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軍墾第一場:激發民力再起跑

軍墾第一場:激發民力再起跑

時間:2024-10-20 03:56:56

“推進農墾改革關系到每一位農場職工的切身利益,越是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越要集納民智、凝聚民心、激發民力,為深化改革夯實群衆基礎。”

“深化改革是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我們不能原地踏步、止步不前,唯有大力推進農墾改革,才能打破枷鎖,取得進一步發展。”2018年春,在黑龍江省八五〇農場解放思想促改革動員大會上,場長劉佳明對全場黨員幹部說。

八五〇農場地處黑龍江、烏蘇裡江、松花江沖積平原腹地,坐落于完達山南麓、穆棱河北畔,是1954年王震将軍率領鐵道兵親手創建的我國第一個鐵道兵軍墾農場,故稱軍墾第一場。

經過半個多世紀艱苦奮進,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不斷發展,昔日亘古荒原的軍墾第一場如今已擁有萬頃良田,跻身全國農業标準化示範農場行列。

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八五〇農場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深化改革的必要前提,精準制定、實施、推進大營銷戰略,并以最大限度将綠色資源禀賦轉化成可持續的經濟效益,農場也因此成為國家級生态鄉鎮(農場)和首批黑龍江墾區衛生小城鎮。

作為農場領導,劉佳明認為:“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推進農墾改革關系到每一位農場職工的切身利益,因此,越是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越要集納民智、凝聚民心、激發民力,為深化改革夯實群衆基礎。”

從地窨子到林中城

87歲的郝振武是1958年轉業到北大荒的十萬複轉官兵之一。

他回憶起當年開發建設北大荒時的場景說:“建場初期,住的是馬架子、地窨子,第一任場長餘友清組織職工挖出日寇營房廢墟下100多萬塊舊洋灰磚,修建了西崗場部,才蓋起了虎林縣第一座四層大樓。”

而如今,走進八五〇農場場部,樓房林立,街道整潔,綠樹成蔭。

目前,農場各類建築物總面積達89.9萬平方米,住宅總面積53萬平方米,主幹路全部實現硬化,自來水普及率達100%,集中供熱面積覆蓋80%以上,綠化覆蓋率45%以上,實現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規劃構想。

近年來,八五〇農場本着滿足民生需求的宗旨,投入8000多萬元用于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先後建設2500平方米雙老活動中心、5萬平方米星城公園、多功能職工活動室、社區多功能運動場、可移動冰場等文化體育活動場所。

農場還在公園設置了演出舞台和4201平方米的廣場,配備了室外全彩LED顯示屏,在林間隙地安裝了健身器材和休閑座椅;完成文化宮綜合改造,設置了影劇院、圖書室、健身房、乒乓球室等活動設施。

随着城鎮建設硬件不斷完善,職工業餘文體生活軟件也得到提升。八五〇農場退休職工姚長蘭現在是農場夕陽紅健身隊的隊長,她的健身隊裡有100多名愛好文藝演出和健身運動的退休職工,每年農場的大小文體活動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姚長蘭說:“今年4月我們參加了農場的廣場舞大賽,5月參加了健身徒步走活動,7月參加了廣場文藝演出月表演。”八五〇農場标準化農田。圖/王忠岩為豐富職工群衆業餘文化生活,提升農場職工精氣神,八五〇農場發揮九大文體協會作用,弘揚傳統節日,做到天天有活動、月月有演出。

職工群衆生活品質提高了,也促進了城區環境改善,城鎮内人與人、人與自然高度和諧,城鎮建設成果惠及每一名職工。

“原字号”困境突圍

2006年,因為看好糧食市場的發展前景,于文彬從遼甯鞍山來到八五〇農場二次創業。憑借誠實守信、經營有方,她用了12年時間将一個年産值不足百萬的小烘幹廠,發展成年産值超億元的集糧食收購、儲存、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省級龍頭企業。

夏季是稻米加工企業生産淡季,但在華彬糧油經貿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内,每天都機器轟鳴,一袋袋包裝精美的優質大米剛下生産線就被裝上八五〇内陸港的運輸車輛,等待通過鐵海聯運、路鐵聯運等方式發往全國各地。

