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與參展者交流是評審員神聖無比的工作

與參展者交流是評審員神聖無比的工作

時間:2024-11-07 07:14:37

圖1在國際集郵展覽中,評審委員會通常會在郵展的最後一天,安排評審員與參展者見面并進行交流。記得20年前,我剛擔任FIP評審員時,評審組的前輩們是這樣對我說的:“明天上午,穿上你的西服、系上領帶,到展框前去見那些參展者吧!”在他們看來,這種與參展者面對面的交流是一項神聖無比的工作。若幹年後,中國舉辦的國家級郵展也開始實行這種互動交流制度。因為,與參展者交流也是評審工作的一部分。

2018年5月13日上午,是常州2018第18屆中華全國集郵展覽(以下簡稱“常州國展”)評審員與參展者見面交流的時間。郵政曆史組的各位評審員悉數來到展場,他們将直面那些前來觀展的參展者和征集員,向他們轉達評審組對展品的評審意見以及今後改進的建議(圖1為郵政曆史組的評審員在集中讨論)。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不少參展者很早就來到了展場。

一、評審員與參展者的直面交流

郵政曆史類曆來都是郵展中展品數量較多的類别。評審員可能要面對35部5框或8框展品以及10部一框展品的作者,評審員們不得不分散到多部展品的展框前。

我接待的第一位參展者是來自江蘇的黃廣洲。他的展品是一框郵政曆史展品《晉冀魯豫邊區交通徽形郵戳》。相對而言,這是一部比較适合做一框的選題,雖然在處理和研究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該展品還是以86分獲得一框郵政曆史展品的最高分。這位作者喃喃地說:上次全國郵展也是得86分。我對這部展品以前是否展過以及當時的分數完全沒有印象,但相信上次他很可能沒有與評審員進行現場交流,否則他展品中的那些不足應該得到一些改進。

接下來,我們接待了一位北京的參展者。他的展品是《德國通貨膨脹時期函件郵資(1920-1923)》(其前言頁見圖2)。這部展品與長沙2014全國郵展中的一部展品的名稱和前言完全相同(圖3為長沙國展中同名展品的前言頁)。在預評前言時,就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關注。作者坦言,他的确是買了那部展品的大部分素材,後來雖然自己也補充了一些素材,但前言卻一字未改。評審員向這位參展者傳達的意見是,對于那些購買老展集的參展者來說,絕不應該按原樣展出,因為這種展品首先會被認為毫無個人研究,處理上也會受到影響,分數下降是必然的。

參照國際評審的通常做法,每部展品都是由小組内的每一位評審員分别打分,然後再集中讨論。若遇分歧較大的情況,就需要根據《規則》各陳己見,最後達成統一的意見(在大多數情況下,評審員們之間的意見是比較一緻的)。所以,一部展品的最後分數是由評審小組一緻決定的,評審員對參展者所講述的看法和建議,也代表了整個評審小組的意見。評審員謝偉景就是這樣代表評審組,對《新疆公文特色傳遞》展品的作者做了詳盡的分析,既肯定了成績,又指出存在的不足,使作者受益匪淺。比如,作者在前言中提到:“有三項嶄新的成果,為我首創。”謝偉景指出,這種寫法會引起評審員的特别關注,而當他們發現所提出的這些内容别人早已研究過,而作者隻是依照素材的現狀自己新提出了“免票封”“優惠封”“公文郵檢封”等三個不規範的名稱而已時,則對這種所謂的研究成果完全不認可。另外,該展品幾乎将所有的豎式信封橫向擺放,并展示了大量無效信息的複印件,因此得到郵政曆史類展品中的唯一的一個外觀3分。圖2

圖3

圖4

圖5地方郵政曆史是較常見的選題,這次共展出12部展品,占了1/3,其中不少為新作。《東北郵政史(1882-1932)》和《雲南郵政史(15881936)》就是第一次參加國展的兩部展品,雖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雲南郵政史(15881936)》的作者雖沒能前來,但雲南省的征集員來到現場,聆聽了評審員們對展品的意見,了解到該展品的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對時間斷代的處理、素材與所反映内容的邏輯關系、展品的名稱等。征集員表示會向作者傳達評審員的意見(圖5為該展品的前言頁)。希望該作者能全面了解該展品存在的較多不足,在今後展出時得以改進和完善。

二、展品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郵政曆史類評審組在評審中發現,有多部展品存在的問題帶有共性。因此,将這些問題利用媒體予以介紹,目的是讓沒機會到展場的參展者,或準備做郵集參展的作者引起重視。

