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發展型社會政策在社工實務中的啟示

發展型社會政策在社工實務中的啟示

時間:2024-10-19 08:48:43

随着中國社會的加速轉型,留守兒童問題日益凸顯,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熱點問題,社會工作作為一種以“助人自助”為宗旨的活動在我國已經發展了許多年,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本文将從發展型社會政策理念來探讨留守兒童的相關議題。

一、留守兒童問題産生的原因與現狀

(一)出現留守兒童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戶籍制度的松動加之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解放了勞動力,從而催生了“農民工”。農民工是指擁有農村戶籍但在城市工作的群體。社會學博士藍宇蘊認為農民工是一種介乎農民和市民之間的社會群體;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王春光等一批學者認為農民工其實隻是城市社會的暫住者。按照這些學者的說法,農民工是遊離于農民群體但難以融入城市群體的一個邊緣群體,用一種詩意語言表達則是農民工處于一種“進不去的城,回不去的鄉”的狀态,他們通常文化水平不高,做着底層工作,過着起早貪黑的生活,拿着微薄的薪水,在城中村中過着集體生活,而把孩子留在家鄉,“留守兒童”由此而生。

(二)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

留守兒童通常指生活在農村,父母單方或雙方在城裡工作的孩子,大部分的留守兒童與自己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所以留守兒童問題通常也會伴随着空巢老人的問題。根據全國婦聯的調查,我國留守兒童數量超過6000萬,占我國兒童總數的1/5以上。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由于縣裡财政資金不足,導緻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建設不足,缺乏運行資金和相關的制度。另外是農村師資問題,首先是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教學質量難以保證;其次,農村老師學曆較低,教學質量與城市學校相比差距不小;最後,教師流動性大,農村教師通常待遇較差,這導緻很多老師不願意在農村小學教學。

實際上,很多時候農村的環境限制了孩子的眼界和想象力,例如記錄片《村小的孩子》中的一個調查,當問及孩子的理想職業,其回答的都是去打工,這說明農村孩子由于教育的部分缺失和環境的影響導緻眼界通常較為狹窄,無法接收到全面的信息。

二、農村教育對留守兒童的影響教育對于一個人的社會化極為重要,學校是除家庭之外對個人成長和發展有巨大影響的社會系統,教育通過知識的潛移默化、社會技能的學習,以及社會經驗的傳授和價值觀的建構等方面影響着個體,或者說教育通過社會學習、社會比較和社會角色引導等方面的機制塑造個體,那麼,農村教育在運行過程中對留守兒童産生了哪些影響呢?

(一)農村教育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現在國内衆多學者發現,我國已經迎來了大面積的新生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也稱為農民工二代,他們具有一代農民工的一些共性,但是通常文化程度已經得到了提高,根據調查發現,二代農民工初中以上水平占比是95.03%,這大大高于一代農民工的75.55%,這一方面說明了義務教育的推行成果顯著,另一方面則表現出了農村教育的“驕人”成果。農村教育雖然與城市教育差距甚大,但是對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程度功不可沒。從《村小的孩子》中發現,農村教育在普及普通話方面有突出成果,這也是新生代農民工素質提高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并且農村教育使新生代農民工能夠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農村教育在一點一點改變着農村。

(二)目前農村教育面臨的壓力

農村教育由于自身的各種不足目前面臨各種困境,這也影響到留守兒童的發展。首先,教育制度的改革使農村教育面臨着重大的考驗,據教育部的數據,在1997年到2009年農村小學減少了278836所,占總數的1/2以上。由于大部分村小的減少,農村孩子上學就被轉移到鎮上的中心小學或者是更遠的地方,故導緻有些孩子幹脆辍學或者留級,不到鎮上上學了,這種情況其實就是教育資源分配和社會基礎建設不平衡所導緻的。其次,留守兒童之間會存在一種“流動拉力”,也就是越是早外出的同齡人,拿到越多的收入,這就對一些留守兒童或者家庭産生了誘惑,強化了留守兒童更早辍學外出打工的意願。因此,目前農村教育面臨着社會轉型和農村家庭的雙重壓力。

三、發展型社會政策在社會工作中的應用

社會工作領域一直關心着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其中近幾年的發展型社會政策理念為留守兒童的教育提供了許多啟示。發展型社會政策的核心理論是一種社會投資行為,重點在于對人力資源的投資,也就是說發展型社會政策注重的是一種可持續性發展,如何建構起留守兒童教育循環再生機制将成為發展型社會政策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重點。

在政策形成初期,社會工作者可以運用自身的專業素養評估當地農村教育和社會環境的需求,反映一定現實問題,例如老師薪酬問題,這要求社會工作者扮演倡導者的角色。實際上,社會工作者可以從關于建立劣勢學生補償式教育入手,在政策準備階段聯合各種團體來為留守兒童教育發聲,建立起農村地域的補償性教育機制,以保證農村孩子最低的教育水平标準。

在政策的執行過程中,社會工作者要充當執行者和實施者的角色,用發展型思路去看待和執行政策,充分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性,盡可能在政策的執行過程發揮其作用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社會工作者可以适當建立一些團體小組,将娛樂性小組、教育小組、特别任務小組和問題解決小組等都運用于學校社會工作中,幫助留守兒童解決一些成長和學習上的問題。

在此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可以募集一些資源,如慈善捐款捐物等,這些資源對改善農村教育特别是學校的硬件設施上會有很大作用。針對這些資源需要建立起相應的制度進行管理,以防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對于當今十分流行的短期支教活動,社會工作者則需要謹慎評估,特别在短期支教活動負面影響研究不斷深入的狀況下,社工需要權衡利弊,再考慮是否引進大學生支教以促進當地教育現狀的改變。

在政策評價中,社會工作者更加需要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站在社會工作的立場,同時适當利用媒體等各種方式,進行關于發展型社會政策具有影響力的評估,将評估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映和改善,聯動多方力量和系統來構建起堅固的農村教育保障網絡(如圖)。

在發展型社會政策理念指導下,社會工作能夠更好地發掘留守兒童的潛力,同時結合微觀和宏觀系統的把握,更好地發揮其專業性,特别是在中國社會目前存在階層固化的情況下,社會工作在留守兒童教育領域方面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單位: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