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勇于實踐 力求突破

勇于實踐 力求突破

時間:2024-11-07 07:32:16

綿陽2017中華全國專項集郵展覽于2017年12月8-10日在四川省綿陽市高新區會展中心舉行。本次郵展設立了傳統類、郵政曆史類、現代類和開放類共4個類别。其中開放類是自2017年3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亞洲國際郵展首次将開放類列入正式類别後,全國郵展首次将開放類列入正式類别。此舉對熱衷開放類的集郵者是極大的鼓舞,報名參展者十分踴躍。

展品的總體分析和評價本次郵展共展出開放類展品22部105框,所有展品均是首次參展。從選題上看,17部展品的題材在此前沒有出現過,占77%;在參展者中,有國家級評審員兩位,有兩次或兩次以上參加全國郵展開放類競賽的作者4位。從總體水平看,相比于以往全國郵展的開放類展品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獲得80分以上的展品有4部,占18.2%,這些展品在選題、處理、素材、知識和研究、外觀等各方面都比較成熟。與近年來國際郵展的開放類展品情況近似的是,本次郵展比較成熟的展品也是依托于FIP某個類别為“模版”。例如,獲得大鍍金獎的《神舟》具有航天類展品的重要特征;獲得鍍金獎的《石油地标》具有專題類展品的典型特征。假設将這些展品中的非集郵素材替換為集郵素材,即可以在航天類和專題類中參加競賽。當然,類似情況在國際郵展中也存在。

分數在70-79之間的展品有7部,占31.8%。這些展品相對成熟,但在某些方面還有提高的空間。例如,《中華孝文化》應該在知識和研究方面加強;《黃山遊記》《郵票圖稿評審秘史》應該在素材方面加強;《我學籃球》應該在處理和外觀方面加強。

獲得70分以下的展品有11部,占50%。多數作者是初次參加全國郵展開放類競賽。這些展品存在各種不足,遠沒有達到理想程度。說明開放類集郵要接近國際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是對評審規則的理解,隻有正确理解規則,才能編組出像樣的郵集參展。

本次郵展開放類展品的評審使用的是國際集郵聯2012年頒布的開放類集郵展品評審指導要點。評審小組在對每部參展展品進行評審時感到,有多位參展者在編組和制作開放類郵集時,并沒有仔細學習和領會該評審指導要點。

本次郵展開放類展品評審标準:

選題不可忽略素材的支撐力度本次郵展的22部開放類展品中,在選題方面分為三種情況:一是選題新穎、恰當、題目确切。例如,表現新中國最佳郵票評選活動的《投票選佳郵》,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中華孝文化》,表現新中國科技發展成就的《神舟》,還有表現自然生态的《黃山遊記》等。這些選題的共同特點是,有足夠的集郵素材支撐,非集郵素材的品種相對豐富;二是選題尚可,但标題需要調整,以及做創新性的處理。例如,表現科技題材的《石油地标》、表現體育題材的《我學籃球》、表現文化題材的《總能見到它——薔薇的裝飾宣傳作用》等。這些選題的共同特點是,有足夠的集郵素材支撐,但作者應該在處理方面加強;三是選題欠妥,不提倡繼續做下去。例如,《永恒的雷鋒》《康定情歌》《二野軍大的戰友們》《多難興邦——記“5.12”抗震救災》等。這些選題的共同特點是,缺少足夠的集郵素材支撐,非集郵素材在展品中很搶眼。圖2

圖3

圖4

圖6

圖5以《多難興邦——記“5.12”抗震救災》為例,選題的出發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直接表現該題材的郵票僅有特7-2008《抗震救災衆志成城》一枚。在5個展框内,作者共展示了81枚該郵票,包括用該郵票制作的各類集郵品。這就極大地降低了展品的“郵味”,讓大量的圖片等非集郵素材唱主角。

