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全球治理中的中國方案及其貢獻

全球治理中的中國方案及其貢獻

時間:2024-10-25 10:07:30

内容提要自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中國在全球經濟合作、大國關系構建、地區熱點問題解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中國方案。無論是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提出的一系列推動亞太區域和全球發展的講話,還是促進南海問題妥善解決的“雙軌思路”;無論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提出,還是新型大國關系的構建;無論是解決朝核問題的雙軌并進、雙暫停方案,還是處理緬甸羅興亞人危機的“三階段”措施,都體現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中國方案和彰顯中國氣派的實施路徑,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巨大反響,為國際社會的和平、穩定與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與持久動力。

關鍵詞中國方案;中國倡議;中國智慧

DOI:10.19422/j.cnki.ddsj.2018.04.013

“一帶一路”倡議、新型大國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等,這些中國方案以高瞻遠矚、務實合作、辯證漸進的特點在世界舞台上展現了中國的大國氣派。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更是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1]。中國方案對世界和平、發展與穩定發揮着積極推動作用。

中國方案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載體”

曆史上,漢代的昭君出塞、張骞出使西域,唐代的鑒真東渡,明代的鄭和下西洋,都成為搭建中外交流的橋梁,同時也把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帶向了世界。而今,中國方案更是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包容、變通、利他和守信等中國傳統美德,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載體”。

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設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亞太夥伴關系,志同道合是夥伴,求同存異也是夥伴。”[2]這體現了中國方案有着與西方大國競争、超越、遏制等不同的思維,表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尊重多樣性,提倡和諧共存的理念。在這一開放包容的理念下,中國積極與各國進行對話,尊重國家間彼此差異,跨越國家間制度、文化與發展階段的不同,與多國建立起夥伴關系。

南海問題的解決方案,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變通的智慧。中國文化講究“變通”,變則通,随形勢而調整,通則揚,依據形勢變化而發展、提升,即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在變與不變中張弛有度,順勢而為,随着形勢的變化采取不同的舉措。繼擱置争議、共同開發的“南海方案”後,中國又提出了處理南海問題的“雙軌”思路:一方面,有關争議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友好協商談判尋求和平解決;另一方面,南海的和平與穩定由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維護。[3]這一方案得到了南海周邊國家的普遍認同。此外,中國還強調在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啟動“南海行為準則”,與各國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将南海建設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中國方案再次發揮了獨特建設性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自始至終強調“和合共生”,利他惠己、和諧共赢。利他的思想千百年來注入中國傳統文化的血液之中。中國人講究不乘人之危,不在他人存危難之際落井下石,提倡彼此雙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實現共赢共享。中國方案中的共赢戰略思想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一系列實踐開始時便特别重視利己與利他的相對平衡,對于可持續發展有深刻意義。共赢強調合作的目的,如果合作僅僅是為了壯大自身,那麼合作就是權宜之計,合作隻有為了共赢才會長久持續。共赢強調共榮共享:不搞一騎獨塵,不搞一枝獨秀;強調相互依存,相互塑造,相互合作,相互幫持,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在利他思想中,還有一種觀點值得關注,那就是成全。所謂成人之美,自己也美;乘人之危,自己也危。從國際安全的角度來闡述,那就是必須正确地評價和考慮對方的安全,自己才會有安全。面對日趨複雜多變的亞洲局勢,習近平主席在第四屆亞信峰會上提出的亞洲安全觀更是恰逢其時。亞洲安全觀強調“合”與“共”,體現了區域間各國協同合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了各國自身的主權性,是利己與利他思想的真實體現,為當前複雜的亞洲安全局勢提供了更為有效的破解之法。

誠實守信亦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中國在國際上的一貫表現,證明了中國是一個講信用、守承諾的大國。對個人而言,“言必信,行必果”強調了做人要恪守信用,說到做到;對國家而言,“民無信不立”表明若國家無誠信,則國家無法生存。将此理論推之于國際社會,一個國家如果在世界舞台之上無誠信可言,乃是國家和人民之大悲大哀。誠信是安身立命之本,更是立國之本。中國始終積極遵循、履行簽訂的多邊或雙邊協議和框架内容,率先垂範,以實際行動赢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

