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金向德4月28日至.."/>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澳門 推動民族團結是熱愛祖國的體現

澳門 推動民族團結是熱愛祖國的體現

時間:2024-10-23 02:21:06


    文/本刊記者金向德

4月28日至5月5日,由澳門中華民族團結促進會主辦的“2016年中華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動”在澳門特别行政區舉行,該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七年。

澳門,這個國際化程度非常高的都市,已經成為宣傳中國多民族文化的窗口,作為兩岸三地相依相連的交流平台并發揮着積極作用。

澳門中華民族團結促進會會長黃永謙說:在澳門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正是我們熱愛祖國的具體體現。

不一樣的澳門

在澳門特别行政區,行人過馬路時,車輛會遠遠地慢慢地停下來讓你先過;走進路邊攤位小吃店,攤主發自心底的熱情會讓你忍不住要嘗一嘗;最吸引你的,是這裡商品的質量與價格是成正比的。整潔的環境、謙讓的禮儀會讓你樂在其中,達到全身心的釋放……這天下午,就在這樣的氛圍中,三位充滿藝術氣息的歌手邊走邊唱,吸引了遊客的眼球,随之出場的是穿着中國各民族服裝的一群青年男女。他們手拉着手,圍成一圈,邊唱邊跳,不時有遊客參與進來一起唱一起跳……原來,這是中華民族團結促進會在向國内外遊客推介中國的多民族文化。

這是正在舉行的中華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的“各族青年手拉手·閃亮澳門”的活動現場。在中華民族團結促進會的主持下,澳門已經連續7年舉辦中華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動(以下簡稱文化周)。今年有來自中央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大連民族大學等6所内地民族高校和台灣大仁科技大學近30個民族逾80名大學生聚集澳門,參加為期7天的文化交流活動。

活動期間,各族青年學子身着民族服裝,走上澳門街頭、走進澳門校園進行交流,參觀基本法紀念館、國父紀念館和澳門科技館,參加澳門學界五四青年節升旗儀式,同澳門市民郊遊——豐富多樣的活動,給這座多元文化并存的城市增添了一道别樣的風景。與往年不同的是,本屆文化周活動結合國家戰略,以“認識澳門與國家發展的相依相連”為主題,把推動兩岸三地各族青年學子加深對國家發展的責任、增進對祖國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4月30日“我們眼中的澳門·結伴社區”活動中,來自兩岸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與澳門當地學生結伴,分成多個小組走街串巷,與澳門來了個“親密接觸”。他們走進大三巴、來到新馬路,感受澳門曆史與現代共存、中西文化交相輝映的城市魅力。

2015年從澳門大學畢業的澳門青年何鎮東,現在澳門一家律師事務所實習。他從微信朋友圈裡看到中華民族文化周“結伴社區”活動招募志願者,就與其他三個朋友一起報了名。這也是他們第二次作為志願者參加“結伴社區”活動。何鎮東熱情洋溢地向來自内地的少數民族大學生介紹澳門,每到一個景點,他都會結合曆史文化背景盡可能詳細地為大家講解。當大家談起澳門回歸時,何鎮東說,雖然當時他在上小學,但澳門市民紛紛湧上街頭熱情迎接駐澳部隊的畫面,至今仍曆曆在目。

“澳門回歸時我還小,不懂得回歸是什麼意思,隻知道澳門過去是由葡萄牙統治的。但有一點我深有體會,回歸前澳門的社會治安比較亂,現在已經好多了。”何鎮東說。

自從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以來,澳門的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特區政府派發紅包的消息經常見諸媒體。2005年“澳門曆史城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這個以博彩業聞名的地區順利實現了向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過渡。這一切,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澳門的青年一代:26歲的澳門青年餘俊詩,從内地的華僑大學畢業後正在着手創業;還在讀高三的石家樂,今年9月就要到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攻讀工程管理專業;何鎮東的哥們陸健威,锲而不舍地追逐着音樂夢想……這些年輕人親切熱情、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澳門的發展進步始終與祖國發展相依相連。來自中南民族大學的土家族學生王元先,做夢也沒有想到有機會來澳門看看。曾經他去過的最遠的地方,就是離家鄉湖北恩施有600多公裡的武漢。這次,王元先所在的中南民族大學團隊是從武漢乘坐高鐵抵達廣州,再乘輕軌輾轉珠海來到澳門的。帶隊老師徐其濤表示,沒想到現在的高鐵如此方便,上午出發下午就到達澳門了。在澳門的這些天,王元先瞪大眼睛希望多看一些與家鄉不同的地方。坐在大巴車上,他的眼睛始終注視着窗外,因為他要把在澳門所看到的一切,帶回去與同學和家人分享。

