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安源又紅

安源又紅

時間:2024-10-21 01:55:44

圖/油畫《毛主席去安源》初秋時節,在江西省萍鄉市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我們就是想來實地看看當年秋收起義的地方。”來自山東的一位老黨員認真地端詳着紀念館的每一件曆史文物。

“通過發展紅色旅遊,改變了安源工礦老區的面貌,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萍鄉市安源區旅發委主任姚德軍介紹說,近年來,當地紅色旅遊發展呈現快速增長态勢,成為該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去年以來,全區旅遊接待人數784.63萬人次,同比增長29.2%,旅遊綜合收入79.5億元,同比增長39.8%。通過擦亮紅色名片,打造紅色地标,安源紅色旅遊駛入了“快車道”。

安源,紅色搖籃

安源區隸屬江西省萍鄉市,毗鄰湖南,曆史上有“吳楚咽喉、贛湘通衢”之稱。紅色安源,是中國革命史中一個重要的地理文化标志。安源是中國工人革命運動的策源地,這裡産生了全國産業工人最早的支部、中共領導最早創辦的地方黨校、中共領導創辦的經濟實體,最早發行的股票等十六個全國之最,被譽為“中國的小莫斯科”“無産階級的大本營”。安源,是一方神奇而火紅的熱土。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工人運動的燎原之火,奇迹般地在這裡最早燃起,經安源工人的奮鬥和傳播,這不息的烽火,燃遍大江南北。

據安源文史資料記載,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張之洞與盛宣懷合奏在江西萍鄉安源采煤煉焦,因主礦區在安源又俗稱安源煤礦。煤礦開辦後,盛宣懷又奏請清政府批準合并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成立“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同時由官督商辦轉為完全商辦。到辛亥革命前夕,該公司員工7000多人,年産鋼近7萬噸、鐵礦50萬噸、煤60萬噸,占清政府全年鋼産量90%以上。

當時萍鄉煤礦的采礦技術,在全國也屬于最先進的,達到了“日可出煤三千噸”的産能。萍鄉煤礦當年建設的主礦井口名叫總平巷,鼎盛時年出煤百萬噸。

煤礦建立後,随着産量的不斷增加,向漢陽鐵廠輸送煤炭的運輸又成了難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安源人筚路藍縷,前後耗時6年多,在這裡修起了江南第一條鐵路——株萍鐵路。

安源煤礦的開辦和株萍鐵路的建成,促進了萍鄉工業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社會觀念和生産關系的變更。萍鄉煤礦和株萍鐵路産業工人達17000餘人,加上家屬約有10萬之衆。安源的路礦工人們從建礦、築路的那天起,就不斷地為反抗壓迫和剝削而進行鬥争。從1901年到1919年,安源工人先後進行了七次大規模的反抗鬥争。

由于産業重要、工人衆多而且富于反抗鬥争傳統,安源路礦成為中國共産黨最初開展工人運動的重點區域。1921年秋,毛澤東同志親自到安源路礦工人中開展工作。随後,黨又派李立三同志去安源常駐,先後在工人中建立起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和共産黨支部,成立了工人俱樂部。

1922年,資本家請萍鄉縣署正式布告查封俱樂部。路礦當局一連三月拖欠工人工資,使工人生活陷入絕境。9月14日淩晨,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爆發,李立三任罷工總指揮。工人們挫敗路礦當局收買工賊複工、企圖暗殺李立三等陰謀。我黨又派出劉少奇為代表與路礦當局進行談判,迫使他們答應了工人提出的13項條件。18日早晨,雙方在罷工條件上簽字,罷工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安源工人過去20多年間的屢次反抗均遭失敗,而這次罷工取得了勝利,使工人深切認識到團結奮鬥的重要性,極大地提高了工人們的階級覺悟和組織性。罷工勝利後不久,工人俱樂部的成員就由罷工前的700多人猛增到1.2萬多人。路礦全體工人團結起來,形成了以中共黨組織為領導核心、以工人俱樂部為公開組織形式的階級隊伍。在此基礎上,安源工人俱樂部同粵漢鐵路工人聯合成立了粵漢鐵路總工會,并發起成立了湖南全省工團聯合會和漢冶萍總工會,又與湖北全省工團聯合會建立了聯系。最後,鐵路工會聯合起來成立了全國鐵路總工會籌備委員會,從而大大推動了工人階級的全國大聯合。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影響深遠,成為中國工運史上一次著名的罷工事件。

