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方寸之間銘記百年輝煌

方寸之間銘記百年輝煌

時間:2024-11-07 07:30:45

2018年是中央美術學院的百年華誕,這個紀念日不僅屬于美院的全體師生,也屬于每一個為中國美術及美術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藝術工作者,是中國文化發展曆程中曆史性的一刻。

提到中央美術學院,想必很多朋友會想到《愚公移山》《開國大典》《地道戰》《人民英雄紀念碑系列浮雕》等耳熟能詳的名師名作,抑或天安門領袖像,政協會徽,第2、3、4套人民币,“金鑲玉”奧運獎牌,上海世博會展陳裝置,APEC會議國宴餐瓷以及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标識等一系列重大國家項目。作為一所有着百年辦學曆史的國内最高美術學府,中央美術學院始終觀照現實、服務人民,以高度的曆史責任感和豐沛的藝術創造力,投身民族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出無數令人難以忘懷的經典藝術形象,引領着中國美術和美術教育事業奮進前行,孕育造就了一大批藝術大師和高端藝術人才,逐步成長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美術學院。

在國家對美術、文化事業高度重視的新時期,國家一系列文化工程蓬勃展開的新階段,2018年4月1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央美術學院建校一百周年》郵票一套1枚。這套郵票是由中央美術學院劉剛教授及他的助手楊佳成設計的。劉剛教授現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五工作室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曾任中國嘉德藝術總監。楊佳成現為平面設計師、插畫師,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視覺傳達專業,作品曾獲2017年Hiiibrand國際插畫大獎。劉教授談到,“此次我們的設計團隊進行了激烈的頭腦風暴,最終采納了極簡方式這一方案。從以徐悲鴻院長的成立獻詞為背景,美院匾額為主圖等多條設計思路中衡量尺幅大小,研究讨論,最終選定了現在的圖樣。以寫實的标志性建築傳承藝術脈絡,凝練美院精神。”

劉教授說,《中央美術學院建校一百周年》郵票采用膠雕套印的印刷技術,背景選用以紅色漸變為底,中央美術學院百年發展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作為核心圖形從背景中透出。四座建築獨立而富有連續性,向我們講述着各個時期的美院故事。形式莊重大氣,以影印結合線描的虛實感,線面性,構建出美院百年的曆史脈絡,見證一代代美院人的成長足迹。

郵票背景圖案左側是1918年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導成立的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前身),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所國立美術教育學府,開創了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新紀元;中間是1938年誕生于抗日戰争烽火中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華北大學三部前身)美術系,翻開了黨領導人民美術教育的新篇章;右側是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和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合并後于1950年成立的中央美術學院,開啟了新中國美術和美術教育事業的新時代;模糊而堅實的一座座老美院讓我們感覺到時光賦予她歲月的痕迹和無上的光榮。郵票圖案中金色線描設計的是2001年遷入的新校址,即現在的望京校區,這一處理手法有着響應國家“亮出天際線”行動的寓意,展示了中央美術學院即将迎來的輝煌時刻和清晰可見的卓越成就。

郵票圖案左上方的金黃色“100”标志,意喻中央美術學院建校一百周年這至關重要的一年;紅、黃兩色形成鮮明對比,象征着這一曆史性的時刻正如火熱大地的一縷光明,賦予這所百年學府新的生機與活力。毛體字校名和标準英文校名“CentralAcademyofFineArts”橫貫其中,左側還輔以英文校名的簡稱“CAFA”和年份“1918-2018”。如此處理這些設計元素,目的是突出主旨,以簡潔凝練的手法,彰顯鮮明的當代藝術表達新特征,同時寓意學校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砺奮進、繼往開來,用實際行動不斷擦亮“金字招牌”。

郵票圖案整體上豐富飽滿,色彩喜慶兼素雅,恰如其分地體現了這所藝術殿堂的曆史滄桑感與莊重感,以及美院百年校慶的喜慶氛圍;細節上錯落有緻、娓娓道來,仿佛正在真誠地向觀衆講述着這裡的人與事,充滿了情感與熱度;結構上則是由後至前、層層遞進,表達了對中央美術學院美好未來的期待與願景。

