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僑彙劵:飄洋過海最後一公裡的車票 

僑彙劵:飄洋過海最後一公裡的車票 

時間:2024-10-23 06:39:28

假如你現在出國打工,把血汗錢寄回家,結果家人不敢取,因為這是來自資本主義的錢,是不是覺得很荒謬?但,50年代的鄉親們遭遇過;

假如你拿到國外親戚彙來的錢,但在那時壓根買不了東西,所有物資按人頭領,僧多粥少能吃飽?但,有了僑彙券就不一樣了。

說起這僑彙劵,在計劃經濟的年代可真是個讓人眼紅的存在,拿出去拉仇恨妥妥的。隻要你拿着它走進華僑商店,再怎麼低調,旁邊拿糧布票排隊的人都會覺得你在炫富,就跟今天拿國産安卓機的人看到你手上拿iphone最新款的感覺差不多。

眼紅的人或許知道擁有它意味着什麼,但卻不一定知道拿到它有多不容易。

那時,華僑們往家裡寄錢是要冒着很大風險的,因為他們打工的國家中有些對新中國并不友好,敵對國家政府不允許華僑寄錢回國,嚴重的甚至要判刑入獄。即便如此,華僑們還是“頂風作案”,先把錢偷偷彙到香港再轉回大陸,絲毫不顧及被發現的危險,一心挂念着遠方親人和祖國的安好。1993年新興縣華僑商店一角滾燙熱切的僑彙曆經波折、遠渡重洋回到老家,可家裡的人卻不敢歡迎它,為啥?鄉幹部說這是來自資本主義的錢。于是廣東福建各鄉僑委僑辦去做思想工作,可下邊争論聲還是一浪高過一浪,最後還是周總理直接用他個人名義發了一紙“保護僑彙命令”,華僑的鄉親們總算可以放心取錢了。

然而在計劃經濟年代,有錢并不意味着吃穿不愁,僑眷收到海外親人寄來的錢,也買不到足夠的東西。于是僑彙劵橫空出世,這一方面是國家對僑眷的體恤,一方面也是為了争取僑彙。畢竟華僑們為了家人不餓肚子,直接寄食品回去,既增加了郵遞運輸負擔,又減少了僑彙。

僑彙劵,是僑彙漂洋過海來到僑眷手裡、抵達商品最後一公裡的車票。有了它,僑眷們可以買到計劃以外的緊缺物資,僑眷用僑彙兌換人民币以後,結合僑彙劵,每100元可換糧食80斤、糖5斤、油4斤、豬肉3斤、棉布20尺等,五口之家每月三張夠用了。

那時,戴手表的人總會時不時擡高手腕看時間,縫紉機也會找個精緻布套罩起來,锃亮的自行車“叮呤呤”騎過時,真是羨煞旁人。因為這些物資都是華僑商店專供的,沒有僑彙劵就買不到。據一名60年代的老人回憶,在1978年代,他拿着十張10元僑彙劵換到了夢寐以求的飛鴿自行車,那是他盼了很久的成年禮物。

90年代以後,制度改革取消僑彙劵,這位僑彙與商品間的特使,就此離開曆史舞台。畢竟,這最後一公裡已經消失了。

(文/鄭明霞)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