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發展電子校務 助力我國教育信息化

發展電子校務 助力我國教育信息化

時間:2024-11-06 03:22:43

文/王嘯宇王燕劉邦凡

摘要:我國大多數學者對于電子校務的研究視角主要是從高校方面進行論述,對于電子校務在整個教育體制中的普及方面研究較為缺乏。本文從電子校務的概念出發,對比國内外各教育階段電子校務應用情況,闡述發展電子校務的重要性及意義,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各階段應用電子校務的措施。

關鍵詞:電子校務;教育信息化;教育體制;資源銜接

1、我國各教育階段電子校務發展狀況

電子校務是在電子政務背景下提出的“教育電子政務”框架中産生的,亦可稱之為數字校園、網絡學校、教育電子政務、教育信息化。究其内涵,即校務的電子化,具體是指學校為突破時空限制、加強校務管理、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師生、加強校際聯系而利用高新信息技術手段和數字集成技術,建立智能化、網絡化的校務平台并實施管理、運維和服務的過程。論其外延,電子校務聚合了教育信息化、電子政務、大數據挖掘、雲共享等多種因子,與此匹配的技術工程包括基礎網絡、信息資源庫、管理服務系統、教育鍊接系統、運維體系、教育資源共享工程、現代遠程教育監管系統等。與此同時,電子校務的輻射範圍很廣,涉及到學校教師、學生、校醫工作者、後勤集團、安保系統乃至校外群體,例如學生家長、贊助企業等。

近年來,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日益重視,電子校務在高校中的推廣普及成效較高,但在中小學階段,電子校務的應用發展稍顯滞後。總體看來,在國家大政方針上,我國目前尚缺乏統一自上而下時電子校務推行法案,在教育信息化普及和數字化管理方面缺乏統一标準的發展模式。

(1)電子校務在高校中發展迅速超前

自清華大學最先建立全國電子校務發展平台以來,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始終占據我國電子校務發展的“領頭雁地位”,成為我國校園網的堅強核心和骨幹力量。如今“校園數據中心”、“大學資源計劃URP”等詞語已經成為全國高校信息化的模闆,“數字校園”、“校園Wify”已成為電子校務建設的動力和目标。近年來,一些非985、211的地方高校電子校務發展也是蒸蒸日上,如火如荼。

(2)電子校務在中小學發展緩慢落後

與高校相比,中小學電子校務的發展在資金技術和重視程度上都有很大欠缺,教育數字資源供給、數字資源适配性、中小學與高校之間的信息轉移鍊接技術方面亟待加強。形成一道難以跨越的數字鴻溝。首先表現在觀念上,校領導和教職人員的信息化觀念陳舊,發展電子校務的敏感度較低;其次反映在資金的投入上,很多邊遠鄉村地區的中小學校電子校務發展嚴重缺乏資金保障;第三,在技術設備方面,校園骨幹網性能不佳,網絡覆蓋面狹窄,信息資源共享性差,數據服務網絡方面規劃不統一,信息孤島嚴重,由于忽視教育軟件的開發,數據安全體系尚不完善,從而阻礙了中小學普及電子校務的積極性。總體看來,我國中小學電子校務的發展形勢嚴峻而急迫。

2、我國各階段教育普及電子校務的必要性

2.1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我國90後出生者大都經曆了頻繁更換學号,學籍檔案轉接次數太多、程序太繁瑣的問題。因此做好中小學之間的檔案銜接至關重要。時至今日,令人可喜的是,我國中小學電子學籍系統已經施行。2013年底,教育部推行全國聯網計劃,采用全方位信息化管理模式對學生的學籍注冊、檔案管理、學籍異動、升級、畢業、成長記錄等各項流程實施數字化管理。2015年,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邁入新階段,教育部向全國中小學生正式發放了屬于各自的學籍号,這一方面有利于各學校更好的對學生的管理和服務,同時也方便了學生的升學、轉學、畢業時檔案的轉接。筆者相信此舉産生的經濟效益、管理效益、社會效益也将與日俱增,有目共睹。

2.2不同教育階段中應用電子校務的意義

(1)對于教育系統管理方面,在中小學推行電子校務有利于推動學校行政管理職能的發展,促進行政組織結構設置的扁平化、合理化、管理決策的科學化、柔性化。一方面,通過電子校務,實施數字化管理,使學校的各項流程更加開放透明;克服時間和空間乃至多校區分散管理的障礙,提升學校效率。另一方面,通過電子校務外聯網和校外訪問功能,可以使學生更好的與外校随時随地溝通交流,加強學校、家庭、社區的相互合作,對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最終促進優勢資源在整個教育系統的自由湧動,激活整個教育體系的發展創新。

(2)對于學校知名度方面,一個學校電子校務的發展水平集中反映了學校的綜合實力及核心競争力,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學校網上平台建設的形象深刻影響着學校的招生入學率和學校的對外影響力。