中國正積極将中國方案上升為世界方案,為世界發展貢獻出更多的中國智慧。圖為2018年3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7屆會議通過中國提出的“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赢”決議。決議呼籲各國共同努力,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赢的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各國要堅持多邊主義,加強人權領域對話與合作,實現合作共赢。中國方案是創新理念的“弄潮兒”

随着中國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體系中的深度融入,中國方案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在不斷創新。其創新理念的提出既有濃厚的曆史積澱,也展現了中國在世界潮流中“弄潮兒”般的勇氣與擔當。

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一帶一路”的世紀藍圖逐漸從理念變為現實,從願景變為實際,世界的目光越來越聚焦于中國,而“一帶一路”周邊各國也搭上了中國發展的順風車,獲得更多的發展紅利。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國關系,積極進取、務實創新的新型多邊外交、新型周邊關系、新型南南合作、新型政黨關系等一系列中國方案的提出,不僅讓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更讓世界認同中國的方案。

盡管西方社會與東方有着千差萬别,但中國方案摒棄唯我、排他的視角,在國際社會中尋找合作共赢的機遇和道路。從正确義利觀到新安全觀、全球治理觀、新發展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中國方案的新理念新主張,表明了中國方案追求的是共同價值觀、共同發展觀、共同安全觀和共同利益觀。它以多元價值為主導,強調國家間相處的公平正義,在解決中國發展面臨的問題時,也在探索人類發展的新方向。中國方案的不斷創新,顯示了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魄,不僅為中國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也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之路。

中國方案是新興全球化的“助推器”

面對國際社會複雜多變、地區局勢此起彼伏、新問題不斷湧現的現狀,判斷當前局勢,有效調動國内外積極因素,保證快速而強大的行動力對于一國而言顯得分外重要,中國方案為破解當前複雜難題,實現全球和平與發展開辟了新路徑,指明了全球化發展的新方向。

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的主旨演講,指出了全球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和困境,提出了要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和加強全球化再平衡的中國方案,呼籲各方要聯手打造創新驅動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4]在聯合國日内瓦總部,習近平主席系統闡述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大國際倡議,針對人類社會面臨的種種全球性問題,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大放異彩。

從“一帶一路”倡議,到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從正确的義利觀到“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從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共同發展觀到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從“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到合作共赢的國際秩序觀,中國在國際舞台上不斷發出自己的鮮明主張,成為國際體系變革中的積極因素。中國方案給全球化進程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升了世界各國建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在處于大變化、大發展、大調整的時代,中國與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中國方案不僅為中國自身發展診脈開方,同時也為經濟全球化發展助力前行,貢獻正能量。

中國方案是穩定大國關系的“壓艙石”

中國的和平崛起不僅使中國跻身大國行列,同時也使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中國的崛起必然會與現存的超級大國美國發生沖突,即陷入新崛起大國與現有大國必将争霸的“修昔底德陷阱”,以推翻現有的國際秩序,塑造更适合自身利益的國際新秩序;另一方面,又有學者認為中國在崛起後,中國的動向不是“示強”,而是“示弱”,即陷入所謂“金德爾伯格陷阱”,認為中國不願承擔國際責任,不願提供國際公共産品,從而使世界陷入危機。鑒于此,中國推出了一系列中國方案,充分表明了中國努力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實際行動和敢于負責的大國擔當。

中美關系是中國外交關系長期以來的重中之重。然而,中美關系總是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台海問題、南海問題、朝鮮半島問題等。此外,媒體、學界等對中美關系的一些渲染也産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中國方案以“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為内容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以推進中美關系穩定健康發展。中國方案同時也強調了中美兩國的良性互動,兩國的和平發展之路,不能隻靠中國一方面的妥協與退讓,更需要雙方的共同建設。

