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擁擠的地球

擁擠的地球

時間:2024-10-20 02:49:16

高聳入雲的珠穆朗瑪峰本被認為難以接近,可現在有人形容登頂珠峰之路變成了“擁擠的五車道高速公路”

登頂珠穆朗瑪峰前進營地

打開一本地圖冊,很容易找到一些數據,比如地球上的陸地總面積是1.49億平方千米,占地表總面積的29.2%。不少人都懷有一個美好的夢想,認為世界那麼大,應該去看看。但是,世界真有那麼大嗎?

擁擠的珠峰

有人認為地球上人口分布嚴重不均才導緻了地方不夠用的困境,隻要背起行囊,邁向詩和遠方,總會找到地廣人稀的廣袤空間。這種看法總體來說沒錯,但在收拾行囊尋找目的地時,應該避開一些戈壁荒漠或者叢林冰原等人類不能生活的地方。做完這個排除法之後,你會發現地球上土地肥沃的地方,早就處處有人煙。

即使一些傳統上人迹罕至的地方,人氣也越來越旺,比如會在戈壁找到遊牧群落,在撒哈拉沙漠找到柏柏爾人,還能在南極洲找到科學家建立的科考站。高聳入雲的珠穆朗瑪峰本被認為難以接近,可現在有人形容登頂珠峰之路變成了“擁擠的五車道高速公路”。

1953年5月29日新西蘭人埃德蒙·希拉裡和他的尼泊爾向導丹增諾蓋曆盡艱辛,從尼泊爾南坡登頂,成為最先征服珠峰的人。65年後,随着技術的進步,現代的登山設備、精确的天氣預報、完備的後勤保障、對付高山反應的醫療手段、專業的登山向導和腳夫等,使得攀登珠峰的難度已經大大降低。2017年,從八十多歲的日本老者,到剛滿13周歲的美國少年等,越來越多的人登上過世界最高峰。

1990年,“攀珠”成功率為18%,近年來這一數字已大幅提高,接近60%。按照登山家艾伯哈德·基加爾斯基的話說,隻要身體不是太虛弱,有足夠的錢和耐心,幾乎任何人都可以登上珠峰。商業化的一條龍服務,已經讓攀登珠峰從最初的探險成了一種獵奇的滿足。當然,要獲得這種滿足的旅遊體驗每人至少要花3.5萬美元。

對于全球有錢有閑的人來說,這筆費用不算什麼。他們蜂擁而至,給靠山吃山的尼泊爾帶來了不菲的收入。尼泊爾政府統計顯示,每年近百萬來尼遊客中,有17%的人是為了登山,有43%的人則是以觀賞雪山為主要目的。尼泊爾政府對攀登珠峰和其他3000米以上的雪山執行許可證制度,攀登珠峰的許可證每人收取1.1萬美元。珠峰探險還給當地帶來了酒店、餐飲、向導、交通等各項旅遊收入。

珠峰也感受到了登山人滿為患的壓力。2017年珠峰登山季,人們創下了648次的登頂次數,僅次于2013年的658次登頂。登頂珠峰的隻是一部分人,在海拔5300米的大本營中,人數要遠多于此。

上珠峰有固定的路線,所以大批人在短暫的窗口期攀登珠峰造成了擁堵。此外,自上世紀50年代首次有登山者進駐珠峰以來,共有超過140噸垃圾被留在了這裡。近二十年來,全球氣候變暖,讓曾經被冰層覆蓋的廢棄物無從遁形,也讓珠峰垃圾堆積的嚴重性日益凸顯。

人口增長擠壓空間

在遙遠的珠峰腳下都會看到人潮如織的景象,那麼在新德裡的市場裡與人摩肩接踵,或者在東京的街道上推搡前行就更沒什麼好奇怪的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這些地方可能會變得更加擁擠,因為全球人口數量還在持續增加。

聯合國2018年發布的預測顯示,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從目前的73億增長到84億。2050年會增長到97億,2100年将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112億。由于陸地面積并不會增加,這會讓整個世界變得越來越擁擠。

城市會變得更加龐大,城市化的進程發生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随着農業效率逐步提高,人們紛紛放棄了這個不斷萎縮的行業,不願在農田中從事繁重的工作,而是紛紛加入城市制造業或服務業的大軍。這一趨勢已經延續了數十年。

