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一位德國生命科學家見證的中國

一位德國生命科學家見證的中國

時間:2024-10-20 06:01:44

中國的優勢在于,這裡正在掀起一股生命科學研究和投資的浪潮,又有數量龐大的潛在病患

插畫/劉俊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的科研人員勤奮有餘,創造力不足。但我的感覺是,中國人和西方人之間的不同,更多是教育方式和文化習慣上的差異,而非創造能力上的區别

我第一次來中國是2004年,接下來的十多年裡,我一共來過中國二三十次,親眼見證了中國令人驚歎的變化,特别是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

我來中國的主要使命,是與同濟大學合作進行研究,運用基因治療的手段,挽救因視網膜基因缺陷導緻視力喪失的病例。

基因治療是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内運用越來越廣泛的先進治療手段,即将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因基因缺陷和異常引起的疾病,治療一些原本沒有希望治愈的疾病,比如因視網膜缺陷緻盲。

目前,基因治療在英國和美國已經研究得非常深入,在德國應用也比較廣泛,中國則稍稍落後于世界最先進水平,但正在快速追趕。

不過中國的優勢在于,這裡正在掀起一股生命科學研究和投資的浪潮,又有數量龐大的潛在病患,相信中國很快會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迎來基因治療的大發展。

在與同濟大學的合作項目中,我也有機會與許多中國的年輕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一起工作。

我的總體印象是,中國年輕一代科學家英語水平越來越好,很多都在美國和歐洲學習過,聰明而有雄心。

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的科研人員勤奮有餘,創造力不足。但我的感覺是,中國人和西方人之間的不同,更多是教育方式和文化習慣上的差異,而非創造能力上的區别。而且,每個國家都應該保護好自己的“文化身份”,而不是盲目“學習西方”。

與歐洲年輕一代的科學家比較,中國科學家更加有雄心,對于求知和發展機會更加“饑渴”,也更加習慣于激烈的競争,他們已經非常優秀。

他們體現出的特點,與中國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在生命科學的很多領域,中國已經達到了世界級水平,有些領域則在追趕之中,比如新藥的研發。但中國的潛力巨大——我最熟悉的中國城市上海,其發展速度幾乎快到令人難以置信。

與此同時,歐洲正在發生變化。以前,德國最優秀的年輕人通常會去美國或英國;現在,越來越多的德國年輕人開始把目光轉向中國和亞洲。

在一些西方曾經領先的領域,比如環境治理、能源和共享經濟,歐洲都反過來要向中國學習。

因此,德國人對中國的興趣越發濃厚,媒體上關于中國的消息經常“上頭條”。即使那些沒有來過中國的德國人也親眼看到,來德國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而且以前基本都是團隊遊,現在“自由行”更多,高端消費領域的主要客戶之一也是中國顧客。

我非常期待未來與中國同事更深入、更緊密的合作。

馬丁·畢爾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藥學系主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