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民族重科技企業

民族重科技企業

時間:2024-10-24 08:56:42

随着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研發比重的提升,一批“重科技”大企業正在崛起。

文|本刊記者孟德陽圖|本刊記者孟傑

彼得·蒂爾曾經說過,眼下全球資本目前過多地進入了比特(byte)世界的創新當中,卻忽視了物質和原子領域的創新投入。

目前中國有近7億網民,理應對自己在互聯網領域的成就感到驕傲。巨大的人口紅利促生了一批大型互聯網,舉國上下對互聯網帶來的破壞創新力和爆發成長而興奮。

但與此同時,對于核心技術、核心專利以及最本質的創新能力,中國的企業卻并非像互聯網企業那樣耀眼。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曾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科技企業普遍遵循着兩條發展道路:一條是以華為為代表的“重科技”路線,通過技術研發驅動内生增長;另一條則是以阿裡巴巴、京東等企業為代表的商業模式創新路線,倚仗商業變革重新創造增長動能。

“美國具有一批類似GE、谷歌、波音、高通、英特爾、IBM的技術型公司,而中國缺乏的就是重科技企業。”不可否認的是,重科技企業的成長周期和投入規模要遠高于互聯網為代表的“輕科技”企業,後者更像是建立在技術基礎上的應用創新,而前者則是國家實力的最好诠釋。

随着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研發比重的提升,一批“重科技”大企業正在崛起,《英才》記者遴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0家“重科技”企業,其中既有央企、國企也有民營企業,涵蓋通信、能源、高端裝備制造、計算機終端等行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企業的研發能力以及應用正在從跟追趕漸變為引領,從本土領先逐漸變為全球領先。

(按企業收入排名。統計來源:企業公開資料、中國企業聯合會、财富中文網)

任正非唐登傑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董事長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作為國家戰略性産業,肩負“保軍報國、強企富民”的神聖使命,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國防科技工業的核心力量,是我國最具活力的軍民結合特大型軍工集團之一。公司現擁有長安、天威等50多家企業和研發機構,擁有特種産品、車輛、裝備制造等主業闆塊,培育出了“長安汽車”、“天威變壓器”等一批知名品牌。自主研發的特種産品裝備在國防領域起着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任正非華為公司創始人兼CEO

任正非說,華為已經攻入了科技的“無人區”。然而,當人們聚焦于華為管理人員的高收入時,更應該看到的是華為對于技術的高投入。2015年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高達596億元人民币,占公司銷售比重超過15%,全球有8萬多名研發人員。任正非還表示,未來幾年華為的研發經費會逐步提升到100億-200億美元。突破無人區需要重大創新,更需要在基礎研發領域的突破。可以說,華為的未來将挑戰的是人類共同的科學技術極限。

尹家緒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陸軍武器裝備研制發展主體和三軍毀傷與信息化裝備研制發展的骨幹力量,面向陸、海、空、天以及各軍兵種研發生産精确打擊、兩栖突擊、遠程壓制、防空反導、信息夜視、高效毀傷等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在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着基礎性、戰略性作用。尹家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兵器工業集團作為肩負服務國家國防安全、服務國家經濟發展雙重使命任務的國家戰略團隊。中國特色先進兵器工業體系有5個顯著特征,就是技術先進、自主可控、軍民融合、經濟高效、充滿活力。

林左鳴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

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的精妙融合者是航空工業企業發展的動力。中航工業作為中國該領域科技的領先者,在基礎科學研發方面實力強大。中航工業旗下設有由中國航空研究院和33個科研院所組成的高水平科研體系;而在知識産權方面,公司專利年申請數量保持20%至30%的增長率,專利總申請數為28469項,累計擁有有效專利8591項,連續六年各項專利指标在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專利情況排序表》中位居前十。

