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在涠洲島保護珊瑚

在涠洲島保護珊瑚

時間:2024-10-25 05:35:25

2000年以前,涠洲島附近海域的珊瑚覆蓋率高達90%,但現在已降至10%,王欣和他的同事們正在努力恢複着這裡珊瑚的覆蓋率。

珊瑚是分布在熱帶的一種生物,最适宜的生長溫度是26攝氏度到29攝氏度,超過30攝氏度,珊瑚就會“發燒”不舒服,在31攝氏度以上一定時間就會死亡。中國珊瑚分布最北到浙江,但那裡的珊瑚零零散散不成礁,成礁的珊瑚最北就在涠洲島。

珊瑚礁是立體結構,内有空間縫隙,裡面微生物多,适宜多種生物生存,也方便幼小生物躲避覓食者,因此生物數量和多樣性都非常高,有一種說法認為珊瑚是“海洋中的熱帶雨林”。珊瑚若是大片死亡,立體結構崩塌,魚類就難以生存,造成食物鍊斷裂,會危及海洋的生态系統。如果對近海漁業的管理隻是禁捕,而不是想辦法恢複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效果實際上并不明顯。另外,珊瑚還是海洋環境的記錄者。因為珊瑚像樹一樣,長得慢,有年輪。從珊瑚的年輪可以判斷每年海水的溫度、鹽度與一些元素的變化。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涠洲島在廣西北部灣的北邊,北部灣又在南海北邊,按道理不太适宜珊瑚生長。但由于現在全球變暖,海水溫度升高,熱帶海域的珊瑚大面積死亡。稍偏北的海域原本水溫不高,溫度升高後珊瑚反而更容易過冬,涠洲島就成了珊瑚的避難所,而且在全球變暖的境況下可能還會越長越好。韓國濟州島的珊瑚近些年的覆蓋率越來越高,種類增多,也是北半球珊瑚普遍北遷所緻。

2000年之前,涠洲島附近海域的珊瑚排列非常漂亮,海底的珊瑚覆蓋度可達90%,但現在隻剩下了10%,氣候變化和人為破壞是導緻珊瑚大面積退化的兩個主要原因。除了紅珊瑚、軟珊瑚等,隻算擁有造礁功能的石珊瑚的話,涠洲島附近共有43種珊瑚。

多年來,廣西海洋環境與濱海濕地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欣和他的同事們一直在從事北部灣珊瑚的研究和保護工作,他告訴我們,現在涠洲島的珊瑚迅速退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遊客太多。遊客吃喝拉撒都能影響海洋生态。“遊客對海鮮的需求量大,很多海魚隻有珊瑚礁裡有,大部分螺都長在珊瑚的縫隙裡,隻有翻開珊瑚才能采到,漁民就會頻繁地去珊瑚礁裡下網、采集,漂亮的珊瑚還會被摘下來當紀念品賣掉,這都是破壞。再有就是排污,島上生活污水都是沒有經過處理直接排到海裡的,島上有一家煉油廠和一家石化廠,污水也是直排,對珊瑚的破壞非常直接。”

珊瑚保護最重要的是對海區管理,不讓人潛水抓魚、采珊瑚,禁止往海中直排污水,珊瑚栖息環境變化,覆蓋度自然就可以恢複。王欣說,在馬來西亞,每個遊客潛水之前要交50馬币的珊瑚保育費,遊客後面都會有一個人跟着撿垃圾,所有垃圾都要回收,這樣的海區管理中國完全可以做到。“但如果保護工作做不好,就隻能依賴科研人員對症下藥地采取一些避免它繼續退化的方法,像我們就在做苗圃。”

我們在潛水員的帶領下,在水深五六米的南灣海域看到了部分培育的珊瑚。研究人員将它們固定在鐵架上,培育最多的是常見的鹿角珊瑚,但即使是人工種植,珊瑚依舊很脆弱,不能受到外界侵襲,如果遇到台風,幾乎是全部毀滅。珊瑚是動物,有觸手,它依靠吞食到體内的蟲黃藻的光合作用獲取能量,這種共生關系就決定了珊瑚必須要生長在有光照的地方。珊瑚本身是沒有顔色的,它的顔色其實是體内藻類的顔色,珊瑚白化實際上就是體内的藻類被吐出來之後的結果。