1.時間段的标注

一部好的郵政曆史展品,在前言頁的标題之下,往往會有一個時間段的标注。這不僅可以讓評審員一眼便可知道展品所反映的曆史時期,還可以看出該展品在處理方面的邏輯性和完整性。可惜的是,不少作者并未認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在35部展品中,有10部沒有标注時間斷代。

2.前言頁中關于曆史背景的文字過多

評審員其實并不希望在前言中看到一種本末倒置的現象,即:用大量的篇幅談曆史背景,而對本應詳細交代的展品内容卻一筆帶過,使評審員不明白作者為什麼要做這部展品(目的性),以及他是怎樣在做這部展品(處理)。圖63.展品的研究對象不正确

雖然我們在曆次的郵展知識講座和文章中都反複強調過,郵政曆史展品的研究對象是郵資、郵路、郵戳以及郵政業務的發展,但我們仍然在不少展品中看到錯誤的研究對象的例子。比如,過多地研究實寄封上的郵票及其變體,描述一些無效信息、複制本就十分清晰的郵戳圖,且無任何文字說明。這種沒有目的性的處理,會讓評審員覺得參展者在知識方面有欠缺。

凡此類問題,評審員在與參展者見面時都會向他們一一指出。展場上評審員和參展者見面的時間,大約是每部展品平均5-10分鐘。在這個短短的時間裡,評審員不可能将展品中存在的所有問題一一指出、面面俱到。所以,參展者應該明白一點,評審員指出的可能隻是你的展品所存在的部分問題,而不是全部問題。

三、評審員與參展者的另一種交流

每次全國郵展能到現場聆聽評審員點評的參展者隻是少數,各省郵協的征集員也不能全都前往,也許他們還有一些其他類别的展品也需要同時聆聽。那些自己的展品存在問題的作者,還有沒有其他途徑了解自己的問題所在呢?回答是肯定的。2014年韓國郵展中,一位未能親臨現場的美國參展者,通過書信方式向身為組長的澳大利亞評審員詢問,該信就是轉給我,并由我來回複的。這也是評審員與參展者交流的一種形式,但這種情況是不多見的。

真是無巧不成書,就在常州國展結束後的兩個多星期,一位在微信中和我讨論旅大解放區實寄封的郵友給我傳來一張獲獎證書,上面寫的是《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保密信箱》展品獲銅獎。他說:“這部展品雖然隻獲得銅獎,但我還是非常高興。因為這是我自己編的,從中得到快樂和享受。”而當時竟把我驚得差點說不出話來:“真沒想到這部展品是出自你之手!”在常州國展中,這部展品的确太有名了,因為它是全場336部展品中的最低分,唯一的一部60分,也幾乎是曆屆全國郵展上郵政曆史類展品中唯一的一部銅獎。這是一部什麼樣的展品呢?為什麼獲得如此的低分呢?原來,該展品講的是一段從未有人講過的郵政通信曆史:“文革”期間,因中蘇邊境緊張的形勢,東北農墾總局所屬的六個農場改建制為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為通信保密的需要,通信地址分别冠以“建”字、“設”字、“鋼”字、“鐵”字、“邊”字、“防”字六種信箱。該展品就是講述這些不同的保密信箱的使用。聽起來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故事,但為什麼會得到如此低的一個評價呢?讓我們來看看它的素材吧。

圖6的貼片展示了2件保密信箱實寄封,其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地址均為黑龍江虎林縣鐵字401信箱。可惜,這不是郵政曆史展品的适用素材!明明是郵政信箱的收寄封,為什麼不是适用素材呢?原來,郵政曆史展品的适用素材必須是去研究那些在郵寄過程中産生的信息。也就是說,當你把一封信投入信箱後,到收信人拿到手之前,由郵政部門在封上所産生的所有印記和信息(如各種戳記、簽條、郵政批注等)才是有效信息——具有這種有效信息的郵品,才是郵政曆史展品的适用素材。而這部展品所研究的對象,全部都是在投入郵筒之前,寄件人的私人信息(手書××信箱),作者所利用的全部都是無效信息。全集如此,它能被認可嗎?

就在本文截稿的前一天,這位可愛而認真的作者又發短信告訴我:保密信箱還有師及以下單位的信箱10種,分别為“加、強、宣、傳、準、備、打、仗、戰、鬥”,可惜自己還缺2種。我問他:你認為如果都收齊了,是不是分數會高于60分呢?他好像很興奮地告訴我:我如果收齊了,就可以做8框了。他還告訴我,國内還有兩個人也正在朝這方面努力。他希望我能繼續指導他,并同意我把這些内容發表在媒體上。為了讓與他一樣的有熱情但基礎知識欠缺的作者在選題之前便能明白他們的選題和素材是否适合做一部郵政曆史展品,我決定把我們之間的通信内容發布出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