公司總經理于文彬說:“近年,公司将發展重點放在完善銷售網絡上。不僅在天貓、京東等線上商城開設了旗艦店、專賣店,還在全國30個城市設立銷售代理機構,在1500家中高檔超市設立銷售專櫃。”

農場的糧食品質好,但缺乏有效營銷網絡已成為制約農業産業化發展的最大難題。為破解“種強銷弱、量大鍊短、質優價不優”的問題,走出“原字号”困境,八五〇農場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實施大營銷戰略。

農場培育壯大轄區内的龍頭企業,推動企業創新營銷模式,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經濟效益。

農場重點扶持“八五〇”、“綠墾”兩個品牌,通過參加廣交會、綠博會、農博會等國内大型展會,采取新媒體、傳統廣告、地面推廣、網上旗艦店、網上直營店、線下體驗店等措施,展示企業形象,助推品牌推廣,培養穩定的消費群體。

目前,農場構建起以成都為中心的西南市場、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市場和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市場。

同時,農場利用專用鐵路線,發揮八五〇内陸港的物流運輸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物流産業。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挖掘市場潛力,積極探索多種渠道運輸模式,努力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提高集裝箱運量。

通過一系列措施,八五〇綠色糧食品牌市場認可度不斷提高。八五〇内陸港也迎來發運量新高,截至目前還有1萬噸大米和10萬噸玉米等待發往全國各地,運輸量同比增長80%。八五〇農場場區航拍。圖/王忠岩

生态農業交響曲

走進八五〇農場第七管理區的衛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蚯蚓養殖基地,一棟棟蚯蚓養殖大棚映入眼簾。

畜牧小區廢棄的牲畜糞便被均勻整齊地堆在蚓床上,再鋪上稭稈和稻草就形成了飼養蚯蚓的最佳環境。

公司經理許曉明介紹:“養殖基地的蚯蚓都是經過特殊培育的品種,在溫度和水分适宜的情況下隻需要20天左右,就能完成從牛糞到蚯蚓糞的轉化。這個蚯蚓養殖基地每年可以處理1萬噸畜牧小區廢棄的牛糞,産出2000多噸有機蚯蚓糞。”

将畜牧小區産生的牛糞變廢為寶,成功轉化成蚯蚓糞有機肥料,再添加适量的生物菌劑,經過烘幹、造粒、包裝等一系列生産流程,形成蚯蚓系列生物有機肥料,從而部分替代化肥投入農業生産。

這是農場按照農業“三減”政策要求,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構建綠色生态農業體系而采取的措施。

八五〇農場第三管理區的種植戶林會有是這項措施的受益者。今年,他在農場引導下,把自家230畝水田全種上了優質品種——寒地香稻,并簽下供銷訂單。

按照訂單要求,他必須施用蚯蚓系列生物有機肥料,減少化肥、農藥和除草劑使用量。隻要種出符合綠色生态要求的高品質水稻,廠家會以每斤比市場價高0.5~0.6元的高價全部收購。

“以前種地産量就是效益,如今不一樣了,消費者都認準了品質高、綠色健康食品,現在質量才是影響效益的關鍵因素。”林會有說。

2018年,八五〇農場按照中央制定的農業政策,以推進綠色生态農業建設,提升糧食品質為主線,落實農業“三減”面積8.5萬畝,其中水稻側深施肥技術推廣應用6268畝,應用蚯蚓系列生物有機肥替代化肥兩萬畝,應用高效低用量藥劑、生物農藥、新型助劑等5.87萬畝,全面落實節水控灌技術;通過全國食品原料标準化生産基地認證35萬畝,申報有機食品認證3800畝。

農場還購進自動化監控設備,建立農田綜合監測系統,運用信息系統工程、計算機網絡和數據庫等先進技術,将氣象、墒情、病害、蟲害信息等通過網絡平台發給管理人員和種植戶,有效指導種植戶科學種植。

這樣,既實現農業生産機械化、規模化、标準化、精細化,又初步實現了農業管理信息化、網絡化。

編輯:趙慧美編:陳荔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