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廣州高新區—— 在“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勇當尖兵!

廣州高新區—— 在“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勇當尖兵!

時間:2024-10-21 03:10:06

作為珠三角國家自創區的核心區,廣州高新區堅定貫徹高質量發展要求,保持“殺出一條血路”的幹勁和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發揮優勢、先行先試,積極推進改革開放“二次創業”,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在“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勇當尖兵!

2017年11月8日,響亮悠長的鳴笛聲劃破了海面的甯靜,“雪龍号”緩緩駛出基地碼頭,向着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出發。禾信質譜儀跟随“雪龍号”奔赴南極,為建立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工作作鋪墊。其實在同年10月9日,禾信質譜儀剛與“雪龍号”科考船完成第8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帶回了多達幾千萬個顆粒物的數據。據了解,當時禾信質譜儀是唯一國産高端設備登上“雪龍号”,标志着我國自主創新科學儀器在極地探測活動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禾信質譜儀正是産自位于廣州高新區的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新一代質譜儀器自主創新研發制造企業。禾信公司高科技成果轉化的事例正是廣州高新區衆多高新科技企業的縮影。

作為珠三角國家自創區的核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核心地帶,廣州高新區聚焦科技産業創新和發展。數據顯示,2017年廣州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7203億元,管轄區GDP超過3200億元,人均GDP接近5萬美元,聚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877家,上市高企占廣州市2/3,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比重95%,财稅總收入突破1000億大關,進入國家級高新區前十強。

“五區合一”優勢互補“改革”與“創新”寫入基因

廣州高新區是如何一步步成長,成為全國有代表性的國家高新區之一?

廣州高新區地處廣州市東部,是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實行“一區多園”(科學城、天河科技園、黃花崗科技園、民營科技園、南沙資訊園)的管理體制,主要功能為實施火炬計劃和推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産業化、國際化。

1998年8月,廣州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并報請國家科技部批準,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廣州高新區合署辦公(即兩塊牌子,一套管理機構)。此後,二者先後與廣州出口加工區、廣州保稅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合署辦公(簡稱廣州開發區),形成了全國獨具特色的“五區合一”管理體制,實現了多個功能區之間的政策、體制、環境資源互補、共享。

近30年來,廣州高新區伴随着廣州開發區,一同經曆了國家改革開放的戰略進程,探索了改革創新與經濟社會建設路子,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與區域輻射帶動效應,取得了曆史性的發展跨越與績效。

這段看似複雜的曆史,造就了如今的廣州高新區,也成就其獨有的優勢。“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給我們帶來了開放的基因,而高新區則給我們帶來了創新的基因。”廣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科技創新局局長夏堅如此解讀二者的關系。

廣州高新區的創新發展曆程走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高新區建立之初到上世紀90年代中,坐标廣州開發區西區,以外向型工業為主,積極引進外資項目,其中包括至今仍十分有代表性的寶潔、安利、箭牌等技術檔次高、投資規模大的外商投資項目,其示範作用帶動廣州高新區成為當時外資企業登陸國内的首選地。與此同時,為積累資本,廣州高新區也引進了美特容器等一批“短、平、快”的加工制造業項目,共同奠定了園區起步階段的基礎。

廣州高新區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到2010年。此階段的發展重點表現為高新技術成果的産業化。廣州高新區主動适應中國加入WTO等形勢,有選擇性地強化資金密集與技術密集型産業的發展,從數量規模向質量效益轉變,從簡單加工向科學技術發展。“我們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和高科技含量項目的引進,形成電子和通訊設備制造業、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支柱行業。”此時的代表區域是廣州科學城。

據了解,廣州科學城是廣州高新區的核心園區,于1998年12月28日正式奠基啟動,素有“華南矽谷”美譽。這裡按照美國矽谷、台灣新竹、日本築波的規劃理念高标準建設,曆經20年的發展,廣州科學城已經建成全國一流的山水園林式生态科技園區,代表了當今世界科技園區建設的最高水平。

第三個階段則是在2010年以後。營造創新生态,鼓勵創造知識、生産知識成為新時期的焦點。夏堅舉了個例子,“我們做一個新藥,在前期研發的難度要遠遠大于後期的生産。因此,我們更着眼于研發的優勢,以創新技術促進發展。這一時期,我們聚焦創新成果本身的創新,而不單隻是把創新成果産業化而已。”在這種思路的引領下,廣州高新區着力集聚高端項目、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與高校、科研院所、跨國公司等機構開展創新合作,聚集了全市一半以上的産業領軍人才和三成的研發機構。

