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投資别人有風險,投資自己最靠譜

投資别人有風險,投資自己最靠譜

時間:2024-10-19 04:33:30

本期嘉賓:張想北京晟西奇想科技有限公司CEO

最近,張想被身邊的人稱為“張雷鋒”。2003年大學畢業,張想就在傳統金融機構做銷售,從安邦保險到中融信托再到新華财富,一直做到副總裁,雖然客戶從個人漸漸過渡到機構,但一直沒離開銷售一線。

從最基層的業務員一點點幹起來,張想深知國内金融銷售人員内心的苦:想把金融産品方方面面的信息都找全,麻煩得讓人“惱火”。百度、産品官網、企業信息查詢工具這三樣搞不定,就要打電話咨詢。如果仍然不能找到産品更多的發行信息,就隻能找朋友打聽,但這意味着會有人在中間賺差價,變相地提高了融資成本。不在前期将産品的“身世”看清,就意味着這個金融産品的售後沒有保障,後期結算時很容易出事。

于是,2017年,張想跑出來創業,他做了一款大數據+AI的搜索工具——搜搜出單,将市場上非标準化的理财産品做全面梳理,方便從業人員查閱産品信息,就像查“字典”一樣簡單。這樣,金融從業人員就能節省時間成本,把時間用在專業知識提升和客戶拓展上。當然,想把這件事做成并不容易,能做到什麼程度也有很多同行、朋友在“觀望”。

做了這麼多年金融産品銷售,張想趕上了财富管理行業的大爆發,2014年,他手上募集的資金達到30億元,按1%的傭金計算也是不小的财富。用他自己的話說,有一個階段“很膨脹,很嘚瑟”。

膨脹過後,張想想幹點實事,對金錢、對理财也都有了自己的解讀。

國内的金融市場比較初級,老百姓隻認保本保收益。

中國的金融産品同質化比較嚴重,招商、平安等全牌照金融機構所發行的産品在收益、類型、交易結構上都比較相似。也因此,國内的理财師主要任務就是把産品銷售給客戶,很少有财富機構能為客戶做一整套财富管理和規劃——投資、融資、管理資金及退出。

個人客戶咨詢産品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安全嗎?保本嗎?收益能高一點嗎?真正具備投資能力、風險承受能力的個人客戶,占整個可投人群的3%不到。

理财産品本身沒好壞,要看風險承受能力。

金融産品是比較抽象的産品,不像一個手機,可以看性價比、待機時長、屏幕飽和度等。因此,産品本身沒有好與壞,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産品,給自己做好定位。

自身定位是什麼概念?就是我們的收入、風險承受能力如何,根據這兩點選擇不同的金融産品。

在目前中國的大環境下,挑選“好”的理财産品主要看發行機構資質,像銀行、信托等就不會出太大問題。因為金融實際上是一種信任,任何一家銀行、金融機構,隻要出現集中兌付,就極有可能倒閉,所以在國内做理财投資一定要找大品牌。

理财隻能保值,不要盲目想靠理财賺錢。

2017年,我國的年通貨膨脹率為7.5%。理論上講,需要我們的财富每年增長超過7%,才能在幾年之後依舊保持當下的購買力。但對理财産品來講,超過8%的投資回報風險都非常大。

原因很簡單:我們購買理财産品屬于委托投資,比如,你購買某券商的理财産品,事實上是委托券商幫我們投資。10%的收益意味着總融資成本要達到15%以上,裡面包含券商、經紀人、發行方費用以及資金管理費用。目前,很難有一家企業能保持15%以上的淨利潤增長。

對于普通大衆,也就是金融機構眼中的普惠客戶,理财最好的目标就是做到财富保值,股市、黃金、P2P、虛拟貨币等高風險、高收益的産品并不适合普惠客戶。

投資才能做到财富增值,年輕時,可以先投資自己。

“人才”是最值錢的,财富隻是一個數字。拼命存錢、理财,紙面價值很高,人也累垮了。如果不能跑赢通脹,存錢的資金耗損也很嚴重。

因此,投資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資。這裡的投資自己,不是指買名牌衣服、名牌包,而是通過報班、上學等方式提升專業技能。比如醫生走出校門後,一邊通過臨床不斷積累經驗,一邊繼續讀博深造,最後身價很高。有很多律師,也會去讀MBA,增長知識的同時,積累人脈,最終變現。

在投資自己的時候,還要解決一些後顧之憂。可以通過買保險——補充醫療險、生育險,健康險等,把自己保護得密不透風,然後,盡情地投資自己。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