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肥肉

肥肉

時間:2024-11-06 06:10:02

肉形石,藏于台北故宮博物院我記憶中最早的美食,是蘇州一家工廠食堂裡的紅燒塊肉。

那家生産高頻瓷的工廠遠離蘇州城區,但我有三個舅舅都在那家工廠工作。其中的四舅,家眷都在老家,一個人住在工廠宿舍裡。小時候每隔幾個月,我會跟随我大舅或者三舅,到城北的公路邊搭乘工廠的班車,去看望我的四舅。我每次都很期待這樣的旅行,一方面瓷廠有酷似玩具的瓷品可撿,另一方面的原因純屬嘴饞,我最喜歡吃的是瓷廠食堂裡的紅燒塊肉。

食堂的菜譜被抄在一塊大黑闆上,紅燒塊肉通常被寫在第一排,有點領銜主演的味道。價格是五分錢還是八分錢,現在記不清了,反正不會超出一毛錢。那紅燒塊肉取材于豬肋條,其形其狀不同于家庭主婦們小鍋烹制的紅燒肉,食堂師傅把肉切成嚴格的長條形,雖然厚度隻有一厘米多,但由于長度和寬度都很可觀,看上去體積便也很可觀。這樣一塊肉,通常以肥肉為主瘦肉為輔,紅燒過後渾然一體,顯得晶瑩剔透、儀态萬方。它是食堂裡唯一有資格享受精美包裝的一道菜,每一塊肉配以一叢碧綠的青菜,用赭紅色的小陶缽隆重地盛放,一個個擺在長長的料理桌上。我至今記得在瓷廠食堂裡踮腳窺望陶缽的心情,唯恐排隊的人太多,它們突然消失不見。在我看來,那些陶缽裡隐藏着一片美味的天堂。

我不是一個美食家,隻能勉強算個肉食主義者。多少年來走南闖北,我最尊重的餐桌通常都端上了“肉”,那些餐桌的主人大多與我相仿,對肥肉有着渴望與之白頭偕老的深厚情誼。

在杭州和徐州,我吃到了最正宗的令人産生懷古之思的東坡肉;在長沙湘潭一帶,我品嘗過光輝燦爛的毛氏紅燒肉;在紹興,我吃到了鹹香可口的黴幹菜焖肉;在江蘇興化,當地的鹹豬頭肉成了我對這個地方最美好的記憶。最大的驚喜則是來自一個好友家的餐桌,每次去她家做客,都能吃到她家鐘點工特制的紅燒肉。這幾乎是一個奇迹,那個來自安徽的中年婦女,總體說來廚藝平平,獨獨把那一碗紅燒肉做得出神入化。

朋友圈裡現在很少有好吃肥肉的人了。據觀察,一部分人是從小不喜肥肉,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因為健康飲食的緣故,擔心肥肉進肚後,血脂與膽固醇會像水銀柱一樣升高。不知為什麼,我對後一類朋友充滿憐憫。我若批判他們無趣,他們一定罵我無知。但我認為飲食放棄肥肉,就像文學放棄詩歌,放棄的都是傳統,這其實不一定是健康的做法。

(林冬冬摘自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肥肉》一書)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