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體驗完騎摩托車在沙丘之間馳騁,享受到了風馳電掣的驚心動魄,我又騎上一匹小駱駝,跟在了長長的駱駝隊後。
随着駱駝行走的節奏一起颠簸搖晃,耳畔響着清脆的駝鈴。看着前面一個個清晰的駝蹄印,我默默地想,會不會有個是張骞出使西域留下的呢?黃沙無情,歲月更是如此,掩埋了一切,卻掩埋不住曆史,掩埋不住文化,掩埋不住絲綢之路的光芒。
“敦,乃大也;煌,乃盛也。”敦煌,茫茫戈壁灘上一個區區小鎮,竟取了這樣一個“盛大輝煌”的名号。當年的她,的确也配得上這個稱号。據說絲綢之路興盛時,元宵節觀燈,熱鬧場面長安第一,敦煌第二,揚州排第三。如果把絲綢之路比作一條長長的飄帶,那麼敦煌一定是這條飄帶上最璀璨的明珠。的确,通往西域的路在敦煌分成兩條,敦煌是絲綢古道的交彙點。
随着絲綢之路的興盛,佛教也傳入了中國。從遊曆僧人樂僔開鑿第一個佛窟以來,陸陸續續曆經一千多年的時間,在1700多米的崖壁上,古人用自己對佛祖的虔誠,在這茫茫戈壁上,在這漫天黃沙下,築成了大大小小700多個洞窟,4萬多平方米壁畫,2千多尊雕塑,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莫高窟。這是信仰的力量,唯有心中無限的虔誠,才能築就這麼精緻、一絲不苟、氣勢恢宏的作品。
沒來莫高窟之前,我印象中的莫高窟壁畫是斑駁的,佛像是破碎的。我站在莫高窟的面前,與最早已距今1600多年的佛像對視,每一尊佛像都像被賦予了生命,眼睛含笑,嘴角微微擡起,嘴唇豐滿,形态逼真。而壁畫是出人意料的清晰精美,各種天然的顔料曆久彌新,仿佛時間在此凝固,一代代能工巧匠昨天還在此鑿打、描畫。每一個洞窟的建築形式、壁畫與雕塑都是一個佛教裡不同的故事,古人豐富的想象力,神仙一般的巧手,白玉一樣虔誠的心,莫高的力量,神秘的力量。
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讓敦煌的光芒黯淡了。王圓箓,對莫高的功過是非,已由世人評說了千遍萬遍。敦煌是中國的,任何人無法劫走,因為劫走的隻是物體的空殼,敦煌千年的曆史,絲綢古道的文明,隻會随着強盜們得意忘形的大笑而讓更多的人理解其中的内涵,那份燦爛的華夏文明又得到了發揚光大。
敦煌的文化,古國的文化。莫高像一部深刻讀不完的大書,回味悠長。除了對其中智慧的贊歎,給人留下更多的是思考。
你是那仙女下凡時不小心從纖細的腰間飄落的彩帶嗎?又是誰那雙巧奪天工的手一針一線将你繡在這朱紅色的錦緞上?
你是那雨過天晴久久不肯離去的彩虹嗎?又是哪位畫家用飽滿的彩筆,渲染了萬裡江山?
你是那千千萬萬彙聚起來的五彩夢幻,你是那熱情點燃的熾熱火焰……燦爛的張掖丹霞地貌,像一個用美麗編織的謎,神秘,偉大。
仔細地端詳張掖的每一座山,有棱有角,中間點綴着玉飄帶一樣的色彩。仿佛是造物主在原本朱砂的顔色上又用畫筆添加了一些其他色彩,還采用了美術中常用的漸變色的規律,多像美麗少女舞動的裙擺啊,絢麗斑斓,靈動飛揚。
太陽漸漸西沉,染紅了天邊潔白的雲朵,此時的群山,在夕陽的照耀下,愈發地熱烈,所有的色彩,仿佛在一起,被熊熊的烈火蒸騰到空中,凝練交織成一個燦爛的世界。此時此刻,我站在群山之中,已經分不出是現實還是夢境,或許它本身就是這樣一個夢,讓人們睜大眼睛,沉醉其中,在不得已離去時嘴裡還說,再看兩眼,再看兩眼。
陝西、甘肅、青海三個省,西安、蘭州、敦煌、嘉峪關、張掖、西甯六個市,行程7千公裡,曆時11天,媽媽一個人陪我辛苦地走過。媽媽,謝謝你,給了我一次這麼精彩的旅程,這些寶貴的經曆與體驗,我會永遠珍藏在心中。餘秋雨把體驗絲綢之路稱為“文化苦旅”,我走過了,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