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立體交通網絡拉近城市距離

立體交通網絡拉近城市距離

時間:2024-10-20 10:30:55

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部門積極推動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

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基礎設施網絡初步形成、交通運輸服務能力大幅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部門積極推動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

2012年至2016年,高速鐵路運營裡程由不到1萬公裡增加到2.2萬公裡以上,穩居世界第一;公路裡程由424萬公裡增加到470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裡程由9.6萬公裡增加到13.1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均占有7席;航空運輸方面,預計到2024年中國将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

總結過去幾年交通事業的發展,除了飽滿喜人的數字,還有百姓的切身感受,成績不止于新聞報道,更體現在人民生活的點滴裡。

高鐵更穩更快

因工作需要,杜穎每個月至少有三周的時間都是在外地出差,對于這幾年鐵路的變化感觸最深,“我工作就這樣,全國各地跑,每天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這幾年高鐵的發展太快,北京到濟南最快1小時32分鐘就到了,比開車還快,當天去當天回,工作效率高了,人也跟着高興!”杜穎說,随着部分普通列車運行時間的縮短,大大方便了自己在業務上的拓展。

北漂8年的秦陽在北京一家高檔餐廳做廚師,每年年底最讓他犯愁的就是那張回家的火車票。“這幾年春運的火車票不像以前那麼難買了,不用徹夜排隊,到了預售期用手機勤盯着點兒,即便當時沒能搶到,後面也能撿漏……高鐵的發展不僅提升了速度,也增加了運力,車次多了,這不就方便百姓了嘛!”秦陽說,高鐵的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好,越來越人性化。

作為世界上高鐵安全運輸規模最大的國家,中國高鐵去年安全運送旅客14.43億人次,相當于幫非洲和南美洲的總人口搬了一次家,這樣的運輸效率,即便對很多發達國家而言,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高鐵客運量的增加,有賴于高鐵骨幹網的快速形成。十八大以來,中國高鐵進入了大規模投入運營階段。截至2016年底,中國高鐵運營裡程突破2.2萬公裡,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裡程之和,其中約六成高鐵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建成通車的,特别是中西部高鐵從無到有,實現了中國高鐵由“線”到“網”的飛躍,讓中西部與東部之間的出行時間大幅縮短。

2016年7月新調整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正式發布,到2020年,中國高速鐵路達3萬公裡,屆時中國将建成以“八縱八橫”主通道為骨架、區域連接線銜接、城際鐵路補充的現代高速鐵路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步伐更穩更快。中國高鐵令世界矚目的地方,更在于其過硬的技術能力。李克強總理曾表示:“中國高鐵技術先進,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競争優勢。”強大的設計團隊、過硬的技術标準以及最有性價比的高鐵産品正日益被各國青睐。中國高鐵正成為“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領頭羊,主演國際産能合作的重頭戲,彰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大國擔當。

高速路更通達

“以前高速公路還沒通車的時候、我們開車得繞國道,彎多,速度慢,根本開不起來,這幾年京昆高速陸續通車了,縮短了大把時間,主要是開着車你心情都不一樣了。”四川德陽的李清對高速公路的感觸頗深,公路建設的提速拉近了時間和空間距離,也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品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了公路建設的腳步,公路運力緊張的狀況得到極大緩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有力的先行官。目前,我國公路網總規模位居世界前列;高速公路裡程位居世界第一;國省幹線公路網絡不斷完善,連接了全國縣級及以上行政區;農村公路裡程達到395.98萬公裡,通達99.99%的鄉鎮和99.94%的建制村。

