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老年人的“新飯局”

老年人的“新飯局”

時間:2024-10-20 06:19:45

“我們吃的不僅是飯,更是精神慰藉”

2018年6月15日,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街老人飯堂的透明廚房臨近中午,88歲的老人劉宗炎會步行幾分鐘,到離家不遠的老人食堂吃飯,風雨無阻。

“兒子、兒媳都是醫生,平常工作很忙。”他說,早幾年在家自己做飯還沒問題,如今年紀大了,兒子總擔心他忘關煤氣。

劉宗炎所去的僑頤食堂,位于中國南方廣州市老城區六榕街,轄區老年人口比例接近20%。食堂一天就能接到近300人訂餐。

僑頤食堂張貼出來的備忘欄,細緻記錄了用餐老人的種種忌口。待老人坐定,志願者用托盤把飯菜一份份端上餐桌。

僑頤食堂負責人鄒粵紅說:“飯菜為老人特别定制,以蒸煮為主,少油少鹽,營養健康,軟糯可口。”

劉宗炎吃得很香,很快吃完一碗,又去加了米飯。廣州的戶籍老年人口高達161萬人,是中國老齡化社會凸顯的縮影。數據顯示,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41億人,占總人口比重17.3%。

痛點即需求,老人食堂的建立源于廣州市對居家養老難題的精準出擊。

“我們通過對1020名老人入戶調查和訪談發現,中午用餐問題是居家老年人的最大‘痛點’。”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王福軍說。

2016年,廣州市出台文件,要求在市中心城區居家老人步行10~15分鐘範圍、外圍城區20~25分鐘範圍建設助餐配餐服務網絡。

六榕街道是廣州最早試點街道之一。從食堂成立,劉宗炎就來這吃飯,到現在已近5年。

“在這吃飯,孩子們很放心。”劉宗炎說,“飯菜熱乎乎的,健康衛生,為我們服務的志願者也很熱情,臉上挂滿笑容。”

僑頤食堂的黑闆牆上,記下了每一位捐贈者的名字,善款在100元至2000元之間,捐贈物包括糧油等物資。

為了确保老人食堂長期運行下去,廣州采取“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掏一點”的方式,讓老人食堂以“保本微利”的标準,實現自我造血功能和可持續發展。

廣州市民政局福利處處長陳忠文說,一頓飯餐标為15元,企業需要讓利3元,政府每餐補貼3元,再加上慈善捐贈,老人實際支付最多9元錢,貧困老人免費享用。

台資企業家樂緣是廣州一家主要面向寫字樓白領快餐需求的餐飲公司,已承擔廣州7個街道的十餘個老人食堂的配餐服務。

“部分門店還專門開設了老人用餐區,他們的用餐時間會早一些,跟白領錯峰用餐。”公司總經理林逸然說,通常一份普通快餐赢利三四元,一份老人餐利潤則控制在5毛到1塊錢。

廣州全市已有老人食堂952個,實現了街道、社區的全覆蓋。政府沒有大包大攬,而是以街道為單位充分調動轄區社會資源,整個配餐工程85%由社會力量支撐。

“對政府來講,老人配餐實現了财力可負擔。”王福軍說,當地政府實現了“花小錢辦大事”,尤其是為空巢、獨居、高齡、失能老人解決了吃飯難,減輕了子女負擔。

55歲的陳祝萍已經退休在家。她面對的不僅是自己的養老問題,還要照顧85歲的老母親,兩次骨折讓她的母親長期卧病在床。

自從社區裡有了老人食堂,陳祝萍便去食堂打飯。她說:“去外面買菜不是很放心,怕她一個人在家有什麼事。老人食堂就在小區裡,去打個飯幾分鐘,很方便,價格又便宜。”

民以食為天。中國這句古老的諺語,道出了飲食在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位置。中國人吃飯講究食物本身的色香味俱佳,也講究跟誰一起吃飯。

因飯結緣,這些互不相識的老人長期在食堂吃飯,都有了自己固定的位置,飯友變成朋友。老人食堂會組織老人一起包餃子、做湯圓,為老人辦生日會,老人食堂成為老年人交流的“新飯局”。

“9元錢的餐費不是問題,問題是在家裡一個人很孤獨。”老伴離去10餘年的劉宗炎說,“老人食堂給我們提供了交流平台,我們吃的不僅是飯,更是精神慰藉。”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

“老人背後是整個家庭。”廣州市越秀區委書記王煥清表示,每個人都會成為老人。關心老人的今天,就是關心我們的明天。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