作為珠三角國家自創區的核心區與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核心地帶,廣州高新區聚焦科技産業創新和發展。圖為有着“華南矽谷”美稱的廣州科學城。廣東與新加坡戰略合作标志項目中新廣州知識城也在該時期奠基建設,廣州高新區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設立了中歐、中以、中新等一批國際合作試點,為搶占未來知識經濟的制高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搶灘布局戰略性新興産業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産業新體系

7月19日,通用電氣(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E中國”)與廣州高新區簽署合作備忘錄,将在該區建立一個輻射中國及亞太區的海上風電運營和開發中心,負責海上風機本地化生産流程優化和改造,打造海上風電本地化運營數據中心、運維服務中心、供應鍊中心等。其實早在2017年6月23日,GE于亞洲建設的首個生物科技園在廣州高新區破土動工,該項目總投資預計8億美元,年産值或達80億美元。

據悉,GE醫療集團還發揮其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促進生物醫藥産業技術、資本、人才等資源向廣州集聚。此前,GE成功幫助引進了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被專家譽稱為中國“基因泰克”的百濟神州生物制藥項目落戶,并已于2017年3月21日動工建設。以GE生物科技園為核心,一批生物制藥頂尖項目正加速向廣州高新區集聚。

從寶潔、安利等外資企業投資,再到LG等跨國企業把制造基地放到廣州高新區,到現在GE、百濟神州等高新科技巨頭入駐,廣州高新區正主動圍繞戰略性新興産業布局,培育壯大創新型産業集群,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産業新體系。

2017年,廣州高新區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等三大戰略新興産業産值合計達到2859.7億元,總量占全市一半以上;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1817.6億元、人工智能産業345.1億元、生物醫藥産業697億元。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廣州高新區依托新型顯示産業基地、北鬥導航産業園、騰飛科技園、廣東軟件園等科技平台,以大項目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集群式發展,目前集聚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企業近400家。以LGDisplay項目為龍頭,引進形成了一個覆蓋上下遊産業、分工細密的千億級平闆顯示産業示範區,規模全廣州最大。繼模組工廠、液晶生産線之後,今年7月,LGDisplay宣布在此建設中國首條大尺寸OLED面闆生産線,布局第三代顯示産業生産基地,助力廣州問鼎世界顯示之都。

廣州高新區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構建科技創業孵化鍊條,打造孵化器“4.0版”。圖為廣州火炬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在人工智能領域,廣州高新區已聚集了近250家人工智能企業,在智能成套裝備行業、機器人産業、智能軟硬件和智能運載工具等方面已經形成比較優勢,引進了全球排名第一的機器人企業發那科投資的華南生産基地、廣州數控、億航、景馳科技、海康威視、發那科、廣州啟帆等裝備生産企業,以及明珞、達意隆、瑞松、松興等知名系統集成服務企業;在自動駕駛、系統推進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處理、生物特征識别、自然語言理解、智能決策控制、智能駕駛、區塊鍊等核心技術領域也湧現了一批科技企業。園區人工智能産業産值占廣州市比重超過50%,目前正規劃建設中新廣州知識城、雲埔工業園和黃埔機械谷三大核心組團。

在生物醫藥産業方面,廣州高新區緊緊抓住國家大力發展生物産業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曆史機遇,已形成醫療器械、精準醫療、再生醫學、檢驗檢測、健康服務五大核心産業,湧現一批“隐形冠軍”和“科技小巨人”,形成單克隆抗體、細胞治療、體外診斷三個細分領域的三足鼎立之勢。數據顯示,園區聚集生物醫藥産業企業超過600家,2017年實現工業總産值超700億元,約占廣州市60%,在精準醫療、幹細胞、新藥研發、醫學檢驗等領域取得了許多與國際領先水平同步的醫療成果,帶動廣州市生物産業實現年均15%以上的高速增長。2017年,廣州市唯一的省實驗室——再生醫學與健康實驗室在廣州高新區啟動建設,引進GE生物科技園、百濟神州等重大項目,預計到2022年将達到1500億元産業規模。

“4.0版”孵化器催生“獨木成林”集群式創新發展

不久前,科技部火炬中心與長城戰略咨詢聯合發布《國家高新區“瞪羚企業”發展報告2017》(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全國共有196家企業連續3年被評選為“瞪羚企業”,其中廣州高新區連續3年入選的瞪羚企業共17家,數量排名全國第二,顯示具有持續高增長能力的企業位居全國前列。

瞪羚企業是銀行對成長性好、具有跳躍式發展态勢的高新技術企業的一種通稱。一個地區的“瞪羚企業”數量越多,表明這一地區的創新活力越強,發展速度越快。

廣州高新區在引進高新技術企業的同時,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上,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激活區域雙創活力,構建科技創業孵化鍊條,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專業孵化器建設,打造孵化器“4.0版”。

