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良渚,被『盤活』的曆史沉澱

良渚,被『盤活』的曆史沉澱

時間:2024-10-23 04:49:30

撰文本刊記者莫倩李卓希從反山墓地出土的玉琮上的神人獸面紋神徽。反山墓地是良渚文明最高等級的大型墓地之一。在浙江杭州這方水土之上,有着五千年曆史的良渚文明昭示着中華文明的厚度。而智慧的杭州人并沒有讓曆史歸于過去,而是讓時代之間實現了對話。

根據出土标本的碳-14測年數據,距離杭州市中心大約15公裡的良渚遺址,其文明距今約5300年到4300年。這一數據成為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有力實證。

五千年文明的“兩個半”證據

按照英國著名考古學家科林·倫福儒的理論,衡量一個文化是否進入文明時代的标準是:城市、階層分化和文字。滿足其中兩個條件便可視為文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甯遠說:“良渚文化滿足了兩個半條件。城牆是城市最直觀的标準;古墓中不同的玉器,說明良渚文化有了階級分層;在文字方面,良渚文化有符号但尚未被破譯,可以算滿足半個條件。”

良渚古城的城市布局十分清晰,從内到外分别是統治者居住的中心宮城、貴族居住的王城、普通百姓居住的外郭和水壩等大型水利系統。良渚古城的城牆以石塊作為地基,中心為黃土夯實,底部寬度達到40米到60米,整座古城的建築量很大。有人做過這樣的計算:假設參與建設的人數為1萬人,每三人一天完成一方,每年工作日算足365天,需持續不斷工作7年。而這種工作量背後需要有發達的稻作農業為基礎,需要完整的社會制度作為支撐。這也意味着良渚文化超越了氏族部落階段,已經進入了文明時期。而在古城的外圍,還有普通村落遺址,城鄉分野的格局已見雛形。

在良渚文明中,社會為金字塔形結構,出現了明顯的階層分化。比如平民墓葬中随葬的幾乎都是陶器;貴族的有少量随葬玉器;王族的,比如反山14号墓葬,除去随葬玉器外,還有紅漆上色的棺材。而玉器随葬物品中顯示着更為嚴格的社會等級:王有玉管串;玉钺象征軍權或王權;玉璧被認為是财富的象征;玉琮隻出現在高等級的墓葬中……

在文字方面,考古學家在良渚文化的發掘品中發現了600多個刻畫符号,多個符号排列的現象出現在很多器物上。雖然至今還無法解讀這些符号的意義,但考古學家推測這些排列的符号和文字的産生是有關系的。

良渚博物院(左側)及周圍環境鳥瞰圖

反山墓地遺址

嵌玉漆杯良渚博物院供圖古文明的新體驗

良渚這個五千年前的文明遺迹是國家的驕傲。然而,五千年後的杭州人并沒有讓那個時代隻留存在博物館,他們守護這份文明的同時,讓它能繼續在今天“活着”。

杭州人研究良渚,了解良渚,并充分“利用”良渚。一方面,對良渚文化遺址進行保護和複原;另一方面,打造良渚文化的相關産業鍊。

建立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杭州人對良渚文化遺址進行“開發”的重要一步。遺址公園包括以莫角山遺址為中心的良渚古城、良渚博物院、良渚文化的祭壇遺址等。遺址公園的功用兼具遺産保護、文物展示、文化交流及生态旅遊。

1994年建立的良渚文化博物館于2008年升級為良渚博物院。現任院長馬東峰介紹說,為了讓遊客更好地了解先民生活,在博物院的“時空隧道”,可以跟随良渚遺址的發現者施昕更一起重溫發現過程;在“實景再現”部分,了解先民的生活狀态;而“良渚玉文明”則是直觀展示良渚玉器的寓意和用途。此外,良渚博物院還通過良渚文明展、中華玉文化中心年會等舉措為國内外希望了解良渚文明的人們服務。在莫角山遺址,古城核心區先民選擇聚居的自然高地及人工堆築的台墩式聚落将會得到集中展示。而在古城的外圍,也會有濕地、水域、小型古祭壇……

同時,以良渚文化作為試點,杭州較早于全國以大遺址文化為核心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在良渚遺址區外,良渚玉文化産業園、良渚文化村以及美麗洲公園三個特色園區已經建成。置身特色園區,人們感受良渚故事,尋找曆史記憶。而基于良渚文化的活動、展示、觀念設計越來越多……

良渚,已經不僅是遺址,更成為了一座文化産業區,而文化産業鍊的延展讓五千年的良渚文明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知,所喜愛。

在杭州人的探索下,“過去的”可以在“現在的”環境中重生。

(本報道未署名圖片由中共杭州餘杭區委宣傳部提供)

良渚文化镂空神人紋玉冠狀器良渚博物院供圖

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玉三叉形器良渚博物院供圖

玉琮,軟玉雕刻而成,古人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内圓外方。攝影徐訊/人民畫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