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牛奶繼續倒進大海?

牛奶繼續倒進大海?

時間:2024-11-07 12:14:02

摘自《企業管理》

牛奶倒進大海”是我們這些在短缺經濟年代出生的人經常批判的經濟現象。其實,生産過剩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我們每年都會收到不同産品過剩的新聞,隻要“多收了三五鬥”,就一定“谷賤傷農”。比如香蕉隻能喂豬,白菜又爛在田頭……等等。大蒜則因為價格“坐過山車”數度成為“頭條新聞”。蛋糕、果汁之類保鮮要求高的商品就更嚴重,經銷商每天都要倒掉一大批,隻是我們沒有看到扔進或倒入大海,廠家設計的售價當中就有很大一塊是用來攤銷過期産品損失的。

過氣的新車

早在1923年,創造了“大批量生産”的福特汽車可以放心地“一口氣”生産出210萬輛T型車的底盤,而且牛氣沖天地交給用戶一份64頁的《問答錄》以指導車主解決可能存在的140個困惑和麻煩。90年過去了,代表“裝在汽車輪子上的美國”的底特律已幾近荒蕪,消費者早已不滿足于“多胞胎”的T型車。福特的生産線上,裝配工的平均周期時間從515分鐘最終縮短到1.19分鐘,那又怎麼樣?你高效生産出來的性價比極高的車仍然沒人要,至少不會是幾百萬人同時要你的車。福特隻有一個選擇:報廢一部分。

全球範圍内有超過一千個“新車”聚集地,專門用來堆積賣不出去的舊款車。這些賣不掉的汽車放在“廢品露天庫”相當于進了“停屍房”。大量的僵屍車堆積在露天停車場,幾年中任由風吹日曬,最終作為一堆廢鐵處理掉。2017年我國機動車整體銷量約2800萬輛,乘用車銷量約2400萬輛。但是,有些汽車企業有的款式和車型根本賣不動,有些汽車甚至從年頭賣到年尾還趴在那兒。目前全世界有100億輛适合上路的汽車,但并非“地球人都知道”,更不是地球人都需要的。賣不出去的當然是報廢,報廢的辦法之一是拆解零部件賣給修配廠,報廢辦法之二是權當二手車賣掉。你看到二手車市場熱賣的0.1萬公裡的準新車,就有相當一部分是庫存車轉給二手車渠道的。

有人會問,為什麼不降價處理?如果這些過氣的“新車”降價了,其他的新車也必須跟着降,惡性循環,豈不市場大亂?這就是“牛奶倒進大海”的邏輯。

豐田依然被“困”

日本企業比較早地關注到這個問題,他們率先提出了“零庫存”的概念。雖然最初的意圖并非為了解決終極問題——精确對應需求,但他們深切地感知到“大批量生産”車企的緩沖元素(額外的供應、額外的空間、額外的加工、額外的存儲、額外的員工)以及因為這些元素帶來的巨大浪費。他們痛下決心,向庫存(包括供應庫存、在線庫存和銷售庫存)宣戰。

以豐田為代表的日本企業提出了著名的“消滅一切浪費”的口号,并指出了“七大浪費”(搬運的浪費、庫存的浪費、動作的浪費、等待的浪費、過量生産的浪費、過度加工的浪費、次品的浪費),其中有三項屬于“過猶不及”的範疇(庫存、過量生産、過度加工)。日本管理專家談及庫存總是帶着一種十惡不赦的口氣,因為庫存不隻是占用資源,它會造成下遊流程額外的移動和整理帶來的時間損失,更主要的是它使整個生産系統的均衡化遭到破壞,生産的總時間長度超出生産節拍時間,導緻無法在計劃時間内快速交貨,進而幹擾新的訂單。

豐田汽車不僅自己“讨厭死了”不必要的冗餘庫存,還把自己的“零庫存”理念往上推到了供應商那邊。供應商顯然不願意接受上遊生産廠的各種要求,“我自己的事情怎麼做是我自己的事情”“隻要我的性價比符合要求”。但是,豐田硬是插手了供應商的整個物流體系,包括在線物流,往上一步步地倒逼整個行業走上精細化管理的軌道,共同科學面對終端客戶需求。

豐田對于下遊的經銷渠道也是共生共榮的。以豐田“花冠”品牌日本國内的渠道商為例,花冠渠道商體系是豐田公司的一個組成部分,往下展開有78個經銷商,每個經銷商有17個左右的銷售點。統一進行含有60門課程的銷售培訓,包括産品、訂單、财務、保險和數據調研等,最終必須能為車主系統解決問題。銷售人員挨家挨戶拜訪客戶,了解客戶的家庭結構、用過幾輛車和多少年、什麼品牌和規格、家裡有多大的停車空間、家中有幾個孩子、所有家庭成員用這些車做什麼事、什麼時候需要更新汽車等等。根據調查到的用戶信息,向客戶提出新車型的性能标準,供客戶選擇。待确定了下一輪拜訪的時間,就會帶去一輛樣車給他演示。如此細緻的服務,目的是獲得直接用戶訂單。豐田根據訂單組合,然後交給工廠做生産計劃,再将計劃分享給零部件供應商。

僅僅是一手訂單還是遠遠不夠的,豐田憑借準時化生産,可以做到兩個星期交貨,多數西方汽車企業則需六個星期甚至三個月才能拿到車。獲取精準訂單的能力再加上敏捷制造的能力,才能打出組合拳,完美達成客戶所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