林左鳴

楊元慶

胡問鳴

王炳華

熊群力楊元慶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成長于本土,聯想目前70%的業務來自海外,聯想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國科技企業之一。據Gartner統計,今年第二季度,聯想的PC出貨量依然為全球第一。盡管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企業信息管理程度仍需不斷提高,掌握不同終端的研發、生産和制造能力十分重要。“聯想會做好準備,力争有所突破,推出更具創新,甚至革命性的産品。”楊元慶在今年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說。

胡問鳴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董事長

中船重工擁有一個覆蓋全集團、專業齊全、力量雄厚的科技創新體系,28個科研院所、7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一大批省部級企業技術中心、8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50多個大型實驗室、4萬多專業技術人員等,這成為中船重工科學發展的強大支撐,并不斷實現新的技術突破。去年,中船重工第七O五研究所試制完成金屬直接燒結快速成型技術(DMLS)首台樣機,成為世界上第四家掌握該技術的企業。

芮曉武中國電子信息産業集團公司董事長

中國電子長期緻力于自主開發集成電路核心技術,推動集成電路與電子元器件的規模化生産和應用,是國内唯一形成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EDA工具和工藝研發、産業化應用等完整集成電路産業鍊格局的企業,旗下擁有多家實力強、規模大的集成電路設計、生産企業。

在戰略性新興産業方面,中國電子以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契機,在雲計算、物聯網、新能源動力電池、綠色照明和移動互聯等領域全面布局。

王炳華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

國家核電是受讓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實施相關工程設計和項目管理,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中國核電技術品牌的主體;是實現第三代核電技術AP1000引進、工程建設和自主化發展的主要載體和研發平台;是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CAP1400/1700的牽頭實施單位和重大專項示範工程的實施主體。

雷凡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承擔着我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飛行器等宇航産品及全部戰略導彈和部分戰術導彈等武器系統的研制、生産和發射試驗任務;同時,着力發展衛星應用設備及産品、信息技術産品、新能源與新材料産品、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産品、特種車輛及汽車零部件、空間生物産品等航天技術應用産業;大力開拓以衛星及其地面運營服務、國際宇航商業服務、航天金融投資服務、軟件與信息服務等為主的航天服務業,是我國境内唯一的廣播通信衛星運營服務商;是我國影像信息記錄産業中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産品提供商。

高紅衛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董事長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中堅力量,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經過多年發展,航天科工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武器系統、飛航導彈武器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産品等技術開發與研制生産體系,導彈武器裝備整體水平國内領先,部分專業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後為部隊提供了幾十種性能先進的導彈武器裝備,創造了我國國防武器裝備建設史上一個又一個輝煌的“第一”,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并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等國家多個重大項目建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熊群力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

中國電科旗下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1名。擁有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5個,國防研究應用中心6個,研究中心7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7個,流動站1個,擁有一批國内一流的中試線、生産線、裝配線和機加工中心,形成了國内電子領域最完整的研究、設計、試制、生産及試驗能力體系,有完備的質量保證體系,取得了一批領先或接近國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始終保持着國内領先、國際先進的地位。

李東生TCL集團董事長兼CEO

作為中國最早涉足液晶面闆制造的企業之一,李東生對研發一直十分重視。即便在最困難的2005-2007年,TCL年均研發投入19億元,占年銷售收入的5%。

近年來,TCL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并已成為國際發明專利申請量第三位的中國企業,“但TCL接下來還将加強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等方面的基礎研究,開發更多有價值的發明專利技術。”李東生表示。

在TCL集團技術創新體系由工業研究院、技術中心,以及下屬各産業16個研發中心構成,目前,全球共有近5300名高素質研發人才。

趙先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回顧工業的發展史,從蒸汽機到計算機的三次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生産的方式。而趙先明認為,物聯網技術正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而中國民族企業的崛起,也使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種子從中國發芽。

在研發方面,中興通訊近6年研發投入超過500億元,2015年研發投入達122.01億元,居曆史最高水平,占收入比例為12.2%,同比上升35.4%,公司已取得涉及5G關鍵技術相關專利布局近千件,物聯網專利居全球第一,芯片專利居中國第一,并實現軟件和核心芯片全面自主研發,成為全球範圍量産高端路由器芯片的極少數企業之一。

