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彩虹之鄉”的新生活

“彩虹之鄉”的新生活

時間:2024-10-22 09:56:40

黨的十九大開幕當天,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的村民身着民族盛裝,守候在電視機前。搬進新家迎來新生活的土族同胞一邊收看十九大盛況,一邊回憶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班彥村的情景,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2016年8月23日,是班彥村村民永遠銘記的日子。這天,習近平總書記冒着蒙蒙細雨來到班彥村考察易地扶貧搬遷新村建設情況。總書記走過尚未完工的泥濘道路,來到村民們的新家,察看房屋格局,了解施工進展,關心移民群衆生産生活冷暖。總書記說,一定要把易地移民搬遷工程建設好,保質保量讓村民們搬入新居。大家生活安頓下來後,各項脫貧措施要跟上,把生産搞上去。

如今,一年多時間過去了,當地幹部群衆始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村容村貌早已大變樣,家家戶戶住進了新房,用上了自來水、天然氣,脫貧緻富産業也一項項有了着落,日子越過越紅火。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班彥村幹部群衆更加振奮,紛紛表示一定會再接再厲,實現脫貧奔小康,擁抱美好生活。

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一周年之際,班彥村舉辦“喜迎十九大·感恩跟黨走”慶祝活動搬進新村後的新生活

作為世居青海的一個古老民族,也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土族有着悠久的曆史和特色文化。互助乃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是我國土族最多、最為集中的地方,全縣總人口37.5萬人,其中土族6.3萬人。由于土族服飾上秀有象征吉祥寓意的紅、黃、黑、綠、白等顔色,互助也因此被人們稱為“彩虹之鄉”。

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互助土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這裡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結合部,屬于連片特困地區,部分山區群衆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突出,生産生活極為不便。為紮紮實實推進脫貧攻堅,互助縣把易地搬遷作為“當頭炮”,按照“政府主導、群衆自願、積極穩妥、分類施策”的原則,精準施策,統籌推進扶貧搬遷和産業發展。

嶄新的土族特色大門立在班彥新村村口,上方飄揚着象征幸福吉祥的彩帶。随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實施,班彥村村民從大山深處搬到公路沿線,交通條件大為改善。

新建的村委會辦公樓前五星紅旗迎風招展,周邊安裝有健身器材。村口左側一排商鋪已開始營業,經營有電商、農特産品、日常用品等。其後是寬闊的廣場,裝有嶄新的籃球架,供村民開展文體活動。

陽光灑落在班彥新村,搬進新家的人們各自忙碌着,村内新房庭院錯落有緻,柏油路面平整衛生,新栽的柏樹郁郁蔥蔥,高高的太陽能路燈、巨大的光伏電闆以及安裝入戶的天然氣管道等,處處彰顯着異地扶貧搬遷帶來的新氣息。

“習總書記來這裡考察時,新村剛開工4個月,村裡都是土路,屋内結構也沒全部完工,村委會、廣場、大門、綠化、天然氣等都工程還沒有實施。2016年11月,随着扶貧搬遷主體工程完工,班彥村村民陸續搬進新家。2017年開春以來,随着各項配套設施陸續完工,新村是一天一個樣。”村幹部興奮地介紹說。

“現在生活方便多了,與以前山上的日子沒法比,這是做夢都想不到的事。”讓村民感受最深的是,下山後不僅住進了漂亮、舒适的新房,而且公路通到了家門口,外出打工、孩子上學、就醫看病等都方便多了,幹事創業的信心和勁頭也更足了。

村廣場的展闆上,标示全縣貧困村分布及整體移民搬遷情況,其中标注為紅色的重點貧困村70個、藍色的一般貧困村48個,班彥村屬于重點貧困村。目前,互助縣所有貧困村移民搬遷工程均已提前動工,确保貧困群衆如期脫貧奔小康。

搬出大山住進新房,還隻是新生活的開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班彥新村時提出“新村建設要同發展生産和促進就業結合起來,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民族、區域、文化特色及風貌結合起來”的要求,班彥村結合自身實際,在充分征求貧困戶意願基礎上,制定了《班彥村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産業實施方案》,重點扶持發展特色種養業、商貿、服務業和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等。

依托産業項目扶持資金,村邊建起了整齊衛生的豬舍,還免費為每位村民供應仔豬2頭,貧困戶每戶多供應5頭,飼料費用扶持80%,且提供技術、疾病防控、統一價格收購等全套服務;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借助引導扶持資金,組織有意願的村民投資入股注冊成立了養殖專業合作社;利用村裡的土豆、酩餾酒、盤秀等特色産品以及村口商鋪,引導村民特别是貧困戶開超市、商店等,并積極探索發展電商産業;為鼓勵剩餘勞動力積極就業,村裡舉辦了多期挖掘機、烹饪、電焊等技能培訓;新村周邊安裝了新能源光伏電闆,并網發電後可促進增收;随着山上坡地退耕還林以及土地流轉,村民們還可規模化種植藥材、土豆等。

