特設專欄邀請專家撰文進行解讀,以飨讀者。法國總統大選已然落下帷幕,“政治新人”馬克龍組建新黨獨立參選并一舉奪得總統寶座,成功登上政治權力的巅峰,成為真正的“超級黑馬”。這一“奇迹”發生的真實原因是法國乃至歐洲政治生态與格局發生重大嬗變的深層折射。而随着新政府組建完成,馬克龍總統未來内外政策的施政方向和前景,也必須要放到法國和歐洲政治生态與格局發生的重大深刻變化之中去考量。

DOI:10.19422/j.cnki.ddsj.2017.06.010

本屆法國總統選舉從2016年預熱到2017年5月7日第二輪決選投票結束,持續近一年半時間,恰似一部高潮疊起的政治大劇,撲朔迷離、懸念叢生,堪稱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曆史上一次“超級大選”。傳統主流大黨社會黨和共和黨以及反體制政治力量“國民陣線”、“不屈的法蘭西”等推出的老牌和知名候選人在競逐中紛紛落敗出局,最終反而是名不見經傳的中間派獨立候選人、“前進”運動領袖馬克龍笑到了最後,成為第五共和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政治新人”馬克龍在不依托任何主流大黨的情況下組建新黨獨立參選并一舉奪得總統寶座,成功登上政治權力的頂峰,用短短幾個月時間實現了很多人夢想一輩子的人生奇迹,在法國乃至世界輿論中産生了強烈震動。這一奇迹貌似諸多偶然因素的疊加,實則是法國乃至歐洲政治生态與格局發生重大嬗變的深層折射。

法國和歐洲政治生态更趨複雜化和碎片化,政壇進入代際更替的全新時期

一、馬克龍當選開辟了政治家問鼎最高權力的嶄新路徑,标志着法國和歐洲新生代政治家的強勢崛起

近年來,法主流大黨理念僵化,治國無方,失信于民;政治精英脫離民衆,生活腐化,醜聞頻出;民衆對傳統政黨政治的陋習和惰性已反感至深,渴望淨化政治空氣,求新求變意願強烈。馬克龍敏銳捕捉到這一曆史契機。針對大黨失靈、經濟危機和體制封閉等問題,他高舉變革大旗,主張全面改革。與此同時,馬克龍反對主流大黨但并不反建制,也非徹底推翻現有體系。他對布萊爾的“第三條道路”和施羅德的“新中間道路”頗有研究,以“中間派”自居,強調“自由”與“保護”,主張兼顧右翼經濟自由主義和左翼社會公平理念。馬克龍從不同陣營選取于己有利的政治主張加以整合,形成“非左非右、亦左亦右的”獨特路線。這一立場既能迎合選民對建制派的厭倦心理,又可打消其對社會變革引發動蕩的不安情緒,因而赢得大批中間派選民支持。本屆總統選舉中,左右翼大黨社會黨和共和黨候選人均在首輪投票提前出局。傳統主流大黨長期以來持續近40年主導政壇并輪流執政的基本格局首次被打破。其實“馬克龍式”政治家在歐洲其他國家并不少見。意大利前總理倫齊、西班牙公民黨主席裡維拉等或多或少都與馬有相似之處,均主張進行經濟自由化改革,以實用主義政策代替傳統的左右翼模式。以左右翼分野畫線的傳統政治光譜發生錯位,新派政治人物在歐洲政壇嶄露頭角,充分表明歐洲政治版圖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傳統政治格局正走向解體。

法國總統大選于2017年4月23日舉行。圖為2017年4月17日,在法國巴黎,總統候選人、“前進”運動主席伊曼紐爾·馬克龍參加競選活動。二、馬克龍與勒龐的對決清晰反映了“兩個法國”深度撕裂與尖銳對立的事實,在“左右”之外催生了全新的政治分野

本屆總統大選是在特朗普成功沖頂美國權力巅峰、英國脫歐公投引發歐盟和國際震動、反全球化和民粹勢力在西方勃興的大背景下舉行的,被西方視為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力量在西方核心地帶的又一次激烈碰撞,對法國、歐洲乃至國際格局均具有深遠影響和重要象征意義。近年來,全球化嚴重沖擊法國社會,失業、貧困、移民、恐襲等經濟、社會和安全問題相互交織、疊加放大,民粹主義、保護主義、排外主義大行其道。“開放”還是“保守”、“挺歐”還是“脫歐”成為選民投票的新界标。支持全球化、歐洲一體化、經濟自由主義的馬克龍代表“開放、前進、革新”的法國,而反全球化、反歐盟、反移民的勒龐則代表“保守、封閉、民族主義”的法國。兩大陣營選民從城鄉分布、收入差距、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上看其構成截然對立,立場針鋒相對,利益訴求難以調和。馬克龍以較大比分勝出,“理性、開放的”力量在與“保守、封閉”理念的較量中最終獲勝,歐盟在英國脫歐之後避免了解體之虞,讓法國和歐洲政治主流長舒了一口氣。由此可見,盡管反歐排外力量在法支持者日衆,但堅持改良主義、反對排外脫歐的國家治理理念在輿論中仍占據明顯上風。