其中,區域内的廣州火炬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廣州火炬中心”)堪稱“孵化器的孵化器”。廣州火炬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王争紅介紹,廣州火炬中心成立于2001年,是科技部認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廣州火炬中心實施大孵化器戰略,圍繞“投資主體多元化,孵化生态平台化、孵化體系鍊條化、資源鍊接全球化”的孵化器“四化”發展新路子,完善“内生孵化、外延孵化、協同孵化”三大企業孵化新模式,在園區内培育形成貫穿“創客空間(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全鍊條的孵化器集群。

廣州高新區正主動布局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壯大創新型産業集群。在今年兩會向習近平總書記做《推進産業創新和人才發展》發言的人大代表袁玉宇就來自廣州高新區。園區為其所在的廣州市邁普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一路提供場地和政策扶持,見證了邁普生物從一個10人小團隊,逐步發展壯大為3D器官打印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去年初,該公司的研發生産基地項目在廣州高新區破土動工,即将成功擁有自己的科技園實現産業化。

除了政府投資設立的公辦孵化器,民營孵化器、專業孵化器也是廣州高新區的一大特色。區内行業龍頭企業為尋求進一步的發展,串聯上下遊産業,主動開放産業孵化平台,憑借自身産業優勢,向創業企業提供人才、技術、市場、資金等資源,催生出新産品、新産業、新服務、新業态,成為科技創新創業的重要陣地,源源不斷為經濟發展帶來新活力。

“民營孵化器一般由龍頭企業牽頭成立,在投入機制上更加靈活,能夠與公辦孵化器形成互補。”廣州瑞粵科技企業孵化器理總經理孫長哲表示,其掌管的廣州瑞粵汽車電子創新園即由廣州瑞立科密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立。

近年來,廣州高新區依托金發科技、冠昊生物、達安基因等上市公司,建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專業孵化器,形成了“獨木成林”的集群式發展模式,發展壯大成為新的産業集群。數據顯示,廣州高新區迄今累計建成孵化器102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2家,總孵化面積超過600萬平方米,成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集群。

營商環境改革推陳出新打造企業離成功最近的地方

2017年12月28日,廣東省首家人才工作集團在廣州高新區挂牌成立——廣州開發區人才工作集團有限公司全國首創“上管老、下管小”全鍊條人才服務模式,為人才工作實行市場化運作、實現公益性目标開辟了新路子。

繼廣州高新區2017年發布針對人才的“美玉10條”政策後,園區在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三方面下足功夫。區内房地産開發項目配建5%以上的人才公寓,供人才優惠租住;全國首個高端人才養老公寓近日投入使用,人才父母經申請可拎包入住,大打“親情牌”凝聚人心。

“人才政策的創新與完善對企業來講非常重要。”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宋振說,“特别是研究型人才,他們對生活環境尤為重視。廣州高新區近年來在環境打造方面越來越好,讓住在市區的研發人員也樂意搬到園區内居住。”

截至今年上半年,廣州高新區共聚集諾貝爾獎獲得者1人,兩院院士33人,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92人;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特支計劃”創新創業領軍人才33人;廣州市産業領軍人才62人,區領軍人才110人,各類高層次人才合計329人,嶺南人才高低地位凸顯。

人才是創新之源,而知識産權保護則為創新保駕護航。2016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複同意在中新廣州知識城開展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這意味着廣州高新區成為全國首個、也是目前惟一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知識産權改革試驗田”。園區加速集聚知識産權高端服務資源,先後引進國家知識産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中國(廣東)知識産權保護中心、國家版權保護中心廣州版權産業服務中心等國家、省、市重點項目,知識産權“全鍊式”生态價值鍊日趨完善。

截至目前,廣州高新區知識産權服務機構數量已達75家,其中國家知識産權服務品牌及培育機構14家。2017年,廣州高新區全年企業發明專利申請、發明專利授權、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分别占廣州市總量的30.5%、37.5%、58.1%,均居廣州市第一;完成專利質押融資額及新增通過貫标認證企業均居全市首位。今年7月,廣州高新區獲批全省唯一省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

上述背後,是系列體制機制頂層設計的敢為人先,例如在不破紅線、不闖紅燈的前提下,推動“信任審批,承諾制”“來了就辦,一次搞掂”等配套改革,大膽削“繁”、治“拖”、破“堵”,把程序最簡、時間最短、成本最低的審批改革進行到底,全力打造全球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高新區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創新的孵化器。廣州高新區将全面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區域創新體系,加快高端資源集聚,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打造國際化産城融合社區,向世界一流園區的目标不斷邁進。

編輯/餘弘陽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