我們都是一家人

來自西南民族大學的伊力都斯·熱合木江是維吾爾族。作為音樂專業的大三學生,在本次文化周活動中他多次為大家表演。他的演出激情四射,總能帶動現場氣氛。4月28日晚上的“破冰”活動中,黃永謙會長特意将他和另外一名來自西北民族大學的維吾爾族同學阿力木江·艾莎請到台上,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阿力木江、伊力都斯的家鄉分别在新疆和田、伊犁,為更好地與大家交流,到澳門之前,他們專門從書本上了解了澳門的曆史。“這個地方被葡萄牙人統治将近450年,回歸祖國還不到20年,但澳門同胞仍然堅守着中華文化的命脈。我和澳門朋友可以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這也是我此行的最大收獲。”伊力都斯如是說。

這次,伊力都斯不僅認識了澳門朋友,而且還結交了很多台灣朋友,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台灣朋友用普通話就能交流,非常方便。4月30日的“中華大學堂”活動中,大家來到位于澳門文第士街的國父紀念館,站在孫中山銅像面前認真聽取“孫中山先生與澳門”的故事。随後,兩岸少數民族學生進行了交流。即便觸及到較為“敏感”的話題,他們也能夠做到互相表達各自觀點,暢談自己的真實看法,而不存在絲毫的尴尬——這樣的交流總是坦誠的。

台灣大仁科技大學大二學生簡冠晖是台灣地區少數民族排灣人。他的家鄉位于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據他介紹那裡的自然風光優美、旅遊資源豐富,人們仍然保留着較為傳統的生活習俗。這次活動中,簡冠晖身着約有6公斤重的民族服飾,跳起舞來有些吃力,但他那别具一格的服裝總能吸引大家的眼球。他還向大家介紹,排灣人服飾上的裝飾品如琉璃珠、獸骨、獸牙和貝殼等,都是一針一線手工縫制的。這些不同的裝飾品,象征不同的意義。

經過幾天的交流,簡冠晖也結識了很多來自祖國大陸的少數民族朋友。“我至少交了10個朋友,他們分别是蒙古族、土家族、回族、維吾爾族、苗族、壯族、藏族等不同的民族。”至今尚未去過内地的簡冠晖表示,希望有機會去這些少數民族朋友家做客。

30個民族、7個地方,隻為在同一時間相聚在同一個地方。7天的朝夕相處,讓這些少數民族青年學子互相建立了友誼,加深了對祖國的認同感。或許,唯有交流才是阻斷隔閡的最有效途徑。正如伊力都斯所感言:“别看我們穿着不同的民族服裝,但我們都是一家人。”

青年要增強對國家發展的責任與擔當

每天的日程結束後,文化周的志願者服務團隊都要聚集在一起,開一個例行的工作會議。有時,會議要進行到半夜一兩點才會結束,但第二天他們一大早起床就開始繼續為大家服務。

吳穎去年參加了文化周的志願者服務工作,今年作為中華民族團結促進會的秘書,第二次投入到文化周服務工作當中。從籌備到對接以及活動方案的落實,為了使活動日程盡可能順利進行,不出差錯,文化周開始之前,她都會一遍又一遍地确認和對接,如“樹木樹人·綠悠遊”和“民族文化滿校園”等活動需要向澳門社會公開招募參與者,她根據搜集到的信息一個個打電話确認。盡管這些繁瑣的工作令人身心疲憊,但她依然覺得收獲大于付出。她說,參加文化周活動的學生們給她的每一個微笑、每一句肯定的話語,都是她堅持下來的動力。

5月2日下午,在“閃亮澳門”民族歌曲快閃上演之前,出現了令人十分感動的一幕:本次活動的民族交流大使施朗明是個失去雙臂的澳門青年,維吾爾族同學伊力都斯親手将烙餅喂給施朗明,場面十分溫馨。這一畫面也恰好被吳穎看到,并深深地感染了她。她說:“在中西文化彙聚的澳門,除了别樣的文化,你還能看到人與人之間愛的傳遞。這是我值得為他們付出的最好的理由吧。”

同吳穎一樣,正在澳門大學攻讀法學碩士的趙星也是第二次參與文化周的服務工作。她是一名來自内地的學生。為更好地服務大家,她把有關55個少數民族的基本情況全都了解了一遍。這使她很快與各族學生們打成一片,并且在同他們相處的過程中,趙星對少數民族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有次我去一個澳門人家裡做客,他們家的小孩問我什麼是民族?我回答,民族就是在文化、語言、曆史或宗教方面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人,我們國家有56個民族。我還把各個民族的圖片拿給小孩看,他感到十分好奇。當時,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趙星對記者說。

黃永謙會長也是個十分忙碌的人。文化周活動期間,他經常到深夜還在與工作人員電話溝通工作。把促進民族團結的事業嫁接到澳門,讓它在這裡落地生根,黃永謙會長的努力功不可沒。而這正源于他發自内心的家國情懷。他曾經多次來内地民族地區考察,對民族地區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情況有了真實的了解和認識。

黃永謙表示,通過舉辦文化周活動,可以讓各族青年增強對國家發展的責任與擔當!(責編增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