三、法國政壇正在醞釀“超越左右翼分野”的格局性演變,一個強大的新中間力量正在悄然興起

長期以來,左右翼政黨勢力強大,中間派政黨影響十分有限,一直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政黨政治的一個突出特點。馬克龍當選總統後,着眼組建“總統多數派”,針對左右翼兩大黨大力實施分化戰略,吸引和延攬社會黨和共和黨大批人士前來投誠。一個由溫和左翼和中間派吸納開明右翼形成的新興中間派力量已然隐現雛形。馬克龍此舉主要目的從近期看,是進一步分化傳統主流大黨力量,全力争取在下個月立法選舉中赢得“總統多數派”席位;從長期看,則可為其在任内推進經濟社會等各領域重要改革凝聚更多共識,團結更多力量。從目前看,馬克龍已經得到了左右翼兩大主流政黨很多重量級人物的支持和投靠,若操作得當,則有望實現德斯坦總統當年“團結三分之二法國人共同治理”的夢想。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曆史上左右翼二元政治格局在經曆“國民陣線”上位形成短暫的“三足鼎立”态勢之後,正開始向以“共和國前進”運動(前身為“前進”運動)、共和黨、社會黨、“國民陣線”、“不屈的法蘭西”為代表的中間派、右翼、左翼、極右和極左五大政治力量共存相争的政黨政治新格局發展演變。其中,圍繞新總統形成的新興中間派力量有望逐漸走強,不斷坐大;而右、左,極右和極左四大力量都将面臨新一輪分化組合,但右翼共和黨組織嚴密,地方根基紮實,仍将有實力與“總統多數派”分庭抗禮;社會黨在本屆總統大選之後,深陷内憂外患,恐将加速衰落,前景堪憂。

法國總統選舉首輪投票于2017年4月23日在法國本土全面展開。由于時差關系,法國海外省、海外領地和旅居海外的法國人提前進行投票。圖為2017年4月22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法國公民排隊等候投票。

馬克龍上台執政有望為法國和歐洲帶來一系列積極變化

作為年輕一代政治家和新興政治力量代表,馬克龍雄心勃勃、銳氣十足,從組建“前進”運動、脫身奧朗德政府、憑“非左非右”理念四處逢源,到吸納傳統大黨要員為己所用、以堅定意志奪得總統寶座,一路展現出敢作敢為的政治膽識和智慧。馬克龍雖以獨立候選人身份當選總統,但自身凝聚着法國民衆振興國家、團結社會、發展經濟、改善生活的厚望;雖年輕缺乏政治曆練,但對法政治體制有獨到見解;雖屬傳統建制鍛造的精英,但對民生疾苦及面臨的挑戰心中有數,提出的改革主張謹慎務實,既契合民衆革新願望又具有較強可操作性。其當選标志着法政局翻開了全新的篇章,但法内外政策仍有望保持較大延續性。

從施政方略看,預計馬克龍會延續奧朗德任内的社會自由主義改革路線。推進節支減稅和勞動法改革、重建社會對話、改革福利體系将是其上任後的施政重點。在對外政策上,馬克龍作為開放、親歐力量,其當選無疑對目前深陷困境的歐洲一體化和全球化進程是重大利好。他将繼續奉行戴高樂主義,在積極參與和維護現有國際體系的同時,保持法外交獨立性,維護良性、平衡的大國關系,努力捍衛本國利益;将重啟“法德發動機”,繼續大力推動歐盟各領域合作,推進“多速歐洲”,強化歐元區建設,為英國脫歐陰影籠罩下的歐洲一體化進程注入新活力。

