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警惕這些高招之“坑”

警惕這些高招之“坑”

時間:2024-10-20 07:07:51

暑假裡,高校錄取通知正在分批發出。涉及高招的種種“坑術”層出不窮,每年都有不少家長和考生中招。

報志願誰最靠譜?自己!

張玉波(天津工業大學招辦主任)

近幾年,高考志願填報咨詢已經成為不少教育公司的固定業務内容。一些普通高中教師和參與過招生工作的高校員工,被包裝成“資深”“頂級”高招專家,咨詢一次标價數千到數萬元。

除了教育輔導機構,在手機應用商城中搜索“志願填報”,出現的應用軟件也超過50個。這些App大同小異,打開免費版,輸入估算的分數、學校、地區、男女等信息,軟件即自動生成建議志願。如果要加入專業類别、職業方向及性格興趣等控制條件,則需要開通VIP服務,價格一般在數百元不等。

互聯網時代,一些網絡平台對高校招生計劃、曆年招生分數、考生位次等信息進行整合處理,并以此為基礎對學生提供志願填報咨詢,這麼做聽起來沒什麼問題,問題在于很多地區的錄取政策都在變化,根據過去的老經驗能否推導出指導未來的結論呢?更何況,收集和整合各地真實考分和錄取大數據并不容易,這些機構和App運營公司是否有能力做到呢?非常讓人懷疑。最重要的是,每個考生的高考志願填報都是一個個性化的“系統工程”,不僅要結合當地政策和高校錄取大數據,還要考慮到考生和家長的個性選擇。

如何填報志願?其實最好的做法是全家一起認真讨論考生的興趣和人生規劃,結合考分作出選擇,在有了初步選擇後,通過相關高校的咨詢電話或官網來了解和比較。家長和中學教師的意見固然要參考,但考生自己的意見更應重視。如果考生和家長不想努力,而是想花錢把充滿個性化要求的任務托付給所謂專家和專門機構,如果造成負面後果,則需要考生付出人生的代價,這是多少錢也無法彌補的。

“野雞大學”怎麼還有人上當

劉俊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近日,有媒體發現“河北經貿大學”與“武漢經貿大學”兩所學校的官方網站高度雷同,而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高等學校名單内,檢索不到“武漢經貿大學”。河北網信辦經過調查,及時關停了“克隆”網站,并表示将聯合公安、教育等部門對涉事網站及相關人員開展進一步調查。

“野雞大學”并不鮮見,它們通常采用與正規大學容易混淆的名稱,魚目混珠,欺騙考生。教育部每年都會在網站上公開“野雞大學”名單,為何仍有數量不少的考生和家長上當受騙?

一是“野雞大學”屢禁不止。創建一個網站即可行騙,成本低廉,“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相關部門監管、查處難度較高。

二是信息不對稱。很多考生、家長不認真研究公開發布的高考政策和信息,聽風就是雨;還有一些考生因為考分不理想,急于尋找“救命稻草”而受騙;一些農村考生和家長則因條件所限無法全面了解招生信息,容易受到虛假大學的誘惑。

如何消滅“野雞大學”?首先,教育主管部門守土有責,應當堅決查處、曝光“野雞大學”,并且在報考環節層層加強官方信息到達率,讓考生和家長有更權威、更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

網絡服務商要擔負處置責任。對于已經被确認的“野雞大學”網站,服務商應及時停止網絡服務。如服務商明知是“野雞大學”網站仍提供服務,應承擔連帶責任。

公安機關、教育部門、網絡主管部門以及市場主管部門,要建立信息共享和聯合打擊機制,以便在第一時間發現并消滅“野雞大學”。

不要混淆學曆與非學曆教育

朱巍(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

高校要根據高考成績進行錄取,可偏偏有一些所謂“大學”門檻格外低,高考分數出來前就主動發放錄取信息,不少考生都收到過這類信息。

北京考生小李2018年4月在微信中關注了一個名為“北京國際經貿研修學院”的公衆号,他發現這所學校開設了自己喜歡的民航管理專業。公衆号中的“學院介紹”一欄寫着“北京國際經貿研修學院是一所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的全日制高等教育機構”。高考剛結束,小李就收到了這個公衆号的推送信息,稱該校的5個招生專業要提前進行報名測試。

後經媒體曝光,小李等考生才得知北京國際經貿研修學院屬于民辦非學曆教育機構,該校不能頒發國家承認的學曆證書。

根據教育部規定,非學曆教育機構在招生宣傳中須明确說明辦學類型為“民辦非學曆”。然而,面對公辦高校擴招,生源數量減少等情況,民辦教育機構為了吸引生源,故意混淆統招與自考,學曆教育與非學曆教育,進行模糊、虛假的招生宣傳。

還有一些非學曆教育機構,在網頁宣傳上符合監管部門的規定,但在手機移動端卻移花接木,把自己包裝成可以發放學曆證書的高校。這些機構在移動端投放違規宣傳内容,一旦出現問題可以随時更改,而上當的考生後續維權則往往因為沒有保留證據而陷入困境。

别信“内部招生指标”

張建成(河南财經政法大學教授)

河南考生小劉一心想報考軍校成為國防生,然而高考估分不高,焦慮中的他收到自稱為某軍校招生辦主任的電話,稱學校有“内部招生指标”,如果小劉能繳納5000元“保證金”,則能保證錄取。為打消小劉顧慮,對方還通過QQ給他看了學校的招生公文,小劉深信不疑,當即轉賬,結果被騙。

每年都有不法分子謊稱掌握軍事院校“内部招生指标”,向考生家長詐取錢财。事實上,軍校從無“内部招生名額”的說法,軍校也不允許任何個人私自攜帶招生公文,招生過程也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長展示公文這一環節。

高考招生錄取系統有全國統一的認證加密體系及監督機制。所謂的“内部招生”“特殊指标”都是子虛烏有的,所有稱花錢能上好大學、好專業,分數不夠也能被“破格錄取”的都是騙子。考生和家長應當從正規渠道了解、确認考試招生政策和信息,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收到來曆不明的通知書要仔細甄别,切勿輕信蠱惑以緻上當受騙。一旦發現受騙,應及時報警。

盡管相關部門連年打擊,但以“内部招生指标”等為噱頭的詐騙案件仍有屢打不絕之勢。升學壓力大、競争激烈等問題客觀存在,尤其是就業形勢愈加嚴峻,似乎隻有上名校才能有好前途等思想讓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鑽。教育部門應進一步加強招生工作程序的公開化和透明化,考生和家長也應全面了解高招制度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張靜/采訪整理開開/設計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