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教育關乎視野  知識關乎未來

教育關乎視野  知識關乎未來

時間:2024-10-23 02:55:18

5月初,記者走進内比都的“中緬友誼學校”和仰光的寺廟小學,探詢中緬教育合作的兩種嘗試。

仰光寺廟學校裡的中文課。

内比都十四中的教學樓。

内比都十四中校園一角,新籃球場已經建成,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可以遮陽的室外活動場地。

内比都十四中高中教導老師DawHtayyu向記者介紹學校的情況。

内比都十四中是由中國援建的第五所“中緬友誼學校”。時值緬甸暑假,整個校園空曠而靜谧。“中緬友誼學校”初辦于2016年,由中國駐緬甸大使館同緬甸政府合作建設。第一所“中緬友誼學校”于2016年10月20日正式啟用。今年的4月28日,第九所、第十所“中緬友誼學校”在緬甸克欽邦首府密支那舉行了新校舍移交儀式。

緬甸是一個佛教信徒衆多的國家,僅在仰光就有2000多所寺廟,其中200多所是寺廟學校。這些寺廟學校在講經誦道之外,還承擔着收容孤兒并為他們提供教育的社會功能。政府學校與寺廟學校并駕齊驅,是緬甸基礎教育體系的基本狀況。

内比都十四中:小設施,大視野

内比都是緬甸的首都,這裡的第十四中學是由中國援建的第五所“中緬友誼學校”。時值緬甸暑假,記者走進這所中學,見到的是簡潔的教學樓、整齊的課桌椅、友善的老師……

内比都十四中已經是中國的老朋友了。2014年11月,來緬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并對緬進行正式訪問的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專門來到這所學校探望,勉勵同學們努力學習,更好地傳承中緬“胞波”友誼。2015年7月,十四中師生代表團一行12人應中國-緬甸友好協會之約,赴北京舉行夏令營。故宮的曆史、頤和園的美景、動物園的熊貓及國際學校的中文教學都讓同學們記憶深刻。

DawHtayyu是十四中的高中教導老師,她2011年來到這裡工作,對學校有着很深的感情。她介紹,今年1月份,由中國援建的新教學樓和體育場正式揭牌啟用。“學生們很喜歡體育,十四中在去年内比都藤球比賽中取得了冠軍。暑假結束後學生們就可以在新的體育場上運動了。”

一個運動場、一台電腦、一張課桌……這一樁樁都不是小事,因為小設施所拓展的将會是大視野。

此外,DawHtayyu老師還提到,中國不僅捐建了教學樓、體育場,還為畢業生提供了到中國留學和交流的機會。

據介紹,中國駐緬甸大使館設立的“中緬友好獎學金”,不僅鼓勵和幫助品學兼優、家境貧困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還将選送優秀的緬甸學子到中國留學深造。

至今年年底,預計将有20餘所“中緬友誼學校”投入使用,屆時将會有數以千計的緬甸學子從中受益。中國駐緬甸大使洪亮說,教育是最大的惠民工程,中方将根據緬方的需求,繼續擴大對緬甸政府獎學金的名額,為緬甸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為中緬友好與互利合作添磚加瓦。仰光卓越語言教育中心的蘇雪蓉老師在寺廟學校裡上中文課。

寺廟學校使用的中文教材。

寺廟學校的二層休息室,兩名尼姑在用報紙練習服裝裁剪。這也是她們的一門必修課。

寺廟小學中的小尼姑們自理能力很強。生活起居和環境衛生都是自己打理。

中午休息時間,孩子們在房間裡席地而坐,一起玩耍。寺廟二層是卧室也是遊戲區。這裡天氣炎熱,大家喜歡席地而坐。寺廟裡的中文課:為未來提供更廣空間

“加油、跑步、排隊……”

記者一行剛剛踏入緬甸仰光BuddhaDitar寺廟,就聽到教室裡傳出了稚嫩卻堅定的中文朗讀聲。

BuddhaDitar寺廟位于仰光NorthOkklapa區,由三名女住持創建。如今,寺廟内有30名尼姑和43名孤兒。寺廟為孩子們提供了容身之所,解決了她們的溫飽問題,也希望能夠為她們創造好的教育環境。

寺廟學校的中文課程是仰光一家中緬合資學校——卓越語言教育中心(以下簡稱卓越)推行的一個公益項目。他們希望通過教授一門語言,來傳遞一門技術,為改變孩子們的生活出一份力。

2016年,卓越與BuddhaDitar寺廟結緣。中文課開班時,DawEaykaSari住持告訴孩子們,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希望她們認真學習,努力掌握這門語言,為将來的發展打下好的基礎。經過幾個月的學習,孩子們基本掌握了漢語拼音和跟讀,能用中文進行簡單的交流。

寺廟開設中文課程後,每周逢二、六,卓越的緬甸教師蘇雪蓉就會到學校來授課,除了緬甸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潑水節假期外,從未間斷。

卓越選派蘇雪蓉老師,更多地是為了照顧孩子們的零基礎。蘇雪蓉的父親是華人,母親是緬甸人,她從小學習中緬雙語,曾獲“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緬甸賽區第一名,在中緬雙語教育中頗有心得。為了更好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升語言交流的實用性,蘇雪蓉還制定了專門的教學方案。

下課後,學生們将記者簇擁在中間,“你好”“我愛學中文”“你吃了嗎”等中文句子不絕于耳。她們微笑的眼睛裡閃爍着快樂的光亮。寺廟旁的廚房裡,大一點的孩子在幫忙做午餐。

午休時間,大家聚在一起吃午餐。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