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2018 年尋找 100 家最美少數民族民宿

2018 年尋找 100 家最美少數民族民宿

時間:2024-10-22 10:04:11

承續民族傳統,彰顯生活美學,寄托鄉愁情懷;創建共享價值,形成共赢效應,締造共有家園——這就是少數民族民宿的意義所在。或者說,這就是我們對少數民族民宿的期許。

不一樣的人文生态環境,如何潛移默化、深刻地影響了少數民族民宿的前世今生,進而又怎樣改變着民族地區文化生态旅遊業的态勢?少數民族民宿與遊客、與故土、與市場,有着何種關聯?其間怎樣形成和諧共生的良性互動?擁抱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少數民族民宿又該如何施展新作為、展現新風采?

“遠方的家”——每個人都在尋覓心靈的詩意栖息地,所謂最美少數民族民宿,恰好應和了人們内心深處的這個願景。它們承載着民族地區大美無言的風景,又被不同的民族賦予多元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們有一些出自比肩國際時尚界的專業設計師之手,更多的是源于各族同胞堅韌而溫柔的初心。

“綠水青山帶笑顔”——美麗中國的民宿大花園裡,少數民族民宿正綻放出溫暖人心的最美光彩。在“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語境下,民宿與民族相約,分外動人!

少數民族民宿讓生活更美好

從“大秧田”到“維德居”湖北省利川市民宿一瞥

大秧田民宿

大秧田前打糍粑耋耄之年的管懷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和老伴的金婚紀念日竟然會在這裡度過。更沒有想到,還有這麼多素不相識的人給他們帶來禮物、送上祝福。

管懷民老倆口是武漢人,夏季酷暑難耐,為此兒女們給他們在地處湖北西南山區的利川市預定了一家民宿。利川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轄的縣級市,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氣溫15℃,尤其是夏天十分涼爽,是避暑消夏的好去處。同時,這裡的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生态環境優良,素有“天然氧吧”“清涼之城”的美譽。

由于自然地理環境的優勢,近些年,利川的民宿産業發展極為迅猛。2015年至今,全市集中打造18個民宿旅遊示範村,發展民宿1180戶、客房6510間、床位12200張,各民宿戶服務接待标準均達到或基本達到《利川市民宿基本标準》要求。2017年,全市民宿共接待遊客150萬人次,收入達到9.3億元。

管懷民夫婦入住的“大秧田”民宿所在的毛壩鎮,是市裡率先發展民宿産業的一個鄉鎮,“大秧田”則是全鎮開起來的第一家民宿。

“大秧田”前無秧田

乘車從毛壩集鎮一路向蘭田村駛去。沿途,一側是起伏不斷的青翠山巒,另一側是淙淙流淌的溪水。道路不寬但平坦。這是記者第二次來到毛壩,記憶中的青翠楠竹依舊漫山遍野地生長着,天還是那麼藍,空氣清新得讓人忍不住想要大口呼吸。

進入蘭田村,村口豎立着“利川紅第一村”的牌樓。這個村的村民靠茶葉吃飯,村裡有“利川紅”品牌茶葉近3600畝的種植基地。車繼續緩緩向前,繞過幾個急彎、爬上一段緩坡後,一座古色古香的木屋出現在眼前。木屋背靠山,有寬敞的院落,紅褐色的牆體被青山翠竹映襯得格外醒目。木屋正中,一塊朱紅色的大牌匾上用黃色油彩寫着“大秧田”三個字,使人眼前一亮、心頭一熱,情不自禁地想要走進它。

“大秧田”的女主人名叫田樹珍,50多歲,是個熱情開朗、樸實真誠的人。2014年底,當毛壩鎮政府動員老百姓開民宿時,田樹珍是第一個響應的。她與丈夫拿出多年的積蓄,加上政府補貼的資金,開始籌劃起老房子的改造。雖然已蓋了新房,但是老倆口始終不舍得将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拆掉。從選木材、請工匠到室内裝修、買家具,田樹珍樂此不疲。看着老房子一點一點改頭換面,煥發出新的生機時,她由衷地喜悅。

同樣的喜悅,還出現在30年前毛壩鎮鼓勵鄉親們改田種茶的那幾年,田樹珍也是第一個支持政府決定的村民。就在大家還猶豫不決的時候,她率先将自己家的秧田全部改造成了茶園。到2012年,田樹珍家擁有了近20多畝的茶園,并且成為“利川紅”高檔紅茶“冷後渾”(紅茶的品種)的種植基地,一斤鮮葉可以賣到300元,年收入翻了好幾倍。