土族盤繡是第一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2017年6月,互助縣組織班彥村19位盤繡藝人參加了土族盤繡傳承人培訓班。這些大多從未走出過家鄉的手藝人不僅進入青海師範大學進行為期1個月的培訓學習,還遠赴貴州凱裡學院進行交流觀摩。随之,班彥村啟動精準扶貧土族盤繡産業項目,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合作社,依托特色文化旅遊優勢,研發盤繡等相關文化旅遊産品。這年8月,名為“雨露工程”的民族舞蹈培訓班也在班彥村開班了,村裡男女老少文藝愛好者踴躍參加。

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一周年之際,班彥村舉辦了“喜迎十九大·感恩跟黨走”慶祝異地搬遷一周年紀念活動,身穿民族服飾的阿姑們跳起土族古老的安昭舞,與文藝工作者一起載歌載舞,讴歌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

黨的政策這麼好,我們也應該撸起袖子加油幹

高高的個子、花白的胡子、厚實的土族長袍以及标志性的黑色禮帽,土族老漢呂有榮是外界關于班彥村的一個經典記憶。總書記考察班彥村時,在簇擁的人群中握住呂有榮老人的手,寒暄問暖:“老人家你好啊。本來是打算到山上看你們的,可是下雨天路不好走,就來新村看看你們。”“早一點下來,早一點入住新家,老人家祝您健康長壽。”也因此,現今77歲的呂有榮老人被村裡人親切地稱為“老壽星”。

呂有榮老人的新家庭院整潔、窗幾明亮,客廳牆上貼着蘭花壁紙,電視機櫃上擺放着48寸彩電,靠着沙發的牆上挂着裝裱起來的習總書記考察班彥村時與村民合影的照片,屋頂上的燈具亮麗奪目,明亮的地闆更是将整個客廳映襯得亮亮堂堂。“以前的土房子哪能貼壁紙、吊頂、鋪地闆,現在住的和城裡人一樣了。”老人感慨地說,是黨的好政策讓他過上了這樣的好日子。據介紹,班彥村129戶易地搬遷戶的房屋都是統一标準,三室一廳一廚,有單獨的庭院。

36歲的呂官布達吉是呂有榮的小兒子,雖然自小腿有殘疾,但通過勤勞的雙手和國家扶貧政策如今走上了緻富路。前不久,他和愛人放養的近300隻羊已經出欄,賣了不錯的價錢。前幾年,他還通過貸款優惠政策流轉了村裡山上的300畝土地種馬鈴薯,并購買飼養了50頭牛。呂官布達吉注冊成立了原生态合作社,他希望并相信随着更多村民入股并吸引外部資金支持,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環境中,可以更好地發展當地特色産業,促進村民增收緻富。

如今,呂有榮的大兒子在西甯打工,三個女兒已經出嫁,老伴參加了村裡組織的盤繡藝人培訓,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近期,中央電視台播出的聚焦脫貧攻堅一線的一則公益廣告,講的就是班彥村從閉塞艱苦的大山深處搬遷到新村的故事。廣告片尾,身着民族服裝的呂友榮老人站在大山之上,眺望着新村,用他一口濃濃的青海“鄉音”高聲說:“黨的政策這麼好,我們也應該撸起袖子加油幹。”

土風新貌

臨近傍晚,呂有章一家人正準備吃飯,青菜面條搭配土豆絲、肉絲。除了60多歲的呂有章和老伴林七将曬什姐外,一起吃飯的還有他84歲的嶽母及姑父。土族作為曾經的遊牧民族,曆史上以肉食為主,現在飲食則以面食為主,土族锟鍋、鍋盔、鍋塌子等都很有特色。土族非常注重禮節,尊長敬老,熱情好客,有“客來了,福來了”的說法。一家人熱情地邀請記者一同品嘗了他家做的烤馍,圓餅脆皮,很有嚼頭,口感香甜。

同其他村民家一樣,呂有章家裝修得亮堂、舒适,客廳裡也擺放着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班彥村時與村民的合影。廚房内整潔明亮,抽油煙機、燃氣竈、自來水管等一應俱全。“原來在山上都是牲口駝水,就是用汽車的膠帶盛滿水後放在牲口背上馱。搬下山後交通條件改善了,孩子上學、老人看病、吃水等各方面都方便了。這都是黨的政策好,政府安排的好。”呂有章老人深有感觸地說。

班彥村的青壯年大多在西甯打工,男的多數搞建築,女的多數當環衛工人。呂有章的兒子、兒媳同樣如此,兩個孫女在鎮上讀小學,小孫子正準備讀幼兒園。他和老伴有養老金,平時除了看孫子,山上還種着6畝田地,村裡分給的5頭豬也要一天喂三次,現在每頭已有100多斤,他準備年底留下一頭過年豬,其它4頭都賣掉。林七将曬什姐是盤繡高手,平時的繡品都給家裡人穿戴用。土繡屬絲線繡,有紅、黃、綠、藍、桂紅、紫、白等七種顔色,從一件件色彩豔麗、圖案紛呈的繡品中,可以感受到土族婦女的賢惠。

