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平泉有個“蘑菇頭兒”

平泉有個“蘑菇頭兒”

時間:2024-10-21 02:30:17

圖/森源董事長孫紹芳(右)和國外客商交談平泉,地處遼河源頭,是河北承德的一個縣級市,森林覆蓋率高達58.8%。自然環境雖然優美,但平泉的農業條件卻堪憂,面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窘境。

先天條件不足,40多萬人口的農業大縣要脫貧,談何容易?如何脫貧緻富?平泉人在思考。幾經摸索,平泉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蘑菇。2014年以來,平泉産業扶貧累計帶動脫貧23661人,其中,食用菌産業帶動脫貧9883人。目前,平泉已成為全國食用菌價格形成中心,産業鍊産值高達78億元,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比重高達46%以上。

9883人、78億元、46%以上,多麼令人激動的數字!數字背後,離不開一個“領頭雁”的默默付出,他,就是人稱“蘑菇頭兒”的孫紹芳。

1986年,孫紹芳24歲,是黃土梁子國營林場的一名職工。當時,林場經營困難,工資不能正常發放,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本身家底兒就薄,再攤上這事兒,日子越發艱難。照這樣下去可不行,孫紹芳計劃另謀生路。他四處打聽,得知當地野生菌在外貿和北京市場非常受歡迎,于是主動找到場裡領導,成立黃土梁子林場綜合經營部。之後,他帶領幾名職工開始收購、加工野生菌,從此與蘑菇結下不解之緣。

萬事開頭難。經營部成立了,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就是怎樣把産品賣出去。懷揣500元現金,孫紹芳拎着幾十袋野生菌幹品去了北京,到農業展覽館參加農産品展銷會。誰知展位費就得500元,他隻好跟主辦方協商,對方同意他先付450元。第一天下來,生意不錯,賣出去的錢完全可以使他此行無虞,這給了他莫大的信心。

回到旅館,他開始仔細翻看電話簿,一一記下電話、地址,他要趁着在北京的這幾天走訪所有潛在客戶。接下來的幾天裡,他不辭辛勞,來回穿梭于偌大的北京城。第一次來北京,這個山裡娃就這樣甩開膀子邁開腿,開啟了即将大幹一場的節奏。

幾天下來,在吃了一次又一次閉門羹,遭到一次又一次回絕之後,孫紹芳收到了一支寶貴的橄榄枝。不虛此行,憑着這支橄榄枝,孫紹芳在北京打開了市場。

别看孫紹芳如今做得風生水起,其實一開始起步非常低。那時候,孫紹芳總是親自騎着自行車,走鄉串村地收蘑菇,再把收來的蘑菇烘幹裝成袋往外賣。乍一聽,似乎沒什麼技術含量,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收售行為,孫紹芳卻作出了特色,赢得了口碑。

早年間,孫紹芳和一位夥伴一起收野生菌,賣給同一個商家,但對方指定隻要他的貨品。等到第二年孫紹芳再次去賣時,那位夥伴頭一年的貨品還積壓着。盡管貨品不是自己的,但孫紹芳不希望這麼好的寶貝爛在庫裡,他情願自己倒貼也要幫夥伴重新加工。

“你就加工吧,價格再高也得加工,他不出錢我出。”孫紹芳積極協調保管員,強行将夥伴的存貨給重新加工了。“他就在那裡瞅着,我管他吃管他住,陪了他三四天。”後來,孫紹芳還專門向加工廠領導求情,加工費折半。有了孫紹芳出手相助,這位夥伴總算沒有賠錢。

由于對品質把控嚴格,短短幾年間,孫紹芳的野生菌生意越做越紅火,到1992年,一年大約能賣五六十萬元。要知道,上世紀80年代,連萬元戶都極其罕見,所以這在當時是極為了不起的。

野生菌雖然好,但畢竟量太少。考慮到平泉山野資源不錯,或許适合食用菌種植,孫紹芳開始積極向政府建議。鑒于孫紹芳在當地的成績有目共睹,時任平泉縣委書記動了心。他親自帶隊去南方的香菇基地浙江慶元考察。随後,平泉的食用菌種植迎來快速發展。

一人富不是富,怎樣才能帶動大家一起緻富?有着濃重家鄉情結的孫紹芳思考着。以前受制于野生菌的量,不能放開手腳幹,現在食用菌的種植規模上來了,孫紹芳終于可以大幹一場。1996年,機會來了。在政府的支持下,孫紹芳成立承德綠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當時,公司總資産300萬元,員工10多人,年收入200萬元。

接下來的6年裡,孫紹芳帶領綠源公司進入快速發展通道,完成作坊式生産向工廠化生産轉型,從主要收售野生菌幹品,轉向鹽漬、速凍等初加工産品的加工和銷售。1998年,公司取得對外出口經營權,平泉蘑菇随之走出國門,享譽世界。2000年,由于生産規模、影響力和帶動能力的全面提升,綠源被認定為河北省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2002年,在綠源前期奠定的基礎上,承德森源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成立。随後,公司的發展像是“開了挂”,産品轉向更高層次的精深加工,更多優質産品銷往國内外。2014年,中央廚房開始進軍首都餐飲業,現已成為機場、鐵路、吉野家、正一味、權金城、老家肉餅等16家連鎖餐飲企業及國家機關、學校食堂的特定供應商。2017年,公司“菇芳源”商标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馳名商标。今年,蛹蟲草菌絲功能發酵飲料的上線,完善了平泉的食用菌産業鍊條,填補了國内該類産品的空白。

經過多年打拼,孫紹芳帶領的森源目前已成為總資産逾2億元的全國食用菌行業十大龍頭企業,每年消化全市超過六分之一的蘑菇産能,帶動了廣大平泉老百姓脫貧緻富。

為什麼孫紹芳能取得成功?這源于他敢于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最開始涉足加工業……這在平泉,乃至整個北方地區,算是開了先河。”平泉市副市長胡維民稱。“咱不能光指着收購原材料賣給人家,這樣價格就特不穩定,容易讓老百姓喪失對蘑菇種植的信心。”曾任平泉縣委副書記、承德市扶貧辦副主任的王曉利表示,孫紹芳從事的蘑菇加工不僅增加了産品的附加值,還解決了蘑菇的價格穩定問題。“它整個帶動了一個産業,一到收蘑菇的季節,全國各地經銷商一來,旅館、飯店、交通運輸等,全都帶動了。”

能成功,還源于他是一個心中充滿大愛的人。“市場好的時候,政府不用管,市場不好的時候,政府會出面協調。我們做龍頭企業的就要拿出資金,擡一擡價格,收一些産品。必須保證菇農不賠錢,以免傷害種植積極性。”孫紹芳回憶了1999年滑子菇滞銷的情形,當時2萬噸連每斤1.5元都賣不出去,菇農眼看就要賠錢了。“按每斤1.8元、1.9元到2元收鮮品,我們一直在頂着收。我們都直接上農村去搭竈,收完之後直接加工往回拉,有多少收多少,全部收,那年我庫存了2000多噸,賣了2年才賣完,賠了300來萬。”盡管賠了不少,但好歹穩住了市場,孫紹芳感到很欣慰。

對産品質量和責任,孫紹芳看得很重,但對個人榮譽,他卻漠不關心。采訪中一個細節,令人印象深刻。在辦公室的一個角落,一隻破舊的紙箱子半敞着,上百本大紅的榮譽證書躺在裡面,橫七豎八。這些證書捧回來往往來不及欣喜,他就又投入到緊張的忙碌中。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