(3)對于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電子校務的實行有利于提升師生的綜合素質。一方面,通過改進基礎網絡與應用系統,教師能夠擺脫刻闆的傳統教學方式,走向個性優化的多媒體教學。通過對教師的信息化培訓可以豐富教師知識技能。另一方面,依托電子校務平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時間自由的在線讨論與學習,及時向教師提出教學意見和建議,從而促使教學模塊的改進及教學内容的完善。

3、電子校務助力各階段教育信息化的措施

實現國家教育信息化,各教育階段的學校必須普及電子校務。為此,國家教育部首先應倡導“互聯網+電子校務”的發展理念,制定宏觀的電子校務發展政策規劃和标準體系,健全相應法律法規和約束安全機制,建設覆蓋全國各教育階段的學生、教師、學校經費資産及辦學條件的完整數據庫,并适時調整更新。打造物智能化的教育生态系統,完善的教育智庫體系以及教育資源雲服務體系。建立發達完善的教育城域網,實現省際乃至全國範圍内高校與中小學校的寬帶網絡互聯互通。同時我們也必須明白,實施電子校務的主體是處于各教育階段的學校,為此各級教育部門應結合地區實際,積極引導處于各教育階段的學校加以落實。

3.1推廣“互聯網+電子校務”理念

理念是實踐的先導,推進教育理念變革是實現電子校務飛速發展的先決條件。“互聯網+”已成為國家戰略,“互聯網+電子校務”更應緊跟步伐,在各教育階段得到普及落實。為此,各教育階段的學校均應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需求為導向,以學習者的體驗為核心,重點突出教學教務管理、學生管理、校園管理,打造智慧校園。

3.2引入先進的技術操作實踐

(1)各教育階段的學校均應首先做好自身定位,制定電子校務的發展目标,以雲計算、物聯網為技術支撐,利用SOA技術和流程再造技術,進行階段設計,建立并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和網上信息交換平台、進一步開發和升級教務教學管理系統、學生服務系統、雲教室平台等;以校務為中心的辦公自動化系統、人事信息管理系統、檔案管理系統、外事管理系統、郵件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經驗積累平台、學報稿件管理系統;以校園生活為中心的智能植被灌溉系統、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智能安防系統、校園手機一卡通、智慧圖書館等。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應用,因此學校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利用這些平台,實現與教師、教務乃至後勤服務的互動,提升信息資源的利用價值。

(2)各教育階段的學校特别是高等院校應積極開發自己的校園App,運用互聯網技術加強課程體系的創新,使得學生隻要下載一個手機APP便可以随時随地浏覽教育資源網上學習慕課、翻轉課、微課,推廣手機SIM卡綁定銀行卡代替校園一卡通的職能。此外,各教育階段的學校特别是中小學應建立與校外連接的端口,與外部教育資源共享及銜接。

(3)各教育階段的學校應該自覺更新觀念,開拓思維,探索與市場機制的緊密結合。在籌措資金方面,應積極利用新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力量獲得社會成員的廣大支持,通過宣傳引導吸引企業和民間資本的投入,為電子校務建設争取足夠的資金,同時要做好資金合理分配,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價值。

3.3加強縱橫甄别與試點推廣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成熟,不僅靠政府的單方面推動,更源于大學、科研機構、民間力量的整合;因此各級教育部應起帶頭作用,積極對各級各類教育單位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縱橫對比、估計預測,加強分析甄别,推薦電子校務發展優秀的案例,為各地電子校務的發展作出典型示範,提供借鑒經驗。同時國家每年應遴選一批覆蓋不同地區、不同學段、不同類型、不同應用模式的示範點,組織專家重點指導,培育一批能夠發揮示範輻射帶動作用的骨幹學校、教師、課程,加以推廣。

3.4注重高校與中小學校的銜接

教育信息化的實現,不僅要靠高校電子校務的普及和發展,更要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家長和社區公衆的重視和參與做起,結合不同學段各有側重的發展,并做好各教育階段的銜接,小學的電子校務發展應側重教務教學管理、行政管理和安全運維管理。高中與高等教育的電子校務發展設計更為廣泛,包括黨群管理等。為此,需要在中小學之間、中小學與高校之間建立完善的“數據傳輸交換平台”,例如通過學籍管理系統,做好學生升學就業的自然銜接,同時各教育階段的學校還應做好與教育局域網乃至遠程教育的銜接,最終使得中小學與高校之間,學校與局域之間形成完整的電子校務發展體系,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參考文獻:

[1]靳海亮,高井祥.加快高校電子政務建設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6(2)110-110.

[2]張元甯.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思考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02:11-12.

[3]耿幼平,楊旭,樊春.做好運維工作促進電子校務應用系統開發[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S1:321-323.

[4]張偉芳.Web3.0環境下我國高校電子校務發展與應用研究[D].燕山大學,2015.

[5]于凱峰.高校發展中電子政務重要性探讨[J].現代商貿工業,2013,03:172-173.

[6]劉邦凡,羅白玲.試論政府電子治理[J].電子政務,2005,12:7-13.

[7]劉邦凡.省級地方政府電子政務建設與管理分析[J].電子政務,2005,Z4:99-113.

作者簡介:王嘯宇,碩士,燕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王燕,碩士,河北科技師範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劉邦凡,博士,燕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