此外,馬克龍目前已具備了一定優勢,為其順利施政提供了一定條件。一是通過一年來“共和國前進”運動的發展壯大,特别是新政府順利組建,顯示了對左中右各方人士的聚合能力,初步打造出一個新興“總統多數派”的雛形;二是馬克龍總統與菲利普總理理念相投,個性互補,加上内政部長科隆、外長勒德裡昂等老将左右襄助,彌補了政治經驗不足的短闆,若能精誠團結、同舟共濟,新政府應能有所作為;三是馬當選後歐盟、特别是歐元區經濟出現向好迹象,法新創辦企業數量上升,民衆消費信心增強,奧朗德總統任内一些改革措施的滞後效應開始顯現,這些都為法帶來經濟複蘇的新希望。

馬克龍執政之路仍面臨諸多挑戰,不會就此一帆風順

一、民意基礎仍不穩固

盡管馬克龍最終得票率高達66%,但民調顯示超過半數投票支持他的選民并非真心贊成其競選綱領,而僅是為了阻止勒龐。參加首輪投票的11名候選人中,有8名敗選候選人未在第二輪決選投票中明确表态支持馬克龍。不少選民不滿其經濟和歐洲政策,認為其是金融界代理人,擔心其成為“德國的傀儡”,因而大量棄選。第二輪決選投票74.5%的投票率破近50年來新低,多達400萬張選票作廢,說明馬克龍的實際支持率僅在25%左右。因此,他亟需做出實績,取信于民。

二、執政黨有受制于人之虞

“共和國前進”運動盡管号稱擁有28萬名黨員,但尚未成型為真正意義上組織嚴密的政黨,尚無把握在立法選舉中獲得絕對多數席位,獨立組建穩定的“總統多數派”。若未來國民議會形成“共和國前進”運動、共和黨、社會黨、“不屈的法蘭西”、國民陣線等多黨分攤議席局面,則馬克龍所屬政黨隻能被迫與其他政黨組建聯合政府,甚至接受“共治”局面。馬本人難免會成為一名“跛腳總統”,其諸多改革法案将面臨多方牽制,其勞動法改革尤其會受到來自極左、極右政黨和工會方面的強大阻力。

三、民粹極端勢力的威脅始終存在

馬克龍勝選并不代表法國左右翼民粹勢力上升勢頭就此止住。相反,“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在主流政黨政要和媒體的聯合封殺下,在第二輪決選投票中依然得票近1100萬張,比其父老勒龐2002年得票高出一倍多,延續了“國民陣線”近年來“逢選必進”勢頭,堪稱“雖敗猶榮”。“國民陣線”坐實法政壇重要“一極”已是不争的事實。若馬克龍五年執政無所建樹,右翼民粹未來在法國上台執政恐将難以避免。隻要經濟不振、治安不靖、社會無序狀況不改,民衆焦慮、疑懼、無望心态不除,則民粹極端政治勢力滋生蔓延的土壤就會持續肥沃。何況法政壇還同時遭遇右翼民粹勢力走強和左翼激進化兩股逆流夾擊。極左翼候選人梅朗雄在本屆總統大選首輪投票中創出近20%得票率的曆史最好成績,有意将來以“不屈的法蘭西”為基礎建立更廣泛之左翼反對派,其志向甚大。馬克龍雖最終勝出,但畢竟有超過40%的選民支持反全球化、反歐盟的極右和極左翼候選人。如何凝聚共識,彌合社會裂痕和鴻溝,将是馬克龍上台後面臨的一大挑戰。

四、新政府構成的多樣性埋下不穩定的隐患

馬克龍任命右翼共和黨籍地方實力派人士菲利普為新一屆政府總理。新政府組成體現了馬克龍的政治創新理念,這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曆史上首次在非“左右共治”時期,總統任命意識形态出身相反陣營的人士出任總理。内閣成員成分五彩斑斓,其多樣性也創法國曆屆政府之最:涵蓋左中右各主要政治力量;年齡層次從40後直至80後不一而足;男女人數對等;8名閣員來自企業和民間社會,此前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當前馬克龍的執政團隊由來自不同意識形态陣營人士拼合而成,特色鮮明,一旦失于節制管控,其理念分歧、利益争執,甚至個性沖突等等都可能引發内部矛盾,導緻複雜局面。

五、法國總體形勢不容樂觀

當前法國經濟停滞,失業高企,治安惡化,恐襲頻發,在歐盟内部影響力明顯下滑。馬克龍臨危受命,須承擔起扭轉法國頹勢的艱巨任務,但無論是推進國内結構性改革,還是深化歐洲一體化,都面臨國内社情民意的高度分裂、利益集團的多方掣肘和強大阻力以及國家财政的捉襟見肘,這些都将成為檢驗馬克龍執政理念和能力的試金石。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西歐局)

(責任編輯:徐海娜)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