這裡曾經有個有趣的現象:男人之間交流大多用互助方言,而女人之間交流多用本民族語言——土語。據說,這是由于男人外出打工等原因與外界交流多,而留守在山村裡的女人與外界交流少,有些甚至沒有上過學。如今,這樣的現象正在改變,主要是女人上學讀書和外出打工很普遍了,而且通過電視機、手機等随時可以進行交流學習。

黨的政策這麼好,沒啥辦不到的事

彩虹之鄉互助也是一個酒鄉,有着悠久的釀酒曆史,出産的“天佑德”青稞酒更是名揚全國。土族人還有一種自釀的青稞酒,當地人稱“酩餾酒”。土族人的熱情好客,也可以從酒文化中體現出來。比如,按照當地習俗,來客要“進門三杯酒”,客人落座要“吉祥如意三杯酒”,起程出門還要“上馬三杯酒”。

呂有金是村裡釀造酩餾酒的好手,他家庭院内正建起一座木質結構房屋,高大寬敞、做工精緻。呂有金準備将其作為酩餾酒展銷廳,日後還考慮開一個特色農家院。他家客廳一側的房間裡,展示着用不同容器封裝的自釀酩餾頭曲,有大壇子,也有各種玻璃瓶、瓷瓶,封口上都包裹着紅紅的綢帶。

40多歲的呂有金正值壯年,幹事創業勁頭也很足。他曾經在拉薩打過工,後來回鄉做了10多年木工手藝,也曾經在山上種過土豆,前些年開始做酩餾酒,手藝是小時候看爺爺奶奶釀酒學來的。為把木屋展銷廳打造出特色,他先後投入了6萬元,又花3萬元請木工師傅進行雕刻。目前,他正在工商局申辦生産經營許可證,注冊酩餾酒品牌商标,還考慮雇用村裡人擴大規模。

這樣一種幹勁兒,也源自于呂有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個承諾。總書記考察班彥村來到呂有金家中,仔細閱看他家的《扶貧手冊》和《貧困戶精準管理手冊》,詳細了解他們搬入新村後從事生産、外出務工、孩子上學等方面的情況。“我告訴總書記,黨和政府把大的問題幫我們全部解決了,蓋好了房子,通了水電。我今後想做産業發展,做酩餾酒作坊,酒糟用來喂豬,可以說隻賺不賠。”呂有金堅信,黨的政策這麼好,沒啥辦不到的事,一定克服困難把産業盡快做起來。

農家樂

村口廣場一側,班彥村第一家農家樂正在營業,門口上懸挂着紅色的吉祥符。這是由村民呂有輝的新家改造而成的。他以前在西甯從事建築行業,弟弟呂有成在縣城餐館當廚師,他們搬遷到新村時通過抓阄分房得到了一處好位置,兄弟二人便開起了農家樂。自2017年6月開張以來,除去成本,一個月有6000多元收入。客人來源除了村裡的人,也有外面的遊客及辦公人員。

這天,餐館裡來了兩撥客人。弟弟呂有成在廚房忙着炒菜,大嫂負責端菜服務,大哥負責進貨采購。庭院内擺放着幾張餐桌,四周和窗台上的花盆裡種着鮮花,庭院上方是透明的玻璃屋頂,懸挂着彩帶,陽光折射進來,溫暖而舒适。庭院的東面空地建成了餐廳包間,與北屋連接在一起。飯菜以大衆菜為主,也有一些土族特色飲食,如狗澆尿餅、洋芋、土雞等,此外還有包席宴,分798元、698元、598元等套餐,主要供村裡人辦結婚、升學等宴席。

兄弟二人還将山上家裡的一些老物件如木質面箱、牌匾等搬到了農家樂,既實用又有特色。記者拍照時,一家人穿戴上土族盛裝,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采訪期間,呂有榮老人曾帶記者乘車前往山上的老房子轉了轉,山路崎岖,塵土飛揚。在一處半山腰,呂有榮家老土房牆面上以前書寫的“農業學大寨”标語依稀可見,牆體上的苔藓變得又黑又硬。這棟老房子已有300多年的曆史。穿過木門走進院落,雖然搬家之後略顯淩亂,但石磨、木桶、土炕以及牛羊圈欄等依然可以讓人感受到當地人以前的生活。房屋前方不遠處,是一片翠綠的梯田,微風吹來,倍感涼爽。睹物思人,呂有榮老人對老屋依然有深厚的情感。他高興的是,村裡準備将部分山上的老房子保留下來,搞民俗旅遊和傳統教育。(本文圖片來自互助土族自治縣文化館)

班彥村異地搬遷一周年之際,身着民族服裝的村民與當地文藝工作者一起載歌載舞抒發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