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美國工匠怎樣做事?

美國工匠怎樣做事?

時間:2024-10-23 06:13:56

真正的工匠隻會被事物本身的趣味激發,并不受獎勵的驅使。當神州大地吹響起“工匠精神”号角時,凡談及工匠精神,言必說德國和日本,包括瑞士的鐘表,驚羨他們精湛的産品和技藝,崇尚他們“執着、專注、追求極緻”的工匠文化。然而,來自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卻有着不同的聲音。

美國人認為,工匠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純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勁頭,做出了改變世界的發明創新的人。像本傑明·富蘭克林、托馬斯·愛迪生、懷特兄弟、迪恩·卡門就是傑出的工匠代表。在他們的資料文獻中,富蘭克林被認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工匠,他諸多發明的事例寫入我們的教科書。同樣的稱号也可以用在喬治·華盛頓身上,他既是一位好總統,也是一位卓越的工匠。他們共同特征是博學,充滿好奇心,根據個人的興趣來重建世界。

作家、教育家保羅·利蘭·霍沃思說“華盛頓永遠在留意更好的方法,為了發現最好的肥料、最好的避免作物病蟲害的方式、最好的培育方法,他願意磬其所有。他曾說過,他不願意沿着父輩們走出的道路前行”。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巴卡拉克對工匠的評述為“漫無目的的瘋子,最後卻影響着世人”。顯然,美國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與其它國家的理解有較大不同。

查閱很多相關資料文獻,進行大量的研究與調查,發現美國的工匠精神有三個基本内涵:

1、用我們周圍已經存在的事物制造出某種全新的東西;

2、工匠們的創造行為在最初沒有明确的目的性,就算有也和當時确定好的目的有很大不同,是能夠激發人們的熱情和對它的迷戀。

3、它是一種“破壞性行為”,工匠們背對曆史開始了一段充滿發明創造與光明的全新旅程。

美國當代最著名的發明家迪恩·卡門曾說:

工匠的本質——收集可利用的技術來解決問題或創造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創造财富,不僅僅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更是讓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源泉。簡單來說,任何人隻要有好點子且有時間去努力實現,就可以被稱為工匠。

他們更注重創造,執着于新生事物,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價值。遵循的往往是基本原則,而非秘籍。經濟學家保羅·羅默曾說,所謂的增長是價值的增長,不是人口數量,也不是東西數量的增長。這與矽谷創投教父、PayPal創始人彼得·蒂爾所著的暢銷書《從0到1》同出一轍——不是從1到N,而是從0到1。

彼得·蒂爾認為,商業世界的每一刻都不會重演。下一個比爾·蓋茨不會再開發操作系統,下一個拉裡·佩奇或是謝爾蓋·布林不會再研發搜索引擎,下一個馬克·紮克伯格也不會去創建社交網絡。

如果你照搬這些人的做法,你就不是在向他們學習。

做大家都知道如何去做的事,隻會使世界發生從1到n的改變,增添許多類似的東西。但是每次我們創造新事物的時候,會使世界發生從0到1的改變。當然,照搬他人的模式要比創造新東西容易。

他們注重在事物的碰撞中找到靈感。美國人崇尚發現别人發現不了的機會,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喜歡喬布斯和巴菲特。例如,企業招聘者喜歡尋找那些“十”形人才:一豎代表某個領域有深入的研究,一橫表示能夠與來自其它領域的專家合作——他們能夠很好地了解自己專業領域外的東西。

他們認為,真正的工匠隻會被事物本身的趣味激發,并不受獎勵的驅使。一些工匠露出“純粹的野心家”的本性,而一些工匠則非常低調,甚至在艱苦的環境中進行工作。表層工匠們通常大肆宣揚他們的方法、工作過程,以及他們創造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産品,而深層工匠們不在乎傳播媒介,更專注于通過思想創新改變我們對于事物的思考方式。

工匠文化表現出創造的一面,是因為他們的文化土壤裡已經有了對創新者崇拜。西方宗教認為上帝創造萬物創造人是神聖的,因而那些能夠創造新鮮事物的人,也像上帝一樣神聖。也因此産生了一群創客,直到現在所倡導的工匠文化。