因此,當參展者選擇郵集題材時,一定要先考慮素材的支撐力度問題。包括集郵素材的分量和非集郵素材的多樣性。此外,還應考慮是否有充足的後續素材。

對兩類素材的正确理解和運用根據開放類展品現行評審規則,對素材要求有兩個基本點:一是集郵素材必須占50%以上。此50%是從素材面積審視和計算的,而不是指素材的件數;二是非集郵素材可以少于50%,但素材的多樣性不可忽視,它将影響到“處理”和“素材”的分數。

有少數參展者對規則的理解出現偏差。例如,《信韻》展示的是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各個時期的民間通信,每張貼片展示一件實寄封和它搭載的信函。如果按照素材件數計算,達到50%的指标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按照素材面積計算,作為非集郵素材的“信瓤”所占面積就超标很多。假設參展者将信瓤進行折疊,讓其面積小于信封,雖然可以解決兩類素材面積的平衡問題,但從素材的多樣性來衡量,素材還是存在嚴重的不足。因此,該展品應重新思考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多樣性不僅僅指非集郵素材,也包括集郵素材的多樣性。例如,《永恒的雷鋒》的集郵素材雖然多于非集郵素材,但集郵素材品種較為單調,展示了較多的以賀年郵資片為載體加蓋的紀念戳。因為,關于雷鋒的郵資票品是屈指可數的,參展者隻能依靠這些表現力較差的集郵素材。《郵币同曲頌中華》在标題上就暴露出非集郵素材的缺陷,僅僅靠各類錢币作為非集郵素材,未免過于單調。

開放類展品的素材應該盡可能展示原件,展示原件的複制品或圖片就會降低展品的分量。《神舟》能獲得較高的分數,是因為該展品展示了很多難得的素材,而且展示的是原件。《郵票圖稿評審秘史(1985-1989)》展示的非集郵素材原件就很少,更多的是郵票圖稿的圖片,這就使非集郵素材的力度大打折扣。

處理和重要性采取分項評分

本次郵展開放類展品評審使用的規則在“處理和重要性”方面的分數采取10+5+5+5+5的分配,可操作性很強。特别是将“集郵處理”和“非集郵處理”、“集郵重要性”和“非集郵重要性”分開打分。而在省級郵展中,使用其他版規則評審的展品在本次郵展中就顯得不适應。例如,《中華孝文化》是評審員青睐的一個選題,展品的素材也有一定的豐厚性。該作者根據北京市開放類評審規則編組郵集,在以往曾經獲得好成績。但根據新規則,《中華孝文化》在非集郵處理方面卻顯得很弱,還有對非集郵知識表述等方面的欠缺,因此而影響了成績。

評審規則特别強調,“一份構思巧妙的綱要頁對于參展者本人、評審員、其他參展者以及公衆都十分重要”。因此,在評審時,各展品的綱要頁就成為評審員關注的重點之一。《投票選佳郵》的綱要較完整地将全國最佳郵票評選活動處理成一個故事,作者沒有按照屆數順序排列,而是按佳郵評選活動的特點和變化提煉為“1.初始——《集郵》雜志開了好頭;2.持續——年度佳郵評選活動不停歇;3.砥砺——佳郵評選活動不斷調整;4.盛會——頒獎活動聲勢浩大;5.創新——評選活動追求完美”,每章還列有4-5節,标題用語生動活潑。作為多框展品,綱要不僅要分“章”,而且還要分“節”。《中華孝文化》隻分出“章”,卻沒分“節”,顯得叙事性不強。

展品的叙事性和資料性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各個類别都存在。本次開放類中也不乏資料性的展品。例如,《毛主席語錄》展示了部分“文革”時期的集郵素材和非集郵素材,在素材方面并不比其他展品弱。但是,該展品缺少對素材的有效處理,現有“目錄”隻是一種羅列,前後順序可以自由調換,缺少具有邏輯性的處理。如果按照“毛主席語錄的産生、毛主席語錄的時代作用、毛主席語錄的宣傳、毛主席語錄的載體、毛主席語錄的曆史檢驗”等方面拓展,叙事性就會增強。