2015年夏天,田樹珍迎來了來自武漢的20多個遊人,這是民宿的第一批客人。頭一次招待這麼多人,田樹珍顯得有些手忙腳亂,五六個相鄰的村民趕來幫忙。先是準備了四五桌豐盛的午餐,後又搭架生火、蒸米煮豆,晚上還要給遠道而來的客人舉辦篝火晚會,同時讓大家體驗一把土家族的打糍粑。雖然忙得不可開交,但田樹珍和鄉親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喜悅與充實。後來,蘭田村又陸陸續續開起了20多家民宿,生意都不錯。

記者到毛壩的時候正值深秋,并非旅遊旺季,早晚時分已經略有寒意,且一連好幾天陰雨綿綿,不過卻能享受到這鄉村田園最本真的甯靜與安适。“大秧田”的客房不大,但很溫馨。标準的雙人床和簡易的寫字台是房間裡最主要的陳設,松木的地闆、牆壁和家具散發出清香,仿佛置身松海,讓人心曠神怡。清晨,會被山間清脆鳥叫聲喚醒,然後起身推開窗戶,迫不及待地讓清新的空氣溢滿整個房間。眼前是一片雲霧缭繞的茶園,遠處的幾戶人家屋頂炊煙袅袅,與雲霧融為一體,恍若人間仙境。

在“大秧田”的幾天裡,記者最喜歡清晨時分沿着村裡的遊步道散步,欣賞漫無邊際的竹海、看溪水在山間緩緩流淌,在百年老樹下駐足,留戀于遠處雲霧的升騰變幻。

但田樹珍卻沒有這般悠閑,她很早就起床了,先去自家茶園看看,然後去後山上摘些新鮮的珊瑚果留着釀酒用。一碗噴香可口的自制豆皮或者湯面條是“大秧田”用來招待客人最實惠的早餐,也是當地村民日常的餐食。别看是一碗看似尋常的農家飯,但那豆皮的勁道、湯汁的鮮香佐以臘肉的熏香和酸蘿蔔的清爽可口,如今回想起來,依然唇齒留香。

中午時分,沏一壺濃郁的“冷後渾”、圍着熱烘烘的火爐,田樹珍和“大秧田”的故事多得仿佛說也說不盡。這位民宿的女主人,難掩内心的喜悅,常常翻開手機裡的照片回憶起與客人們相處的時光。雖然開民宿不到三年,但她已接待過600多位客人,有南方的也有北方的,甚至還有國外的。

2015年夏天,墨西哥新聞記者代表團來毛壩鎮參觀,被這裡優美的生态環境和濃郁的土家族文化所吸引。在“大秧田”吃過午餐後,老外們與田樹珍和鄉親們圍聚而坐,親切交流。“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外國人,沒想到我這老房子還能迎來這麼大老遠來的貴客,真是難得啊!”這位從來沒有走出過大山的農家女激動不已。

“開民宿最吸引我的,就是可以接觸到天南海北的人,跟他們聊天,讓我長了不少見識。”每次田樹珍都會認真聽取客人的意見,然後完善自己的民宿設備、提高服務水平。她希望客人來到“大秧田”可以無拘無束,真正放松心情,找到回家的感覺。

夜晚,田樹珍和鄉親們同樣為記者準備了一場熱鬧的打糍粑和篝火晚會。在“大秧田”前的小廣場上,當噴香的糍粑勾起肚裡的饞蟲、熊熊篝火照亮了村莊的半邊天、歡快的土家族擺手舞跳起來時,誰又能抗拒得了這樣的誘惑呢?記者也情不自禁地和鄉親們圍着篝火載歌載舞,沉浸在久違的輕松與喜悅之中。

是的,“大秧田”前已無秧田,隻有一片歡樂與祥和。兩年前,當要給民宿起名字時,田樹珍想來想去還是覺着“大秧田”這個名字最好。“我出生、長大的那個年代,屋前就是一片秧田,當時日子苦啊!現在生活雖然好了,但我們應該記住過去的不容易!”憶苦才能思甜,苦盡才有甘來。對于蘭田村的百姓來說,“大秧田”不僅是鄉愁的栖身之所,更是美好新生活的開始。

古老村莊換“心”顔

沈從文在《湘行散記》中寫道:凡是到中南兄弟民族地區住過一陣子的人,對于當地人民最容易保留到印象中的有兩件事:愛美和熱情。愛美表現在婦女的裝束方面,熱情多表現于歌聲中。

雖然記者在毛壩鎮隻停留了幾日,但卻有幸在“大秧田”裡聽到了來自新河村的三位村民演唱的傳統山歌。沒有華麗的舞台,也沒有專業的音響設備,就是在大家圍坐火爐酒酣飯飽之時,那充盈着山水靈性的山歌就緩緩“流淌”出來。那聲音渾圓有力,仿佛要沖破屋頂傾瀉而出。歌者唱幾句,在坐的客人對唱幾句,銜接得那麼自然流暢。恍惚置身山谷之中,記者真切地感受到了那浸潤在歌聲中的回旋往複的綿綿深情。