苗圃其實就是幼兒園。由于珊瑚數量已經沒法支持大規模的移植,就要先從母體上剪一小塊放到苗圃中培育,等長大後再作為種源去移植,這樣不會對原來的珊瑚造成破壞。苗圃的一個珊瑚可以剪成十幾二十個枝條做移植,但移植必須有針對性地選擇基質。有些區域的枝狀珊瑚死亡之後在海底形成一層斷枝層,就像枯枝一樣随海潮擺動,附着的珊瑚幼蟲就容易被枝條摩擦擠壓,不易生長,形成惡性循環。“在這樣的地方我們就會投放一些礁石,模拟海底珊瑚礁的形狀和結構,以提供穩定的基質。如果原先就有礁石,我們就可以在石頭上釘釘子,讓珊瑚附着上去快速生長。”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準備好了新的礁石,等這次“山竹”台風過後,就會投到海裡。

剪枝做苗圃是無性繁殖,近似克隆,培育的幼體跟母體的基因完全一樣,它們之間會近親繁殖,造成遺傳多樣性的降低。所以王欣他們還做了一些有性繁殖的研究,将海中的受精卵收集到室内,讓它們附着到水泥闆和瓦片上,再到苗圃中培育長大。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結合起來做可以有效避免遺傳多樣性的降低。

斜陽島跟涠洲島是同時出現的火山島,但是斜陽島沒有沙灘,整個島四周全是海蝕崖,海蝕崖峭壁入水有二三十米深。北部灣海域大約隻有10米左右的能見度,20米以上陽光稀少,而且峭壁附近水流急,缺乏緩沖,附近的珊瑚就很少。涠洲島有沙灘緩坡,就有利于珊瑚生長。

近些年來,北部灣珊瑚被破壞得很嚴重。在涠洲島的北邊,有一片牡丹珊瑚與紅珊瑚,有3平方公裡左右,在連成一片的珊瑚裡屬國内面積最大的。因為水淺,遠遠地在船上看,這片區域的海水略帶紅色。這種珊瑚漂亮,但很難養,而且體型大,一般用水族箱養魚養珊瑚的人不想要,就幸存了下來。如果都是鹿角珊瑚,可能早就采集一空了。但現在也有問題,漁民會把遊客帶到那邊,丢一個繩子下去,遊客就穿着泳衣,抱着救生圈在那裡遊泳。退潮時那裡最淺的地方隻有半米深,遊客可以輕松站在珊瑚上,一站,珊瑚就死了。如果不加保護的話,那片珊瑚估計慢慢也會退化。

在涠洲島西邊滴水丹屏往北的石螺口,那裡的沙灘靠外海,伸進海裡大約500米左右,有一個珊瑚帶跟海岸平行,原先長得很好,水淺時可以露出來,後來漁船抛錨,錨繩一拖,珊瑚就大量被鈎斷鈎死,還有很多人來采珊瑚采螺,導緻整片珊瑚礁都塌了。沒有珊瑚礁的消浪作用,西南浪直接拍到沙灘上,把沙子卷走了,侵蝕很厲害,10年中沙灘往後退了100米左右,差不多消失了一個足球場。

對于現在所作的工作,王欣也有很多無奈:“我們是地方性的研究所,很難做深入的基礎研究。中科院等研究機構會把珊瑚采到實驗室裡,研究它的生理生化,做得很精很細,比如珊瑚的結構是怎樣的,它怎麼吃東西,吃的東西怎麼消化。在分子層面,還會研究珊瑚白化的基因問題,研究為什麼有些珊瑚适合在高溫的地方生活,如果是因為某個基因表達比較好,就可以考慮把适應高溫的基因轉移到另外一個種上。以前的生物分類都根據形态,現在還可以從分子的DNA序列來做分類,這些都是研究的課題。在實驗室裡可以出很多科研成果,我們在海裡做研究,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很難連續地獲得實驗結果,科研成果就沒法跟他們比。”不過,對于王欣和他的同事們來說,他們的優勢在于,可以近距離地接近珊瑚,仿佛它們的保護神,呵護着它們的成長。

沒有珊瑚礁的消浪作用,西南浪直接拍到沙灘上,把沙子卷走了,侵蝕很厲害,10年中沙灘往後退了100米左右,差不多消失了一個足球場。

廣西海洋環境與濱海濕地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欣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