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如何識破假皇親國戚

如何識破假皇親國戚

時間:2024-10-23 09:45:23

别淨想一本萬利的好買賣,萬一你的金主格格是假的呢?

深圳中院最近審理了一樁案子,兩名中年男子以投資為名,聯手騙了一位有錢的婦人4000多萬元。這倆人一個自稱金融大鳄索羅斯的學生,掌控着加拿大皇家銀行,另一個說自己是乾隆皇帝,吃了長生不老藥,300多歲了。

喘氣兒的乾隆算是活久見,像紫薇一樣遺落民間的格格卻并不稀罕。在幾年前的另一宗案子裡,一名婦女自稱愛新覺羅家族後裔,正宗的格格,在全國各地的山洞裡藏有大量美金,要借錢打點守山洞的人,事成後重金酬謝。套路很明顯,但還是成功騙了3000萬。

确實有些人祖上是皇親國戚,由于年深日久,如今冠以“愛新覺羅”姓氏的人,多多少少能滿足人們對于貴族血統的想象。百度的“愛新覺羅”貼吧裡時不時就有人冒出來說自己是皇族後人,雖然姓愛新覺羅和有皇室血統真的是兩碼事。

有些朱姓人士也自稱皇室後裔,并提供家譜為證,遺憾的是,許多家譜,尤其是近代重修的,很不靠譜。且不說明朝被賜予了朱姓的人數量龐大,就是明朝宗室,也幾乎在李自成、吳三桂和順治帝的屠刀下消失殆盡了。

擁有明确身份的貴族後裔也有,不多,比如孔子第77代嫡長孫、第31代衍聖公孔德成。孔老爺子8年前辭世,如果他的兒孫在飯局上出現,那麼你恭敬地敬杯酒并不為過。至于那些自稱清朝格格、公主的還是算了,十有八九是招搖撞騙,更别說渾身散發着容嬷嬷的氣質。

全世界現存的王室有25個,主要分布在歐洲和亞洲。英國、日本等王室人丁稀少,屈指可數,冒充起來頗有難度,而王室成員的曝光率大都比較高,核對十分方便,《羅馬假日》裡的格裡高利·派克就是通過報紙上的新聞圖片認出了公主。所以,江湖騙子往往喜歡從非洲、亞洲那些滅亡的皇族中尋找冒充目标。

沒錯,不止中國,假冒皇室後裔的把戲早有“國際先例”,比如“尼日利亞王子”,這一經典騙局的情節是:一位“尼日利亞王子”(有時是高官)要借用你的戶頭把巨額資金秘密轉移到國外,許諾事成後你将獲得豐厚的酬金,不過接下來你會被請求墊付幾次手續費和打點官員的小費,幾次付款之後,“王子”便無影無蹤。這個法子屢試不爽,以至于尼日利亞政府1991年不得不公開聲明,根本沒這回事。

後來各種不同的版本被衍生出來,但套路大體一緻:某個有身份的人,需要一點“小錢”解凍一大筆資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内一度出現過超齡的“李鴻章大人”,聽起來很有愛國情懷:這位李中堂手中持有《馬關條約》原本,可以跟日本讨回那2億兩白銀。在日本,這筆誘人的财富換成了德川家埋在赤城山的黃金。

《鹿鼎記》也用了類似的梗,就是藏在《四十二章經》裡的滿清藏寶圖。相比金庸先生的8把鑰匙開一把鎖,2014年落網的“愛新覺羅·昌平公主”的騙術更顯拙劣,照她的說法,她家的巨額遺産藏在8大金庫裡,萬一哪家安保反了水,就得遭受八分之一的财産損失。

可見幾十年過去,騙子的水平并沒有進步,反倒是李鴻章讨白銀的說法更有技術含量,不平等條約至少揭示了一點:大清朝的錢早都賠給洋人了,不盜墓,哪兒還有什麼寶藏!

至于試圖解凍孫中山巨額資産的謊話,要戳穿輕而易舉。有曆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中山先生重要的革命工作是衆籌——苦口婆心地勸說海外華人華僑給“驅除鞑虜、恢複中華”的偉大事業捐錢,什麼井岡山藏了上億的财寶,純屬瞎掰。

越是拙劣的騙術,越能精準地圈點出貪婪又愚蠢的受騙者。既然有人能相信乾隆吃了長生不老藥存活至今,沒準他還會做更浪漫的美夢,比如像牛郎一樣跟天上的公主邂逅,幫仙女解鎖來自天庭的珠寶。

因此,避免上當的不二法門可能是:少做夢,多讀書。另外還需堅信以下幾點:

皇室沒落時往往捉襟見肘,想想《權力的遊戲》,拜拉·席恩王室為了維持财政,向蘭尼斯特家族大量借款,還欠了鐵金庫一大筆債,這正是許多王室覆滅前的真實寫照。清朝最後一位格格,肅親王第17個女兒愛新覺羅·顯琦,生活一度困窘到做苦活維生。

哪怕真有格格、公主要解凍資産,也會優先跟帝王将相的兒孫們合作,你一介平民,與其惦記這一本萬利的好買賣,不如學習掌握計算機技能,哪天撞見流落民間的“大人物”,至少會用搜索引擎驗驗真僞。

事實上,真正有身份的人非常低調,用醇親王載沣長孫金毓嶂的話說,“皇族不皇族的事情老百姓感興趣,我們自己不感興趣”,“我們家的人哪,都不愛姓愛新覺羅!”

騙的就是你

微軟研究中心的CormacHerley曾對郵件形式的預付金詐騙進行了研究,發現要回複每封郵件并開始着手騙錢,其實是勞動密集型的工作。因此詐騙者們隻想找到那些最容易上當的人群來使收益最大化。“容易受騙型人格”的人,才是騙子的目标人群。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