美國的“創客”創造影響世界的産品,包括好萊塢大片所塑造的英雄們,力挽狂瀾,史詩般的場景最大化地激發了美國人們的英雄情結,也極大地吸引了美國人們的創造興趣與熱情——這都是培育工匠文化的“肥沃土壤”。

而我們從國家層面在全力倡導工匠精神,落實到基層困難層層,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比較缺乏工匠文化的土壤,人們追求利益之心遠勝過做出令人都感動的産品,或者說我們需要有新的精神力量去支持與推動,比如“新國貨”運動,從民族情懷上激發國人的工匠意識。這是不夠的,很容易變成企業營銷上的一張“概念牌”。

美國開放、自由的文化,特别是崇尚精英有改變世界的力量,這種精神信仰很好地支持“創客”般的工匠精神;日本的“家文化”、“終身雇傭制”、“有序競争”等為技藝傳承、專精小衆産品的工匠文化提供了很好的“養分”。而在我國很多人的眼裡,工匠是“苦行僧”的代名詞,對工匠的理解還停留在手工藝人重複勞動的層面。

為此,我尋問過很多的年輕人,有人跟我說工匠精神包含着“強迫症”的意思,表現為領導強制下屬,老闆“壓榨”員工,自己忍受痛苦等。誠然,工匠在我國的社會地位不高,人們談論成功時更多的是如何升官發财。日本、美國的工匠與企業家、科學家一樣的偉大、一樣的受人尊敬,而且收入也很高。

要想改變這一“囧境”,需要對工匠精神賦予新的涵義——必須是人們願意接受、内心無比崇拜、美好的行為價值觀,能滿足與引領當前的社會發展需要。否則,“工匠精神”隻會像一陣風從北京刮過來,最終不留下任何的雲彩。即便是領導在不斷地呼籲,也不會産生實質性的變化。

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區别于傳統工匠,暫稱為“新工匠精神”,它包涵哪些要素呢?

第一,新工匠精神“創造者”的标識應更加顯著,創新的氣息應更加濃厚,需要有美國工匠文化中的“創客”思想。雖然我們傳統的工匠精神也有其成分,但不夠鮮明,不夠突出,我們更多是在強調偏執般地持續勞作,達到技藝上的登峰造極。這樣的工匠精神是遠遠不夠的,它無法讓更多的人有如癡如醉般地熱情——傳統的工匠精神隻是少數具有“強迫症”的人所擁有。

第二,新工匠精神不隻是勞動者需要,也不隻是制造業需要,它是每一個社會人、每一個行業的需要。即便在生活層面也要工匠精神,比如人們對精緻生活的追求,器物品質與格調的極度崇尚。它需要我們從互聯網“屌絲文化”全面邁向“中産階級文化”,所使用的物品要從“低品質、低成本”全面走向“産品經理”或格物緻知的時代,全面進入“小而美”的匠品時代。

第三,新工匠精神提倡工作是一種美好修行,一種追求極緻的信仰。它如同佛家所講的精進,亦如同武俠死磕技藝,如癡如醉;它可以造就人格,提升心性,絕對不是傳說中像牛一樣是被罰下人間去“吃苦耐勞”,更不像聖經所講亞當、夏娃因偷吃禁果,上帝罰其自食其力。工匠精神所講的工作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絕不是為了賺錢被逼無奈。修煉匠心,是為了累積生命的厚重。

第四,新工匠精神涵蓋傳統的“專注、耐心,一絲不苟”等,我理解為“潛精研思”。在人生的道路上,有鮮花、有荊棘,有美景,隻有不貪戀路邊的風景,才能抵達成功的終點,三心二意要不得。心無旁骛,方能緻遠;潛精研思,終有所成。

僅我所理解的還遠遠不夠。假如一定要用最少的文字概括“新工匠精神”的内涵,我願意用“創造者”、“小而美”、“修行”、“潛精研思”這樣的詞彙。相對于傳統的工匠精神表現為敬業、專注、耐心、堅持、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更能接地氣,能讓年輕一代滿懷熱情地擁抱與實踐。

(來源/蔣課堂)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