1930年,全世界隻有30%的人生活在城市,如今約為55%。到2050年,這一比例可能達到三分之二。未來最明顯的城市化趨勢會出現在新興市場國家。據預測,從現在到2100年,大約每過五六天,城市人口就會增加100多萬。

全世界大約有一半的人将居住在人口總數為50萬至300萬的中小城市。其餘則會居住在人口超過1000萬的大城市,這些城市主要位于中國、印度和尼日利亞等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

巨型城市群将會成為常态。這些城市群以一個核心城市為中心,向外大範圍延伸,并将衆多城市包含在内。世界上現在有30多個特大城市,不斷擴張的城市面積使得其中每一座特大城市都能容納千萬人以上。

大城市的優勢十分明顯,比如人口集中、交流便捷、基礎設施完善,創造了更多機遇,溝通更高效。但随着人們聚集程度的提高,城市本身也要解決一系列問題。比如要為越來越多的人口提供充足的基礎設施,如生活用水、醫療衛生和垃圾處理設施等。

讓城市管理能力趕上人口增加速度并不容易,尤其在市政基礎薄弱的非洲地區,更是如此。未來的不少新增人口都将來自非洲,那裡的人口總數将從目前的10億增長到2100年的40多億。如果難以實現有效規劃,有很大一部分人最終将居住在城市貧民窟,很難過上幸福的生活。

從這個角度看,人口的過快增長和湧入城市有些讓管理者措手不及。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城市裡,由于缺乏市政設施,本就貧窮的人們還需要從街頭攤販那裡高價買潔淨的飲用水。垃圾遍地都是,學校和醫院不足,在這些城市,本就勉強維持的空間正受到越來越大的擠壓。

比如,印度的孟買擁有2100萬市民,且數量仍在增長,其人口和紐約大緻相當,但城市面積卻隻有紐約的一半。城市的公共交通不堪重負,尤其是那些從郊區開往市中心的列車。

1991年,孟買地區開始進行建築高度限制,以此遏制城市的發展,但結果卻導緻了貧民窟的蔓延,并驅使郊區的上班族搬得更遠。即使孟買的上班族能夠擠上車,這也是趟艱難的旅程。一項研究顯示,孟買的九節車廂列車設計載客量為2628人,發售876張坐票,其餘持站票。然而,在上下班高峰時段,這些列車上常常擠着4500名乘客。

一系列困擾

空間擁擠的問題不僅出現在新興市場,那些早已實現城市化的富裕國家也面臨挑戰。城市人口的老齡化使其經濟的增長和創新速度開始放緩。

不平等問題将越發嚴峻,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集中體現在房價上,城市人口增多,但空間有限,使得城市裡的房價越來越貴,導緻人們普遍買不起房。

比如,倫敦就受此困擾。目前英國倫敦人口已達到曆史最高水平。人口增長使租房客和購房者都面臨着高昂的價格。本世紀以來,有許多外國人帶着錢來此定居,這大大拉動了倫敦市中心房價的增長。有人發起了一項“倫敦在變”的工程。為此,憤憤不平的租房客在市中心的廣告牌上寫滿标語,上面寫着:“住在倫敦很痛苦,除非你是有錢人!”“我是土生土長的倫敦人,卻因付不起這裡的房租而待不下去”等。

但氣候是公平的,無論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都會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在人口規模達到或超過100萬的城市中,有60%的城市可能遭遇至少一種重大自然災害,其中很多都與氣候相關。

讓人感到不安的是,随着海平面的上漲,本就稍顯擁擠的陸地空間可能還會遭到侵蝕。擁有1020萬人口的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正在遭受陸地下沉和海平面上升的威脅。全球變暖、洪水肆虐、森林砍伐以及居民數十年來抽取地下水的行為等,都或多或少導緻了這個問題。

全球變暖意味着洪水頻發。就海平面上升而言,雅加達比多數城市面臨的挑戰更大,就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造成了其海平面上升得最快。據監測,每年印度尼西亞海平面上升的程度都比全球大多數地區高6到9毫米。

在種種威脅下,如果不妥善應對的話,地球上的空間真的會不夠用。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