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李河君 漢能挑戰特斯拉

李河君 漢能挑戰特斯拉

時間:2024-10-24 09:04:12

又一次真金白銀的大手筆投入,結果會是王者歸來,還是一場新的“冒險”遊戲?

文|本刊記者修思禹

李河君北京奧森北苑停車場,漢能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漢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一個人站在舞台中央,面對着台下4000多位嘉賓演講。所有的聚光燈都打在他的身上,但稍遠一點的嘉賓還是要通過大屏幕才能看清他的表情。

不過,這并沒有影響他的感染力。行雲流水,激情澎湃的語言很快吸引來了更多的聽衆,一些在會場外公園裡散步的人,三五成群地循聲而至,隔着一道圍欄翹首聆聽李河君的演講。

這些畫面出自7月2日晚“漢能移動能源戰略暨全太陽能汽車發布會”的現場。沉寂許久的李河君,在這晚高調亮相。

華麗登場,不缺觀衆,但獨自一人站在偌大的舞台上,李河君還是猶顯另類的“孤單”。

因為一直執著鎖定薄膜發電路線,在晶矽目前仍占主導份額的太陽能光伏行業,李河君鮮有同行者。特别是當他從“首富”的神壇上突然跌落後,非議此起彼伏。

在這晚的演講中,李河君首先感謝政府相關部門在關鍵時刻給予漢能的支持,同時也不忘自我解嘲:“15年前,我做金安橋水電站時,全中國都在笑話我,6年前,我決定做薄膜光伏時,全球人都在笑我……但金安橋水電站後來無論從工程質量、建設速度和施工管理,都是金沙江(長江上遊)标志性工程。而漢能的薄膜技術,現在是全球最高水平,實現了我國太陽能核心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再動聽的故事,也遠不如産品更具說服力。當晚,随着李河君一起亮相的還有漢能利用薄膜發電芯片組件為汽車動力源開發的四款以“HanergySolar”命名的全太陽能動力汽車。

演講之後,李河君還親自駕駛其中一款“SolarR”跑車繞場一周。他強調說,這幾款車将采用太陽能為主動力源驅動方式,在陽光下“充電”5—6小時後,儲電額度可達到8—10度電,能行駛80100公裡,颠覆了對固定充電樁的依賴,完全可以滿足城市上班族代步的需求。當然在陰雨天氣該四款車仍然可以普通電動車的充電方式充電儲能。

“打造全太陽能動力汽車也是漢能的中長期戰略,同時漢能将利用太陽能薄膜電池與新能源汽車的集成,圍繞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的可移動能源戰略布局,真正成為世界薄膜太陽能發電行業的領導者。”

曆數李河君的采訪,“行業領導者”和“改變世界”是兩個高頻率出現的詞。也正因為語言中總透露出近乎偏執的自信,他早就被貼上了“狂人”的标簽。

而這回,又一次真金白銀的大手筆投入,結果将是王者歸來,還是一場新的“冒險”遊戲?

變革者or投機?

在沒有“熱錢”的年代,創業的故事總是大同小異。

1991年,正值出國熱,24歲的李河君并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選擇各種辦法出國,而是從大學導師那裡借了5萬元下海創業。據說,最初,他和京東的劉強東,愛國者的馮軍一樣,曾在中關村賣電子元器件。但和後兩者不同,他之後并沒有再從事相關的事業。而是在各行業中穿梭,在最佳時期尋找最掙錢的商機,曾涉足過賣玩具、賣礦泉水,以及貿易、房地産等。

在用“萬元戶”證明是有錢人的1994年,李河君已積累了數千萬元資本。也是在這一年,李河君看到了清潔能源的重大價值。彼時,國内還沒有幾個人聽過清潔能源這個名詞,李河君就傾其所有收購了第一家小型水電站。

“從1994年開始,20多年來我們抵制了很多誘惑,隻專注一件事,就是清潔能源。”有意思的是,李河君的專注一直是在被質疑中堅定保持的。

2002年,在一次赴雲南的投資考察中,李河君決定投資建設比葛洲壩規模還大的金安橋水電站。一切就像是押一場不确定的賭局。因為投資規模大,資本回收周期長,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到任何經濟效益,隻能不斷投入。高峰時期,李河君每天要扔出去1000萬元。為了這場賭局,李河君再次花光積蓄,且四處舉債。當時,有的漢能高管被他的執著感動,主動把自己家裡的錢拿出來給員工發工資。