重要性是衡量集郵展品“地位”的重要标準。本次郵展開放類展品大多數采取專題式編組方式,評審中根據各展品在集郵和非集郵兩個方面判定。集郵的重要性要看展品所展示的素材在集郵領域中的重要程度,非集郵重要性要看所展示素材對集郵素材的支持力度。這一點從國外高水平的開放類郵集就可以得到印證。我國參展者往往讓非集郵素材唱主角,這就降低了集郵重要性。

圖7

圖8

圖9

圖10

圖11

圖12知識和研究怎樣體現現行規則關于知識和研究的分數是35分,其中集郵知識20分,非集郵知識15分。集郵知識包括對集郵素材的恰當運用和信息提取,以及對素材的标注;非集郵知識包括對非集郵素材的恰當運用和信息提取,并且作出必要的注釋。

如果參展者能夠根據郵集題目正确運用集郵素材和非集郵素材,至少可得到一定的分數。此外,參展者還應準确提取素材上的專題信息和集郵信息,并以文字形式表達在貼片上。如果這方面做得一般化,能得到2/3左右的分數。例如,集郵知識和研究為20分,獲得13分以上是起碼的要求;非集郵知識和研究為15分,至少獲得10分才說得過去。

《萬裡長城第一樓》雖然隻有3框,但該展品将傳統類、郵政曆史類和郵政用品類的研究方式運用到開放類展品中,得到評審員的認可。例如,該展品展示了一枚JF.48《第十五屆世界石油大會》變體郵資封,除了與正封進行對比研究外,作者還将該封郵資圖上的長城在設計上出現反置形象進行了披露。類似研究在該展品中還有多處。而《石油地标》中也展示了一枚JF.48郵資封,作者隻是利用了該封上的專題信息。同樣的展示卻收到了不同效果,評審員更推崇這種“點石成金”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參展者在對素材信息的提取上存在較大問題。例如,《信韻》的叙事文字大多是在移植信函中的原話,而作為集郵素材的信封卻成為陪襯。而且作者沒有将信函的内容轉化和串聯為一個能夠解讀“信韻”的故事。

外觀的硬性規定不可忽視新的評審規則對外觀的硬性規定是“非集郵素材的厚度不得超過5毫米”,這項規定是确保展品順利裝框。然而,至少有半數的展品在素材厚度上違規,給征集員裝展品帶來困難。展示立體型非集郵素材确實能起到吸引人們注意力的作用,像《我學籃球》展示了直徑接近40毫米的籃球标本、厚度20毫米以上的獎牌、電池、巧克力等多種超标素材。雖然這些素材最終被裝進展框,但有兩點必須說清:一是展示超厚素材已經對展框造成損傷,使這些展框不同程度地出現問題;二是展示違規素材對嚴格遵守規則的參展者是不公平的。因此,展示較多超厚素材的展品在外觀得分上受到影響。此外,展示超厚、超重素材的各個貼片紙均出現嚴重的扭曲變形,這也會影響到展品外觀的分數。

對于開放類展品而言,采用不同規格的貼片是很自由的。本次郵展出現了3種規格的貼片:采用标準貼片(23厘米×29厘米)的有14部;采用中規格(32厘米×29厘米)貼片的有6部;采用大規格(47厘米×29厘米)貼片的有2部。但是,貼片顔色還是應該選用白色或淺顔色的。《他們終身伴随我》選用淺藍色貼片,上面擺放五顔六色的生肖題材郵品,顯得很不協調。

本次郵展的開放類展品在外觀上總體感覺就是一個“擠”字,大多數作者盡可能在貼片上塞進更多的素材。這種情況不能怪罪于非集郵素材的加入,而是參展者制作郵集的經驗問題。有經驗的作者在制作郵集時會縱觀全局,他們會将一框内的所有貼片進行總體布局。經驗不足的作者往往一片一片地制作,單看并不擠,全部貼片裝入展框後就顯得擁擠了。

素材的布局也是不容忽視的,有經驗的參展者會将不同規格的素材穿插擺放,将集郵素材與非集郵素材穿插擺放,讓貼片顯得很豐富。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讓集郵素材在貼片上唱主角。如果非集郵素材“搶戲”,那一定不是一部出色的開放類展品。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