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不乘電梯主義

不乘電梯主義

時間:2024-10-25 12:06:05

通常,在我走出地鐵車廂之後,會有兩條路擺在我面前:一條是随擁擠的人流麻木地走上循環攀升的電梯,站定,然後等待被送達;另一條是走一欄之隔人迹罕至的樓梯,費力還略顯張揚。有一天我突然猛醒,這一細微選擇,其意義之重大,并不亞于選擇信仰。

為什麼要乘電梯?你可曾問過自己,或者,由我來替你進行這個蘇格拉底式的诘問。有人會說,機械裝置本就為便利人類而生,為何不乘,傻嗎?不乘白不乘。有人會說,通勤路上太疲憊,乘電梯省力。還有人會說,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出了地鐵,大家都流向電梯,跟着人流走踏實。甚至還有人會說,問這種問題,神經病吧你。

其實地鐵的換乘通道和出口是一個頗具啟示性意義的地方,你看,兩條迥異的道路并列着擺在人潮之前,供自由選擇,這樣直觀鮮活的場景哪裡還能找到。一條以電力機械驅動來克服重力,送人于幾米之上的高空;一條以生物力學驅動,通過雙腿交叉擺動,克服重力,踏上層層台階。結果大家都清楚了,第二條路慘遭抛棄,據我長期觀察,可以說是荒無人煙了。

作為一名體育人文社會學碩士,我展開了對一條電梯和兩條腿的思索。思索的答案是反叛。現把我的思索附錄如下:沒有特殊情況基本沒必要搭電梯,你得反抗。惰性和機械已狼狽為奸,體育在當代最大的意義已經變成反抗和喚醒,各種機械和案牍不斷麻木肉體,體育再努力去消除麻木,恢複其活力。體育作為對身體的教育,這種生活中的反叛精神是最基本的。對電梯,就該有一種人類學的批判,不能一味麻木地順從,這是在一種危機四伏的環境下對身體本身價值的返回。

批判之後,我也有一些建設性的思索。我們何不把生活中的細碎時間帶入體育的視野,比如爬樓梯、走路、騎車等等。難道體育必須要在裝有日光燈、看台和塑膠跑道的運動場裡進行嗎?或者體育必須要在特定的時間?難道日常生活中就沒有一種體育存在的空間?我保持懷疑。或者說這條路至今還未被人注意和發掘。借着對電梯的批判,我們能否就此重塑大腿的當代意義,想象體育的另一種可能呢?讓人的身體在生活日用之中恢複其價值和活力,反正我是從此不乘電梯了,當作出行途中的健身小品,也沒見得有多累。

如果這果真能成為一種生活理念,我暫且叫它不乘電梯主義,畢竟緣起于電梯。我想這個主義它也還在萌芽之中,會繼續成長,它的種子裡蘊藏着一種新鮮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力量。

本欄目投稿信箱更改為: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