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從小說《家》到舞劇《家》

從小說《家》到舞劇《家》

時間:2024-10-23 05:01:30

撰文本刊記者周瑾攝影劉海棟

劇中大少爺覺新的婚禮。舞劇《家》根據巴金小說《家》改編,将原著的情節提煉,由兩場婚禮和兩場葬禮貫穿全劇。兩場婚禮和兩場葬禮組成全劇,一個家族的四個截面被舞台強化,生命與摧殘是貫穿的主題——舞劇《家》,演繹了巴金先生的經典之作。

由四川省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創排的舞劇《家》,在2016年7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

一束紫色的光打在一扇巨大森嚴的門上,高家深宅大院的壓抑感撲面而來。一開場,舞劇《家》就以震撼的舞美效果抓住了觀衆的心。

劇中人物的形象逐漸浮現出來,高背椅子和高老太爺共同構成了封建家長制權威的象征。頂着紅蓋頭的瑞珏被送進了高家。而在這洞房花燭的夜晚,大少爺覺新的心卻早跟随遠嫁他鄉的梅,融入了風雪中……

舞劇《家》選取了大少爺覺新的包辦婚禮、丫鬟鳴鳳的被逼出嫁以及大家長高老太爺的葬禮、少奶奶瑞珏的離世四幕戲,交代了主人公的人物命運,也在大悲大喜的情緒反差中展現出諸多矛盾與抗争。

在該劇導演何川看來,現在的人對情感極大釋放,想愛就愛,而在小說《家》中,覺新雖然深愛着梅表姐,卻隻能将這份純真的愛情一輩子放在心裡。何川希望舞劇《家》能讓當代人被他們感動,同情他們、理解他們,進而反省現今我們的生活中所缺失的許多重要的東西。

《家》是巴金先生初創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第一部。如今,幾十年過去,與巴金創作《家》的時代相比,無論是人們的思想還是社會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何才能跨越時代差異,消除觀衆的距離感?該劇的演員做了不少“課外作業”。

據了解,整部劇的演員大多都是“80後”和“90後”。為了加深對原著的理解,将原著精神滲透到每一個舉手投足,覺新的扮演者索晶星查閱了大量文字和影視資料,了解故事發生時的社會生活場景。鳴鳳的扮演者結合原著和劇本,從眼神、表情、動作等多方面反複練習,并将每一處描寫抄錄下來細細揣摩。

從舞劇《家》的演出現場走出去的觀衆是“安靜的”。對此,何川說:“這說明觀衆讀懂了我們的表達。我們通過肢體語言讓觀衆領悟到了《家》在情感上的訴求。”

有評論認為何川“膽子很大”,敢攬下舞劇《家》這個“瓷器活兒”。何川也表示自己“越想越後怕”。他認為,文學名著不能輕易碰,決定開始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何川是一位在全國舞蹈界為數不多連續十年都有作品獲得文華獎、“荷花杯”金獎、“桃李杯”金獎等獎項的導演。他從2009年開始籌備,付出了6年的艱辛才将小說《家》改編成了舞劇。他也說不清楚自己把這部小說讀過了多少遍。他覺得自己每次動筆,都是在“與巴金先生對話”。

《家》在過去幾十年的歲月中被藝術家們用多種表現形式演繹過。較之以往的經典,“升級版”的舞劇《家》大膽地選擇了一個個情感碰撞的“片段”。一段鳴鳳與四位太太的五人舞表現在禮教旋渦中掙紮的鳴鳳走到了絕境,最終隻能用跳湖自盡去祭奠自己夭折的愛情。第二幕中,對于覺新與瑞珏的雙人舞,何川解釋道:“拜堂時的覺新與瑞珏之間是相互拒絕的,我們讓覺新與瑞珏的感情在時間的長河裡慢慢發酵,溫暖彼此,直到惺惺相惜。這種感情的升華為最後覺新在與瑞珏的生離死别時表現出的巨大悲傷埋下伏筆。”

關于将《家》改編成舞劇,何川說:“舞蹈是通過肢體形象來表現人物内心深處情感的一種形式,一個轉身、一個輕輕的呼吸就能帶動觀衆的心弦,這是舞蹈的高級之處。”

知名編導、四川省歌舞劇院藝術總監何川擔任舞劇《家》的導演。

舞劇《家》主要演員。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