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未來·工廠

未來·工廠

時間:2024-10-19 07:14:17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肖翊|攝MANUS感知機器人可以與人類進行互動,用它獨有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狀态。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正在成為全球制造業變革和科技創新的制高點。

機器轟鳴、工人流水線作業的景象,逐漸成為過去,智慧工廠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比如,寶鋼、格力、海爾等公司的“黑燈工廠”,沒有工人,也就無需開燈,穿梭的機器人自動取貨、搬運、裝配,自動運行,完成生産操作……新一代信息技術讓制造擁有更多可能。

未來工廠什麼樣?

“智能制造與傳統産業變革”是201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的12項分議題之一。河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研究員、河北省大數據計算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晶的研究團隊認為,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已完成對消費環節的布局,正在加速向制造環節擴散,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化生産、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與服務化轉型。“生産過程将由新型傳感器、智能控制系統、機器人、自動化成套生産線組成,‘無人工廠’數量将不斷增加。”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就曾透露,格力全國有8個基地基本都實現了無人工廠的生産,用機器替代了人的操作。

自動化制造是智慧工廠的基礎。而智慧工廠卻不僅僅局限于自動化。通過網絡化協同,在全球範圍内調用資源,以及個性化定制與服務化轉型,也是智慧工廠的重要特點。

例如,在海爾,已經搭建起“先訂單,後制造”的産品定制平台,用戶根據個人喜好,自由選擇産品的機身材質、用料、噴塗顔色、圖案等等,有定制需求的部件可以按照個人需求進行選擇。然後,這些外觀全個性化、部件部分可定制的個人訂單,通過工業4.0的智能智造實現柔性量産。

劉晶團隊認為,智能制造使行業組織和形态從生産制造轉變為面向服務的制造,并使制造公司從産品供應商轉變為産品和服務提供商。

智慧工廠将給傳統制造業帶來哪些改變?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AnilSikka認為,機器人、協作機器人(Cobot)、自動駕駛汽車不僅能創造出全自動生産線,而且還能把工廠融入一個供應商生态系統,既能大幅增加增值服務,又能大幅加快商業模式創新。

“這些未來工廠将擁有海量數據,使用強大而新穎的分析工具挖掘數十億數據點,釋放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潛力。我們預計:生産線效率取得的突破将促使産出翻番;更加嚴格的績效管理可以将質量問題減少一半;而先進的預見性維護則能大幅縮短機器停機時間。”AnilSikka說。

由于與供應商的整合更加密切,生産廠商可以預測到零組件層面的生産需求,從下遊供應商開始,逐步延伸至原始設備制造商,最後到客戶。“我們認為,這種透明度可以把預測精度提高三分之一,而且與整個供應鍊的生産數據實時共享技術結合起來之後,庫存持有成本可以降低20%~40%,交付周期也可以縮短最多15個星期。”AnilSikka認為。

對于投資方來說,還有一個好消息在于,讓機器人從事最具挑戰的手動任務,可讓多達90%的一線工廠工人接受再培訓,而他們從事更高回報和更高附加值的工作所産生的淨效,約可将勞動生産率提高70%。總的來看,這些改進意味着對未來工廠進行的投資有可能在兩年内就能收回。中國仍将領跑制造業未來趨勢

在2018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制造業燈塔工廠”網絡被正式提出。此前,世界經濟論壇于9月初評選出了9家全球“制造業燈塔工廠”。

燈塔用以指引船隻方向,顧名思義,“制造業燈塔工廠”象征了目前制造業标杆性的先進技術代表。

這9家全球“制造業燈塔工廠”分别是,拜耳生物制藥(意大利加巴納特)、博世汽車(中國無錫)、海爾(中國青島)、強生DePuySynthes(愛爾蘭科克)、菲尼克斯電氣(德國巴特皮爾蒙特和布隆伯格)、寶潔Rakona(捷克)、施耐德電氣(法國勒沃德勒伊)、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産品(中國成都)和UPSFastRadius(美國芝加哥)。

協助世界經濟論壇完成此次評選活動的麥肯錫咨詢公司合夥人兼制造業全球負責人EnnodeBoer表示:“第四次工業技術革命已經到來。工人和管理人員都能從技術中獲益。這些燈塔工廠的業績比普通工廠高出20%至50%,形成競争優勢。它們擁有敏銳的團隊,彙集因特網域、分析、物聯網及軟件開發方面的專家,正在迅速創新生産車間。它們還開發出共用數據平台或物聯網平台,正在開展的應用多達15項。這些企業着眼規模化發展,行動敏捷,将為制造業樹立新标杆。”

值得提出的是,從全球1000多家先進工廠中評選出的9家“制造業燈塔工廠”,其中有3家工廠位于中國,并全面部署了大量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

“發動機是汽車最重要的零件之一,如人的心髒。而電控柴油高壓共軌系統則相當于柴油發動機的‘心髒’,其品質決定着發動機的使用效能。”博世動力總成解決方案事業部中國區總裁王偉良這樣比喻道,“借助智能制造技術,博世成為國内第一批推出電控高壓共軌系統并實現國産化的廠商,并且以其可靠品質獲得了中國客戶的認同。”

在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産品(中國成都)工廠,員工利用3D模拟、增強現實和其他技術,完善工廠的設計和運營,促使産量提高3倍,縮短了生産周期。

據悉,該工廠是西門子在德國以外建立的首家數字化工廠,也是西門子繼德國、美國之後在全球的第三個工業自動化産品的研發中心,實現了從産品設計到制造過程的高度數字化。過去5年内産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9.999%。

“随着‘工業4.0’推動制造業經曆近幾十年來最深刻的變革,中國這個制造業大國也面臨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還能否繼續保持破竹之勢?我們的研究表明,在塑造制造業未來趨勢的4項根本性轉變中,中國依舊領跑主要的制造業國家。”AnilSikka如是說。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