但是,在外界看來,李河君瘋了,有快錢、大錢不賺,偏偏要一鍬土一鍬土去建設需要舉國之力才有完成的大型水電站。

沒人料到,10年後,李河君居然反手為赢,金安橋水電站最終竣工投産,并給李河君帶來了巨大的收益。直至今天,金安橋水電站每年都能穩定地給漢能控股貢獻幾十億的現金流,這也是漢能在之後的困境中,保持從容的資本之一。自此,李河君也從别人眼中的“瘋子”角色,轉身成為具有戰略思維的企業家。

可惜,高大上的角色沒扮演多久,李河君就又變回了别人眼中的“瘋子”。

2010年1月,漢能正式進軍太陽能光伏業。在此之前,光伏熱已經席卷全球,雖有成有敗,但前景被一緻看好。不過,國内的光伏企業都是走技術成熟,市場認可的晶矽路線,李河君偏偏想獨辟蹊徑,要做技術難題有待突破,資金門檻非常高的薄膜光伏。

沒錯,他就是任性,又開始了大規模“燒錢”。

“我決定做薄膜光伏,别人都認為我在做概念,玩虛的。甚至我因為做薄膜光伏去美國某世界500強公司購買一個關鍵的設備,他們都不賣給我,因為不相信我們有實力做薄膜,認為我們在搞笑”。如開篇所言,最初,李河君就知道全世界都在笑話他。但他一點都沒有收斂,在考察了全球幾百家光伏企業後,李河君一口氣地全資收購了全球最先進的4個薄膜太陽能企業——德國的Solibro、美國的MiaSolé、GlobalSolarEnergy和AltaDevices。這幾家企業,分别在薄膜柔韌性和轉換率等技術領域排名世界第一。

李河君早有自己的算盤。“我全資收購了他們,是為了實行‘全球技術整合’。舉個例子,之前德國公司正在研發一項技術,而美國公司已經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美國公司正在搞的課題,德國公司也已經解決了,但是他們以前有技術保護,不能互相來往。我做了‘全球技術整合’後就變簡單了,我們組成共同的研發團隊,進行技術共享、整合升級,同時也下很大的力氣進行持續不斷地研發,研究新的技術和工藝。”

自然,下很大力氣的結果就是,李河君也把這幾年做水電站掙的所有利潤都投了進去。

“旁觀者總以為我‘瘋了’,其實我是堅信,清潔能源可以改變世界,而光伏是唯一未來可能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清潔能源”。

和馬斯克、喬布斯一樣,李河君一直堅信改變世界比掙錢更重要。

不過,命運似乎特别喜歡考驗有野心的人,精耕細作的産業剛剛開始向市場端延伸,李河君就又遭到一記重創。

繞不過的“520”

2015年5月20日,漢能旗下上市公司——漢能薄膜發電(0056.HK),在短短25分鐘的時間内,暴跌46.95%,公司市值蒸發1435億港元。而此前3個月,李河君還頂着“光伏大王”的頭銜,以1600億元的身家被評為年度胡潤富豪榜首位。

有媒體稱,“520”事件發生的當天,李河君正在北京,出席漢能投資興建的全球首座“太陽主題”展示中心——“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的揭幕儀式。股價腰斬之時,李河君臉色大變,一言不發。

但李河君自己回憶說,當秘書告訴他股價暴跌,可能被做空時,他并沒有覺得事情很嚴重,認為漲跌是資本市場正常調整,過幾天股價還會漲回來了。直至被香港證監會強行停牌,李河君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次事件将李河君再次推到的風口浪尖。一時間,他從“瘋子”又成了“騙子”、“大忽悠”……不過,也曾有人幫他申辯,一位知名經濟學家就曾對《英才》記者說:”李河君的水電站已經是印鈔機了,投幾百億砸向薄膜冒險,顯然沒有忽悠騙錢的動機。他是真心想在薄膜技術上有所突破,改變光伏行業。如果他做成了,将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是憑他一己之力畢竟太有限了,他需要有人以及政府的力量來‘救他’”。

最後是否有人願意出手相救,我們不得而知,但他度不如自度。時至今日,相對于一年前不斷發出強勢姿态,李河君的心态似乎平衡了很多。甚至李河君還對做空者道出了感謝:“感謝做空者,讓我反省和感恩,發現自身不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長機會。”

對危機一向倔強從不低頭的李河君能說出這番話,着實令人有點驚詫。據漢能的員工回憶,2015年9月29日,漢能控股21周年司慶上,李河君在講話中就已毫不回避當時的困境,并向所有員工坦陳,在近年來的發展過程中,漢能已經暴露出很多短闆。

