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一個曆時三十年拍攝僞裝的攝影師

一個曆時三十年拍攝僞裝的攝影師

時間:2024-10-22 06:15:49

怪異的動物頭套、五顔六色的羽毛、廢棄的貝殼、誇張的珠寶和彩繩……照片中的人物都僞裝在層層疊疊的裝飾之下,造型各異,充滿了獵奇和荒誕。事實上,這些充滿了想象力的造型并不是什麼前衛藝術,而是攝影師菲莉斯·葛蘭博(PhyllisGalembo)女士這幾年一直拍攝的主題—“僞裝人”。

美國的藝術家以及人類學家葛蘭博,從1980年代開始,在中非、西非、加勒比地區等拍攝土著文化,記錄當地的生活風貌、傳統儀式及宗教禮儀風俗。近幾年來,她更是深入到中南美洲的偏遠村莊和非洲的部落,拍攝了大量戴着面具、穿着“特殊服裝”的當地居民。他們大多數是部落舞者,也有獵人團體和本地巫師,還有國王、首領等。

在她眼裡,面具除了代表某些宗教的圖騰,更表現了當地居民原始的創造力。比如在塞拉利昂的首都弗裡敦,在節日期間的遊行活動中,遊行者會把自己裝扮成牛頭人的樣子。葛蘭博曾說,非洲就是一塊有着無限想象力和豐富文化的土地。而十幾年來她一直把鏡頭對準這裡的人們,因為“他們色彩斑斓的穿着、直面苦難的尊嚴和勇氣”。

當地人普遍認為面具具有神力。戴着面具時,他們能夠更加順利地和祖先們進行對話。制作面具的材料也都很“普通”,雜草、廢棄布料、動物的皮毛等,最初的創造力就體現在“就地取材”和“廢物利用”中。在狂歡節或其他特别的場合,他們在面具和奇裝異服的“僞裝”下表露出各色意象,他們扮演的不再是人類本身—貼近土地,他們變成動物,或者是神靈。

評論家說,在葛蘭博的鏡頭下,“人們看到了人類與世界那種彼此連接,又相互隔離的矛盾關系”。人類很早就明白身外之物的重要性,而戴上面具、換上異裝,人類就變成了另外一個值得恐懼、值得尊重、需要重視的樣子。“僞裝”過後的他們通常帶着一種超脫于自然的詭異和荒謬,但葛蘭博忠于寫實,作品很少後期處理。這種直接的表達方式即便有時會令人不适,但她就是要“讓觀者直視這種活的‘雕塑’。”

葛蘭博的作品被衆多公共和私人藝術機構收藏,包括現代藝術館(MOMA)、休斯頓美術館、費城藝術博物館、寶麗來公司等。而她相機中“僞裝人”身上的條紋和色彩更給時尚圈注入了新鮮的元素—她的攝影系列作品《面具與僞裝(Maske)》,被著名設計師莎拉·伯頓(SarahBurton)和其團隊看中,成為其品牌McQAlexanderMcQueen2016秋冬男裝的靈感之一。(文|楊思敏)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