對于這次罷工及其勝利,劉少奇、朱少連在1923年8月合著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略史》曾作如下評述:“這一次大罷工,共計罷工5日,秩序極好,組織極嚴,工友很能服從命令。俱樂部共用費計一百二十餘元,未傷一人,未敗一事,而得到完全勝利,這實在是幼稚的中國勞動運動中絕無而僅有的事。”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爆發。在安源鎮張家灣村,毛澤東以中共中央特派員和湖南省委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的身份召集軍事會議,深入讨論了秋收起義的具體部署,吹響了秋收起義的号角。

萍鄉市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黨委書記、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客座教授黃仂說:“1927年9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和毛澤東在安源創建、領導和指揮了一支以工農兵結合為主體的新型武裝力量,湘贛邊界修水、安源、銅鼓三地同時爆發了震驚全國的秋收起義,第一次公開打出全新的政治旗幟。”

從1927年9月毛澤東在安源領導發動秋收起義,到1930年10月的四年間有5000多名安源工人參加了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鬥争和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鬥争。在此後的革命征程中,工運中成長的安源工人始終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他們在黨和毛澤東的領導教育下,迅速成長為紅軍隊伍的骨幹分子和中堅力量,安源工人浴血奮戰,屢建功勳,1955年有13名安源工人被授予不同将級的軍銜,成為人民軍隊中獨有的工人将軍群體。

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黨史專家石仲泉說:“八一南昌起義、湘贛邊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不是孤立的三個事件,而是三位一體的燎原之火;南昌起義餘部和秋收起義革命軍會合,才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争得以堅持和發展。”

石仲泉認為,秋收起義轉移“上山”後所開辟的井岡山道路,成為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發端,并在理論上作了初步的概括和總結,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此外,安源還是中國少年先鋒隊的誕生地。1922年4月,安源的少年兒童在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并于次年正式成立兒童團,兒童團員們從小接受黨的教育,聽從黨的指揮,安源兒童團員的年齡為8—15歲。黨的目的是訓練這些兒童,使他們成為獨立有作為的人,分配給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站崗、放哨、為工人俱樂部送文件、傳遞消息。安源兒童團開創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少年兒童組織運動的先河,成為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先驅組織。

圖/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

圖/總平巷講好紅色安源故事

安源擁有“秋收起義”和“安源工運”兩個著名紅色旅遊品牌,同時還擁有總平巷、八方井44号、安源路礦工人補習夜校、安源公務總彙大樓、孔原故居、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毛澤東文化博物館等衆多紅色旅遊景點,如何将紅色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精神“驅動力”,在文化旅遊中亮出安源品牌,對此,萍鄉市委常委、安源區委書記黃萬林認為,安源要善于挖掘好、整理好安源的紅色資源,将安源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結合起來。一脈相承的紅色精神是最具活力、最廣泛、最基本的群衆認同基礎和政治認同基礎,是最生動、最鮮活、最有說服力的教材。在發展紅色旅遊時,安源必須深刻把握“義無反顧、團結奮鬥、勇于開拓、敢為人先”安源精神的時代特征,深刻理解安源精神的核心和靈魂,将紅色安源文化底色擦亮,讓星星之火代代相傳。

安源要充分利用安源紅色資源,借助旅遊平台,講好安源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黃萬林認為,在旅遊開發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廣大幹部群衆學習革命曆史、弘揚優良革命傳統,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提振自律自強、奮發有為的精氣神,讓安源精神成為廣大幹部群衆團結一心、幹事成事的強大精神動力。要進一步推出“安源紅”主題系列,“毛主席去安源”文創系列産品、日出安源山、玻璃指掌畫、安源民間傳統皮影雕刻頭像集等旅遊産品,通過紅色創意産品,将紅色“種子”播撒到更多地方。