也許正是股價暴跌,監管層突然介入,這根導火索,折射出漢能激進轉型所忽略的問題和矛盾。李河君親身感受到了漢能近年來積累的掣肘,也決心開啟一場新的變革。

翻身仗

不久前,李河君在公司内部與員工分享心聲說:“現在,我經常會問一個問題‘我們的産品能賣得出去嗎?’如果得不到肯定的回答,我們就停一停、緩一緩,不能盲目冒進。”

之前,李河君從未考慮過産品是否賣不出去。以水電起家的漢能,習慣了“生産——銷售”式的簡單商業模式,而太陽能薄膜光伏産業不僅要面對更加廣闊的民用市場,還要和競争對手進行最直接較量。特别是随着互聯網模式的興起,用戶更加看重體驗效果及後期的服務水平。漢能過往的銷售邏輯與如今的産業方向,格格不入。

反思之後,李河君對公司的發展狀态進行一系列的調整。第一,向移動能源戰略轉型。以核心薄膜發電技術,實施“移動能源+”戰略落地實現,通過與産業鍊其他相關行業的合作,為各行業提供差異化和獨有的“薄膜芯”解決方案,引領全球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和産品應用發展。

第二,業務運營策略聚焦調整。加快全球領先的CIGS技術和砷化镓技術的國産化以及在市場上的廣泛應用;在大力發展經銷商,推動戶用發電系統和分布式發電的同時,全力以赴開發民用新産品,通過“産業+”模式,與其他行業開展全方位合作,構建一個開放的創新應用開發平台,同時加快開發新産品,培育新業務。

第三,實施快速響應市場的組織變革。為構建面向市場的生态組織,建立快速響應的業務流程和工作機制,把漢能轉變成為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市場和客戶為導向的技術型、服務型、平台型公司。

第四,建立開放、透明的合作機制,做到“四個開放”。即股權開放,資源開放,技術開放,渠道開放。

“在我們主動變革之下,漢能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現在已償還了大部分銀行的錢,金融機構對漢能的信心也已經恢複”。

曾經桀骜不馴的李河君正在改變中一步步前行,而支撐他的除了信念,還有正逐步成熟的薄膜太陽能技術。

去年,李河君曾對外表示,投入了4年,必須翻身拿出産品。但一直并未有讓市場驚歎的産品推出,從今年起,李河君終于接二連三地交出成績單。

除了前文所提及的新能源汽車,漢能以薄膜發電技術為基礎的其它産品也已獲得市場的認可。

例如,民用屋頂發電業務已經發展了1300多家經銷商,如今的月銷量已經是去年的年銷量。3月18日,漢能舉行了“金屋頂行動”啟動大會。這項計劃是漢能複蘇最為重要的棋子之一。當前,已有數家國内企業簽約。

在國際市場上,漢能近期也斬獲不少訂單,相繼在荷蘭、意大利、芬蘭、美國等地建立分布式太陽能電站、簽訂屋頂光伏項目、供應薄膜發電組件等。值得一提的是,漢能還将為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足球賽場館提供清潔能源。

同時,為順應行業發展,漢能也大舉加碼移動能源産業。比如薄膜太陽能充電寶。這款産品不需要任何外接電源,隻需要在戶外陽光下充分照射後,就可以滿足手機、PAD等移動設備的充電需求。

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相對6年前的無人問津,目前薄膜太陽能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産業競争和争奪的焦點。歐盟、美國、日本等都在國家産業政策的扶持下,加快薄膜太陽能的研發。今年5月,歐盟将CIGS技術納入其Sharc25項目開發,目标是集結全球權威的CIGS研究機構共同将CIGS電池的轉化率提升至25%。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不久前發布的研究報告,也呼籲美國政府轉向支持薄膜太陽能這種“面向未來”的技術。

而正因為李河君6年前的“瘋狂”,漢能目前擁有世界範圍内最先進的薄膜技術,優勢顯而易見。但由于成本偏高,薄膜技術的應用離完全市場化仍有距離。漢能也在技術上一直持續投入巨資,研發如何降低發電成本,僅2015年,漢能就投入8.25億港元的研發資金。

成敗還未有定論,但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還是有很多看似瘋狂的理想主義者願意為推動社會的進步全力以赴,改變世界,也許沒那麼遙不可及。

所以,有些人的名字,注定會被記入曆史,這無關成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