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老北京的“大碗茶”

老北京的“大碗茶”

時間:2024-10-18 03:51:29

老北京的“大碗茶”多用大壺沖泡,大桶裝茶,大碗暢飲,熱氣騰騰,提神解渴,好生爽快。

不少人認為,“大碗茶”是北京的文化符号,顯然是受了流行歌曲的影響。其實,老北京人是不喝或很少喝大碗茶的。北京人飲茶習慣與南方人有所不同,最喜歡喝茉莉花茶,而紅茶、綠茶、普洱茶等茶類則很少有北京人問津。從前生活不太富裕的家庭喜歡喝物美價廉的茶葉末,茶葉末又稱“高末兒”,沏出茶末的味道集衆多花香于一身,不亞于茉莉花茶。舊時,老北京人起床第一件事是沏上一壺茶,一直等到喝滿足了,這才能吃了早點,出門上班辦事去,百十年來很少有改變。而提籠架鳥的“八旗”子弟和找工作的“謀事由”們,則喜歡到茶館裡喝茶,或聽書聽曲兒、或鬥蛐蛐看玩意兒,或聊天議事。這些人喝茶愛圖講究,講究茶葉、講究水、講究茶具、講究喝茶環境,更講究怎麼個沏法,怎麼個喝法,但絕對沒人去喝大碗茶,要喝就沏上一壺或是來個蓋碗茶。

在北京喝大碗茶的人也是有的,主要是在街上幹活計的人,如做小買賣、拉洋車、扛大包、收舊貨、菜農、瓦木匠、擦皮鞋及撿破爛兒的人,他們累了渴了就會坐在野茶館、小茶攤前喝上一碗。老北京的茶館分為四種:書、酒、清、野。這四種茶館,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講究。書茶館以說書為主,客人一邊喝茶,一邊聽說書先生講述各種稗官野史、演義傳奇。酒茶館又叫茶酒館,顧名思義就是既可喝茶,又能飲酒,另備有下酒小菜。清茶館則主要是為買賣人聚會談生意提供場所。相比之下,野茶館就平易近人得多了,大樹下搭個涼棚,支起幾張桌椅闆凳即可。野茶館多設于巷弄及郊區野外,專賣大碗茶,供遊人過客歇腳、納涼、飲茶之用。喝大碗茶的人沒有品茗的雅興,喝茶隻為解渴或是就着茶水充饑、歇腳,并沒有人去講究茶的味道。

大碗茶不是沏的,是放在水裡煮的。賣大碗茶者将劣制茶葉末裝在小布袋裡,放在鍋裡煮,水開了,茶味也出來了,大碗茶也就成了。不過由于茶葉末質次量少,人們在喝大碗茶時幾乎聞不到茶香,也看不是茶葉。

早年間,北京什刹海海沿上、各個城門口附近、關廟、天橋一帶常能碰見挑擔兒賣大碗茶的,一般都是老頭或是小孩兒,挑子前頭是個短嘴兒綠釉的大瓦壺,如是冬天,大瓦壺外邊再加上薄棉套,用以保溫。挑子後頭荊條籃子裡放幾個大粗瓷碗,還挎着兩張小闆凳兒,再壓一塊大磚頭,保特擔子平衡。他們挑着擔子,一邊走一邊吆喝:“誰喝碗熱茶”,沿街叫賣。碰上了買賣,擺上闆凳就開張。說老實話,早年賣大碗茶是本錢最小的生意,一個月賺不上幾個錢,通常是既沒本錢又沒體力的窮苦人幹的。

在著名的京韻大鼓《前門情思大碗茶》中,有一段飽含對北京大碗茶深情懷念的唱詞:“吃一串冰糖葫蘆就算過節,他一日那三餐,窩頭成菜就着一口大碗茶。時尚的飲料有千百種,也許它最廉價,可誰知道,誰知道,誰知道它醇厚的香味兒,飽含着淚花,它飽含着淚花……”

新中國成立後,大碗茶仍風靡北京,大多開在城根兒、關廟、城門臉兒等地,清茶一碗,随便飲喝,無須做作的喝茶方式。雖然比較粗犷,頗有“野味”,但它随意、便宜,不用樓、堂、館、所,擺設也很簡便,一張桌子,幾條木凳,若幹隻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常以茶攤或茶亭的形式出現,為過往客人解渴小憩,一碗兩分錢的價格也特别适合普通老百姓。直至現在,還有賣大碗茶的,名聲赫赫的老舍茶館、大碗茶商貿集團公司都是從大碗茶起的家。2007年7月,四惠建材城大碗茶館相繼開張,方桌、長條凳、粗瓷碗、大葉茶、店小二的吆喝,一切皆恢複了人們記憶中的大碗茶,在北京人的生活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一筆。

時下,這種大碗茶攤在旅遊區常能見着,樹蔭底下,支張小桌,擺幾個小凳,不過有的不再用粗瓷大碗,而改用玻璃杯喝茶了。杯裡早就晾好了茶水,上邊還都蓋着蓋兒,透着那麼幹淨,那麼涼快。顧客來了,一口氣能喝下好幾杯去。

大碗茶由于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百姓、貼近“地氣”,自然受到人們的稱道。即便是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大碗茶仍然不失為一種重要的飲茶方式。

編輯:陌漓yangsheng_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