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AI 攪動醫療

AI 攪動醫療

時間:2024-10-20 12:38:37

人類從未停止過在醫療領域的探索。而AI(人工智能)技術,則為這個領域的探索插上了新的翅膀。

2001年,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電影《人工智能》曾展示了人類的AI技術狂想。然而不為人知的是,早在1972年,尚為“科幻”的AI技術就已應用于醫療領域——當時,英國利茲大學研發出了被稱為醫療AI鼻祖的AAPHelp系統,它能夠使用Bayesian算法,根據症狀診斷出病人産生劇烈腹痛的可能原因。到了1974年,AAPHelp系統的診斷精度甚至超過了資深醫生的平均水平。

從IBM的Watson到Google的深度學習神經網絡,醫療AI在世界範圍内掀起了一輪又一輪浪潮,并從2013年起逐步由學術課題走向臨床應用,且應用場景日益多元化。

兩年後的2015年,中國也加入了這一大潮。

在醫學影像診斷、病理檢測、智能問診等方面,中國已經有一批創業公司擁有了自己的技術和産品,并且正在進入真實的應用場景;而騰訊、阿裡巴巴、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巨頭,則緻力于搭建開放性醫療平台,整合更多的醫療AI資源。

資本的流入也在支撐這個風口。億歐智庫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醫療AI的投資金額和投資頻次均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其中僅2016年第二季度投資額就達到4.7億元,投資頻次達65次;截至2017年8月,中國醫療AI企業累積融資額已超過180億元人民币。

資本裹挾之下,中國醫療AI的技術不斷進步,應用場景落地速度也迅速加快。以智能影像輔助診斷系統為例,随着訓練數據的積累,一般輔助診斷系統都能夠在30秒鐘之内完成識别和初步診斷,其中肺結節篩查的AI産品平均準确率達到90%以上,超過了醫師的平均水平。

高歌猛進之下,重重門檻仍需跨越。

AI産品要想進入醫院實現大規模商用,還需要進一步打破制度性障礙,探索更适合數字健康産品的安全審查模式;此外,增加醫院、醫生對于AI産品的接受度也需長久的努力;而就産品本身而言,也還需要更多适用性更好、更簡單易操作、更加匹配醫院工作流程的醫療AI産品。

必須承認,醫療AI的實際應用,離科幻電影中的高度智能化,甚至徹底改變傳統的醫療模式,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相形之下,更現實可期的是,作為一種醫療輔助産品,醫療AI将幫助醫生更為準确地提升診斷水平,而人類的疾病控制與健康管理也将由此獲得不斷提升的高效服務。

文/張瑜王輝輝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