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

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

時間:2024-10-22 04:14:06

新近走紅的草根作家範雨素,在其成名作《我是範雨素》裡,談身世,說苦難,講追求,話無奈,不動聲色,哀而無怨,讓許多人心有戚戚。其中最能打動讀者的一句話是:“活着就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

人生在世,吃飯肯定是第一要務。吃飯有兩解,從狹義理解,就是填飽肚子;從廣義來理解,則包括衣食住行,有個立身處世的飯碗。無論是誰,何朝何代,吃飽飯才能去琴棋書畫、卿卿我我,去唱歌跳舞,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遺憾的是,很多人吃飽吃好後,并沒有去做“和吃飯無關的事”,還是陷于那些滿足生物低級要求的事,就像《笑林廣記》裡那兩個措大,甲說:“他日若得志,我就吃了就睡,睡了再吃。”乙則不以為然:“我是吃了又吃,吃了再吃,哪還有時間睡覺啊!”如今有些人,每日就是掙錢、享受、掙更多的錢、享受更奢靡的生活,與那兩個措大有啥差别?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提出需求層次理論,将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要可以分兩級,前三種都屬于低一級的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後兩種是高級需要,通過内部因素才能滿足。有的人終生限于低級需要,一輩子圍着“眼前的苟且”打轉轉,有的人則能于吃飯之外,還關注“詩和遠方”,兼有精神上的收獲,範雨素就做到了這一點,堪稱楷模。

但實事求是地說,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更關注的還是“吃飯”問題,這也是很現實很無奈的選擇。因為,沒收入就無法生存,沒房子就無法安居,所以,關注“吃飯”無可非議,要填飽肚子,無生存之憂,然後才可能“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

當然,也有人能把滿足精神欲望看得更重,餓着肚子去寫詩為文,衣衫褴褛地奔向遠方,“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那種人少之又少,自然也很珍貴。杜甫住着漏雨的茅草屋,還詩興大發,心憂天下;曹雪芹衣食無着,仍著述不止,砥砺前行。

魯迅先生說,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這才是人間正道。解決了吃飯問題後,就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以發展自己,奉獻社會。如果溫飽之後仍在苟且生活,除了吃喝玩樂、滿足于口腹之欲感官刺激之外,沒任何精神追求,這不僅眼光短淺,且沒有前途。而如果一個民族都處于這種狀态,隻知苟且,忘記詩與遠方,則是沒什麼希望的。

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别,就是人除了“吃飯”外,還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還有“詩和遠方”,而動物則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再吃。如果放棄精神追求,沒有文化傳承,隻顧眼前,忘記長遠,早晚有一天會退回動物界,變成《變形記》裡的蟲子,變成《生死疲勞》裡的驢子。

人要吃飯,不然就會淪為餓殍,但也不能沒有精神生活,否則會成為精神侏儒。草根作家範雨素再次給我們提醒,一個人吃飽喝足之後,還需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需要科學、文明、睿智、浪漫的精神陽光的照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