孫勤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主要從事核軍工、核電、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核環保工程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産經營,以及對外經濟合作和進出口業務,是目前國内投運核電和在建核電的主要投資方、核電技術開發主體、最重要的核電設計及工程總承包商、核電運行技術服務商和核電站出口商,是國内核燃料循環專營供應商、核環保工程的專業力量和核技術應用的骨幹。随着“華龍一号”中國唯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産權三代核電品牌的成功,中國核電在出海過程中的優勢正在逐步顯現。

趙偉國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一次次大手筆的并購勾勒出趙偉國布局重科技的決心:做世界級的芯片企業,叫闆産業龍頭。紫光的目标,是打造中國高科技領域的世界企業集團:一方面是要通過國際并購加速産業布局,另一方面,紫光集團的母公司清華控股也提出未來要投資500億元研發經費,并發起設立100億元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基金,用于推進“重科技”成果産業化。國際并購加自主研發,同時借力資本市場,紫光舉“重”若“輕”。

孫勤

李東生

趙偉國孫丕恕浪潮集團董事長

有人将孫丕恕稱為“中國服務器之父”,他曾經研發出中國第一台小型機服務器,讓浪潮轉身成為國内最大服務器制造商。從2014年開始,浪潮提出了以數據為核心的雲計算戰略,此後幾年,浪潮集團在此領域不斷深耕。

孫丕恕表示,目前浪潮集團是一家以數據為核心的企業,數據又是互聯網時代發展的基石,而計算又是大數據運用的核心,它支撐了目前的“互聯網+”和即将到來的“物聯網+”。孫丕恕把目前浪潮所從事的核心事業,稱之為“計算+”。

王東升京東方科技集團董事長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BOE)創立于1993年4月,核心業務包括顯示器件、智慧系統、健康服務,是物聯網技術、産品與服務提供商。2015年,京東方全球首發産品覆蓋率39%,年新增專利申請量6156件,累計可使用專利超過40000件,位居全球業内前列。此外,BOE手機面闆、平闆電腦面闆出貨量市占率位列全球第一。

“創新和轉型是我們的兩個核心關鍵詞”,王東升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京東方會加速向軟硬融合、應用整合、服務化方向轉變,力争在未來成為營業收入超千億美元的跨界科技公司。

賀禹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賀禹曾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表示,“創新是中廣核的根,是增強企業發展後勁的根本。核電行業已進入到技術決定市場的新階段,隻有不斷自主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而與中核共同研發的“華龍一号”第三代核電品牌已經成為中國核電創新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中廣核科技創新的一個縮影。

中廣核科技投入從2007年的3.8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5.5億元,“十二五”科技投入近100億元。2015年科研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5.03%,高于國家對中央企業科技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2.5%的要求。

王傳福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被人稱作“汽車狂人”的王傳福在中國已經建立了衆多比亞迪的“鐵粉”,也有人把他看作中國的埃隆·馬斯克——二人對于科技和綠色能源都十分癡迷。

比亞迪設有中央研究院、汽車工程研究院以及電力科學研究院,從硬件、軟件以及測試等配備1.5萬名高精尖的技術隊伍,在新材料、汽車、新能源等多領域積累了豐富的自主開發經驗。對王傳福來說,他的終極夢想是開啟“電動汽車、太陽能電站、儲能電站”,構建零排放、零污染的“綠色未來城市”。

李國傑曙光信息産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8年8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計算所所長李國傑主持研制的超百萬億次的“曙光5000”超級計算機橫空出世,标志着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全球計算機系統的第二大強國。

如今,我國也将百億次超級計算機及相關技術的研究寫入了國家“十三五”規劃,希望在2020年左右實現這一宏偉研究計劃。在國家“十三五”高性能計算專項課題中,中科曙光、國防科技大學以及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同時獲批牽頭E級超算的原型系統研制項目,形成了中國E級超算“三頭并進”的局面。

王東升

賀禹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