萍鄉市安源區委副書記、區長康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打造“安源模式”有三點思路:一是打好安源“牌”,唱響安源紅。既具有工業底蘊,又傳承了紅色基因,這是安源的獨特的優勢。這些厚重的曆史底蘊,為安源發展提供着不竭的動力,也讓安源始終不忘紅色基因,緊扣時代脈搏,直面曆史命題,用安源思維謀劃安源未來,真正講好安源紅色故事,唱響安源奮進歌聲。

二是傳承安源“志”,夯實安源夢。安源路礦工人為拯救勞苦大衆立下了慷慨之志,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英魂贊歌,激勵着我們在經濟發展、民生保障、脫貧攻堅等方面砥砺前行。如今的“安源夢”,大概就是實現人民富裕、社會和諧、環境美麗;為此必須要把民生福祉、政治生态、綠色家園各項工作做好。

三是弘揚安源“魂”,建設新安源。安源區始終不忘初心,堅持以“義無反顧,團結奮鬥,勇于開拓,敢為人先”的安源精神為指引,這便是“安源魂”,是繼往開來的精神力量。“原味”開發,擦亮紅色記憶

新理念、新模式、新思路,帶來的必将是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安源區以高标準謀劃大格局,着力構建旅遊發展藍圖,按照5A景區的标準完成了《安源路礦旅遊景區總體規劃》《安源路礦旅遊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的設計編制工作,啟動了《安源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規劃》編制。重點做好以安源紅色文化為主的紅色遊、安源國家礦山公園為主的工業遊、安源紅領巾紀念館為主的科普遊及鄉村生态遊等。

安源區依托近代工業文明和紅色文化,打造城市全域旅遊核心景區。目前,景區内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安源錦繡城等重點景點帶動全區全域旅遊發展作用突出;在旅遊基礎配套設施方面,完成了潤達國際、安源翡翠城等文化旅遊綜合體建設,完善了城市功能;發揮“旅遊+”功能,加強旅遊業與鄉村、農業融合發展,形成都市生态觀光農業區和鄉村休閑農業帶,打造了安源、五陂、城郊等特色旅遊小鎮;加快推動5A景區建設,全力打造贛湘地區紅色工礦文化旅遊勝地。

安源區通過群衆“查”、影像“存”、政府“保”、專家“研”等多種方式,以秋收起義為主題打造了段家祠堂,彰顯毛澤東同志在安源張家灣村領導革命的曆史過程;以抗日戰争為主題,打造了燈盞窩新農村點和抗日将士紀念陵園;以解放初期為主題打造野貓洞,再現當時老百姓的窮困生活;以現代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打造了休閑娛樂為主的劉家大屋……

一個個革命舊址煥然一新,一段段塵封的記憶被重新喚醒。目前安源區内擁有國家4A級景區兩個,先後獲評江西十大紅色旅遊目的地、中國十佳紅色旅遊目的地、安源紀念館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為進一步提升景區形象,該區先後投資800餘萬元改造交通設施和亮化美化綠化,籌資100萬元提升改造安源烈士陵園。安源鎮還以張家灣村為基礎打造“紅色文化旅遊小鎮”,将張家灣村目魚嶺打造成“挖掘紅色曆史、保護紅色村莊、發展紅色文化”的省級示範點。他們還以“紅博會”等形式為平台,加強紅色旅遊區域合作,上下連線,内外延伸,精心規劃,整體包裝,重點推介,融入全省乃至全國的紅色旅遊網絡中去,延長紅色旅遊消費鍊,推動萍鄉紅色旅遊業發展,促進城市經濟轉型。

激活紅色基因,讓革命遺址為愛國主義教育“發聲”,讓曆史資料為紅色文化傳承“說話”,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把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成紅色旅遊産業,積極推動紅色文化與曆史文化、民俗文化、工業文化的融合發展,建設中國紅色旅遊勝地,今日安源,再次走紅。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