在處理與俄羅斯、歐盟等主要大國和國家集團關系時,中國方案堅持開放包容的理念,以維護全球和平與安甯、促進世界和諧共存為出發點,尊重各國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的差異,不斷提升夥伴關系,推動與大國關系的總體穩定,均衡發展。

中國方案作為處理大國關系的“壓艙石”,不僅推動了國家間務實合作的穩步向前,也促使大國合作在時代的潮流中迎風破浪,攜手并進,共創未來。

中國方案是周邊維穩、緩和地區沖突的“安全閥”

中國有14個陸上鄰國,6個海上鄰國,周邊局勢的穩定關系到中國的發展大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中國方案提出了“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秉持正确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外交思路。盡管中國仍将長期屬于發展中國家,但随着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居于世界大國、亞太強國之列,周邊外交成為中國外交的長期任務。為了給中國的發展争取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特别是周邊環境,中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嘗試,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方案,為周邊形勢穩定和地區沖突的緩和啟動了“安全閥”。

為了妥善解決朝核問題,維護周邊地區和平與穩定,中國方案基于聯系性的分析,提出以美朝為主線,以六方會談機制轉向多邊安全機制為方向,以慎重的态度,注重階段性的積累效果,以漸進和軟着陸的方式推進問題的解決。六方會談的構想注意到的是地區整體的考慮,它涉及的是地緣上和曆史上相關的一系列國家的問題,中國一直反對以割裂、冷戰思維來處理朝核問題,力圖推動構建将相關各方都包括在内的整體安全架構,通過普遍聯系的整體安全保障來改變一些國家處于聯盟的相互保護,而另一些國家則缺乏安全機制的基本保障這樣一種不公平的安全局面,強調各國間權利與義務的平衡及約束與自我約束。2017年,針對朝核問題的複雜性,中國提出“雙暫停”方案,即朝鮮暫停核導活動,美國暫停大規模軍演作為解決半島核問題“雙軌并行”的第一步。“雙暫停”方案也是共赢思路的一種,它體現了中國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的決心以及始終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标,堅持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的态度。總之,在朝核問題上,中國仍将繼續發揮特殊作用。

在解決緬甸羅興亞人危機上,也體現了中國方案的睿智。羅興亞人的問題由來已久,涉及曆史、民族、宗教等諸多複雜因素。中國提出實現現地停火,恢複穩定秩序;各方及國際社會共同鼓勵緬孟雙方保持和加強溝通,通過平等友好協商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行途徑以及直面問題根源,探讨治本之策的三階段解決方案。中國的三階段解決方案得到了緬甸與孟加拉國的積極響應,既解決了當務之急,同時也關注到了當地現狀與發展,從長遠角度來謀求和平與發展,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好這一問題。

此外,在處理中日、中印、中蒙等關系方面,中國從雙方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從國家關系的格局出發,把握正确處理國家間關系的方向,維護了周邊的穩定環境。

中國方案不僅發出了中國渾厚有力的中國聲音,同時也體現了睿智大氣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突出的是和解,是漸進;強調的是實事求是,務實;是辯證性和大局觀的有力體現。它不僅是公平正義的和平方案,也是互利共赢的合作方案,更是創新共享的發展方案。中國正積極将中國方案上升為世界方案,為世界發展貢獻出更多的中國智慧。

(作者單位: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

(責任編輯:魏銀萍)

[1]《習近平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http://cpc.people.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習近平提出共建亞太夥伴關系:互信、包容、合作、共赢》,http://politics.people.cn/n/2014/1109/c1024-25998723.html.

[3]《王毅:“雙軌思路”是解決南海問題最為現實可行的辦法》,http://www.fmprc.gov.cn/web/zyxw/t1357479.shtml.

[4]《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全文)》.http://www.xinhuanet/2017-01/18/c_1120331545.htm.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