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泮池的興與廢

泮池的興與廢

時間:2024-10-20 03:34:28

在古人看來,這口池塘之于文廟的風水至關重要

鄭嘉勵:專職田野考古,業餘從事雜文寫作,既為個人抒情遣懷,也為考古工作者與大衆之間的情感、趣味和思想的連接

站在曆史長河中看事物,就像看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或有頭有尾,或有始無終。考古發掘工作,也就是講述一個地方、一個地點興廢沿革的故事。

這個發掘地點,是明清金華府文廟正前方的泮池所在,距離金華府衙以西約150米。府署衙門占據金華子城相對中心的位置,子城本來是唐代以前的金華城,五代吳越國王錢槿在子城外加築了一圈城牆,形成内、外城的結構,外城稱“羅城”,内城便是“子城”。

明朝人開鑿泮池,大概發生在明洪武年間或稍晚。據說,宋代的文廟也在附近,隻是規模不及明清,可能還沒有泮池,更不像明清文廟那麼制度化,全國各地套用一張“藍圖”,無論發不發掘,我們都能把金華文廟的平面布局猜測到八九不離十。

掘地三尺的明朝人,肯定已經挖穿了六朝時期的地層。根據我們的考古發掘,泮池地下出土有若幹兩晉南朝的磚瓦和瓷片。所以,我常說,城市考古除了“平面找布局”,更要“縱向找沿革”——我們腳下這一塊土地的曆史沿革。這說明,文廟的地下正是六朝舊郡的遺址。不過,明朝人恐怕不會關心這些,他們隻是要在大成殿的正前方,挖掘一口半月形的池塘。

在古人看來,這口池塘之于文廟的風水至關重要。江南地區的明代墓地,前端通常也開鑿有半月形池塘,比如大畫家吳昌碩在老家安吉鄣吳的明代祖墳、今日溫州的椅子墳都有類似的“風水池”。據說天地之間的“生氣”“乘風而散,界水而止”等,會在遇水的地方聚集起來。文廟的泮池,造型既與墓地類同,功能亦當近似。墓地風水隻關乎一族一姓的命運,而文廟之于城市風水至關重要,左右一地的文運興衰。隻要條件允許,明朝人一定會把文廟安排在城市的東南。金華子城,正是城内東南區域一塊規整的台地。

在考古工作者看來,這塊台地的形成和拓建過程,是認識金華城市早期曆史的重點。當然,古人一定不會有類似的問題意識,他們更關心衙署和文廟的風水,保佑本人升官發财,冀望本土的進士老爺,多多益善。

1905年,滿清廢除科舉,文廟喪失了象征的或現實的功能。民國時期,文廟改建為新式的金華中學。我們在泮池遺址以東發現的校舍遺址,以巨大的條石作台基。不知何故,新式校舍偏離了泮池所在的中軸線,疊壓在東側的另一條軸線上。

廟學合一的“文廟學宮”,既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官辦的學校,通常設置“左學右廟”兩條軸線:廟的主體是大成殿和殿前的東西兩庑,供奉孔子和先賢先儒;學的主體是明倫堂或講舍,為學官講學和生活之所。民國校舍的地基下,疊壓着三個不同時期的“學宮”道路。年代最晚的道路位于最上層,路面最寬,以塊石鋪設,甚至砸碎學宮中的碑刻,用以鋪路。有一通殘碑可辨“乾隆五年”等字;另一通的碑額上镌刻有“重修明倫堂碑記”字樣。

根據地層疊壓的早晚關系判斷,“毀碑鋪路”發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大規模建設中學校舍前夕,即在科舉制度廢除後不久。何謂“斯文掃地”?這就是。

1975年拆毀大成殿,撬除泮池石闆,并填平了這口半月形的池塘。文廟的地面建築,至此蕩然。

我們重新挖掘開來的泮池,裡頭填滿了垃圾,煤渣、磚塊、玻璃瓶,應有盡有。畢竟距今不遠,見證人尚多,在我工作期間,他們跑來現場講故事,描述拆毀泮池的場景,多與遺迹現象吻合。比如,泮池的欄闆拆卸後,做了教學樓地下的排水溝。

如此掩埋四十年,忽如一夜春風來。如今,“國學”複興,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正當其時,大家認為,再也不會有比重建文廟更具有象征意義的工程了。因此,我奉命前來工作,考古發掘揭示的泮池遺迹,據說将會成為日後重建文廟的依據。假以時日,全新的泮池必将重新崛起于新文廟前端的這個地點。

這就是城市東南區域、方圓兩三千平方米的地點,最近六七百年來發生的故事。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