毛壩鎮有名的“歌海”就在新河村。這裡幾乎人人是歌手、個個是舞者。當地按照季節敬祖祭神必唱各種神歌,婚喪大事必唱慶賀悼慰的歌,生産勞作更分門别類,随時随地都可以唱起各種悅耳開心的歌。至于青年男女戀愛,更有唱不完聽不盡的動人山歌。即使是行路人,彼此并不相識,問路攀談也是用唱歌方式進行的。毛壩鎮政府對這一珍貴的文化習俗格外重視,通過請有關專家深入村落進行挖掘和整理,目前已保護、傳承下來一套完整的民歌體系。

“歌舞怡身心,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最需要強化的内容。”毛壩鎮黨委書記曾維權對記者說。如今,新河村的民歌演唱隊伍中既有年過古稀的老人,也有20多歲的年輕人。他們時常被民宿主人邀請,去給客人演唱原生态民歌。這也賦予了民宿産業更深的文化内涵,成為毛壩旅遊業快速發展的新動力。

在毛壩工作十幾年間,曾維權的足迹遍布這裡的每一個山頭、每一條河谷。近些年,在全市還未大規模發展民宿産業時,毛壩就已經開始從茶産業“悄悄”轉型,瞄準了茶旅融合發展的路子,而民宿就是其落腳點。

“民宿不應該僅僅隻是一棟好看的房子,更應該是一個住起來可以陶冶身心的家。”早在2010年,曾維權就曾邀請利川市詩詞楹聯學會的會員走進毛壩的夾壁村,開展采風筆會活動。當時,27名會員深入218戶農家體驗生活,按照家庭特色編寫創作特色對聯,同時還在毛壩鎮吸收了13名新會員。一時間,這個小山村處處充盈文化氣息,每家每戶門前都挂起了統一的黑色木質楹聯,上面或刻詩詞,古樸典雅,或寫彰顯時代新氣象的口号,催人奮進。後來,鎮裡其他村也紛紛效仿,用詩詞楹聯扮靓家園。2014年,毛壩鎮被文化部授予“詩詞楹聯之鄉”的榮譽稱号。

都市賢達心戀蘭田,西洋旅客情鐘山水——2015年,湖北著名詞作家潘順福在離開“大秧田”之後,心懷感念,送給田樹珍這幅對聯。後來,幾乎每個來到“大秧田”居住的遊客,都會留意到門口這幅楹聯,或大聲朗讀出來或默默在心裡吟誦,無一不因此對“大秧田”産生别樣的情感。

離“大秧田”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家民宿名為“維德居”。民宿主人出身書香門第,房屋正堂前挂着一塊老牌匾,上面寫着“維德之基”四個大字。這是民宿主人的曾祖父于1895年房屋落成之際,召衆親友前來做客之時而題寫的。“我們想把這家民宿打造成一個傳承鄉村美德、維系民風之基的文化場所。這四個字,某種程度上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曾維權說。

幾年間,毛壩鎮在“維德居”舉辦了多場“農民道德講堂”,有以“孝老愛親、構建和諧”為主題的,也有以“誠實守信、和睦鄉鄰”為主題的,内容接地氣,形式靈活多樣,深受鄉親們的歡迎。在墨西哥新聞記者代表團前來毛壩考察之時,民宿主人寫了一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書法作品贈予對方。當外國友人手捧着這樣一份承載着中國詩詞與書法之厚重内涵的禮物時,他們又怎會不感動、不驚歎于中國鄉村文明之美呢!

“我們的民宿,就是要傳遞給人們這樣一種鄉村精神風貌。中國的鄉村早已不再是過去那個徘徊于溫飽邊緣的地方,而是成為了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傳承民族文化、彰顯新時代中國農民新風貌的精神家園。”曾維權信心滿滿地說。

這些點綴于美麗山水之中的民宿,亦是每一個從農村到城市生活的年輕人可以來去自如的家。這裡的居住條件同城市并沒有什麼不同,更美妙的是,這裡以山谷為街,以綠徑為巷,成為城市生活詩意的延伸。民宿,其實是城市與鄉村生活的連接點。

這天是周末,田樹珍在利川城裡讀中學的小兒子回到了“大秧田”。吃過晚飯,他習慣性地收拾碗筷,接着又拿起掃帚掃地,随後便躺在沙發上連起Wi-Fi玩起手機遊戲來。對于這個鄉村少年而言,回家隻是意味着“可以睡得更香、更安穩!”(責編龍慧蕊)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