“要緻富,先修路。”被喻作交通“毛細血管”的農村公路,被億萬農民寄托着緻富的希望。十八大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兄弟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曆史,迎來了“客車通到家門口”的出行便利:2013—2016年,我國累計新改建農村公路98萬公裡。4年間,我國新增406個鄉鎮和5.96萬個建制村通硬化路,全國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分别達到99.0%和96.7%,為打赢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路通了,山外的人能走進來,山裡的東西也能走出去。越來越多原本交通不便的地區因路而起、因路而興、因路而富。“以前路不好,自家的馬鈴薯、雜糧賣不到外面去,現在路好了,過去看着不起眼的農産品成了我們的特色産品,價格也翻了一倍,賣上了好價錢!”甘肅會甯縣農民闵洪峰說,路好了,身邊一些人的思維也活泛起來,将農産品進行深加工,賣上好價錢,一年到頭腰包都鼓鼓的。如今,闵洪峰一年僅靠雜糧就能賺7萬多元,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可見,公路快速發展為人們出行和貨物流通創造了舒适高效的通行條件,改善了貧困地區的交通條件、加快了脫貧緻富的步伐,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航空提質增效

6月2日上午,在王府井大街的一家賓館裡,一場針對航班正常與服務質量綜合指數體系研究的項目開題評審會正在舉行,現場人員雖然不多,但涵蓋了來自民航局、航空企業、機場、航空運輸協會以及各方專家等諸多領域,而最終随着項目宣布啟動,中國民航業也正式引入了第三方參與航空服務評價工作。

衆所周知,服務是航企、機場的核心競争力,2017年民航業将進一步提升航班運行監測數據質量;進一步完善航班正常評價獎懲機制;進一步完善大面積航班延誤處置機制。到2018年,研究建立航班正常綜合考核指标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航空運輸業務規模穩步增長,運營效率明顯提高,行業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已跻身世界民航大國行列。目前我國民航業在旅客周轉量、貨郵周轉量、運輸總周轉量等指标方面均穩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

據民航局統計,截至2015年,我國民航全行業運輸飛機期末在冊2650架,開通定期航班航線3326條,其中國内航線2666條;按不重複距離計算,定期航班裡程總數531.7萬公裡,其中國内航線292.3萬公裡;國内通航城市204個;國際通航55個國家的137個城市。

機場建設方面,“十三五”期間全國續建、新建機場數量将達到74個,現代機場體系的完善将給旅客出行帶來極大便利。安徽甯國,現代高速公路網。相關規劃提出,到2020年之前要完善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機場群,新增布局一批運輸機場,建成機場超過50個,運輸機場總數達260個左右。同時,積極打造國際樞紐,着力提升北京、上海、廣州機場國際樞紐競争力,推動與周邊機場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建設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相适應的世界級機場群。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增長最快的航空運輸市場之一,預計2024年中國将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未來,國際化将是我國航空運輸業發展的一大特征。

港口更加智能

“我們絕大多數産品都是通過海運銷往世界各地的。”在青島做了多年海産品生意的徐慧告訴《民生周刊》記者,随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自己的海産品進入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近幾年部分航線的開通,不僅縮短了航期,也大大節約了成本。

我國90%以上的外貿貨物通過海運完成,作為交通和物流樞紐,中國港口在世界進出口貿易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在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前10名的港口中,中國港口均占有7席。中國的港口,代表了大國樞紐的風采,展示了國家崛起的戰略支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港口大型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速,通過能力顯著提升,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億噸大港數量達34個,截至2016年底,我國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317個,是5年前的1.3倍。青島港40萬噸礦石碼頭、甯波舟山港45萬噸原油碼頭、廣州港南沙集裝箱三期、重慶果園港等一批重點工程陸續建成投入使用。

不僅如此,世界上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有望在今年年底投入試運營。建成運行後,預計吞吐量将超過整個上海港的一半,進一步鞏固上海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

在總量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我國港口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轉型升級。港口業務逐步由傳統裝卸倉儲服務向上下遊産業延伸,商品汽車、冷鍊等專業物流和大宗商品交易發展迅速。

“智慧港口”代表着未來港口發展的方向,在福建廈門遠海碼頭,所有集裝箱裝卸均由機器自動完成,自動化碼頭全套系統均由我國獨立自主研發,與傳統集裝箱碼頭比,全自動化碼頭能夠全天候生産作業,總用工人數隻有過去的5%,不僅降低了碼頭用工成本,更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機接觸,保障安全。

編輯:郭梁美編:陳荔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