美院師生将他們對百年校慶的自豪與期待,融入這枚小小的郵票之中,秉承“盡精微緻廣大”之校訓,堅守“注重使命、崇尚學術、尊重人才、兼容并蓄”之理念,以高度的曆史責任感和豐沛的藝術創造力,投身民族獨立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弘揚中國精神,塑造中國形象,孕育藝術大師,培養藝術英才。如今,中央美術學院正朝着全面建成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美術學院的目标奮進前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鍊接:

中央美術學院簡介

中央美術學院是教育部直屬的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校,是中國最高美術學府和世界著名高等美術院校,其百年發展曆程與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命運緊密相連,為中國美術和美術教育事業發揮着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

曆史沿革

1918年,中央美術學院前身——中國第一所國立美術教育機構——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誕生,開創中國現代美術教育新紀元。抗戰爆發後,學校南遷至湖南沅陵、雲南安江、四川璧山等地輾轉辦學。

1938年,中央美術學院另一個前身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成立,藝術家們以救亡圖強為己任,一手拿槍一手拿刻刀和畫筆,投身民族解放事業,翻開黨領導人民美術教育的新篇章。

新中國成立後,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和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合并,正式定名“中央美術學院”,開啟新中國美術和美術教育事業新時代。毛澤東題寫校名,徐悲鴻為首任院長。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開辟與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相适應的高等美術教育發展新天地,建構起多學科、大美術的辦學格局,以深度國際化與高度自主性并重的姿态,跻身世界著名高等美術院校之列。

名師名作

一百年來,學校形成了一支蔚為壯觀的中國最頂尖藝術人才隊伍,創作了一大批中國美術史上的不朽經典和鴻篇巨制,成就了中國美術和美術教育事業的高峰。

國立北京美術學校創辦之初,陳師曾、齊白石、黃賓虹、林風眠、常書鴻、龐薰琹、聞一多、朱光潛等衆多藝術大家在此任職,郁達夫、周作人、謝冰心等一批頗具影響力的文藝界人士也曾在此任教兼課。

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集中了江豐、胡一川、力群、古元、王式廓、王朝聞、羅工柳、彥涵、張仃等一大批懷抱革命理想和追求光明的進步美術家。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美術學院陸續彙聚了衆多思想活躍、德藝雙馨、具備深厚人文素養的美術創作和教學研究大家,包括徐悲鴻、蔣兆和、吳作人、董希文、李可染、葉淺予、李苦禅、吳冠中、李桦、滑田友、劉開渠、王遜、侯一民、靳尚誼、詹建俊、朱乃正等。

教學研創

學校現有造型、設計、建築、人文4大學科闆塊,設中國畫學院、造型學院(含油畫系、版畫系、雕塑系、壁畫系、造型基礎部)、人文學院、設計學院、建築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實驗藝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8個分院,及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和附中。現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個本科專業、120餘個專業工作室和學術科研機構,以及《美術研究》《世界美術》兩本一類學術刊物。

近年來學校堅持立德樹人,重視基礎教學,推動主題創作,緻力建設學科交融互通、傳承創新并重,兼具文化高度、學術深度、影響廣度的現代美術教學研創體系,探索高端藝術人才培養模式。以鮮明的中國特色、高水平的教學研創成果,赢得國内外美術及美術教育界的高度贊譽。2017年學校美術學、設計學兩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成為全國唯一一所兩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的藝術高校。

社會服務

學校堅持立足社會實踐開展思想引導與藝術教育,以彰顯時代的藝術創作和服務社會的設計成果,發揮藝術服務人民的獨特作用,為“關注現實、服務人民”的辦學傳統賦予新的時代内涵,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文化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近年來,學校承擔天安門巨幅領袖像繪制、黨和國家功勳榮譽獎章設計項目,完成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視覺系統與獎牌設計、2010年上海世博會展陳設計、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申辦标識及主标識設計,完成殲-10戰鬥機塗裝、神舟11号宇航員地面保暖裝置設計,以及少數民族自治區成立慶典中央代表團賀禮設計。學校積極開展“一帶一路”戰略研究與文化服務,在國内外舉辦多場當代藝術學術交流,策劃組織“歡樂春節·藝術中國彙”,完成越中友誼宮大型壁畫創作和國宴餐瓷設計。學校積極服務地方建設,圍繞首都文化發展與城市副中心建設開展研究,完成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藝術公園及北京、鄭州、青島地鐵公共藝術設計,通過“藝術介入鄉村”參與新農村建設與傳統村落保護,開展傳統壁畫修複創作,服務非遺傳承與中小學美育,2016年學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