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解構傳統與重構當代

解構傳統與重構當代

時間:2024-11-03 03:32:08

他是江蘇藝術基金《創新型手工印染人才培養》研修班的學員,他是來自教育一線的高校教師,他熱愛傳統手工藝,也熱衷于繪畫與設計,他叫王銀明。

他是中國首屆藝術碩士(MFA),江陰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服裝設計專業帶頭人,江蘇省高水平骨幹專業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負責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015江蘇省優秀服裝設計師;2016年王銀明創意工作室獲“江蘇省十大服裝設計機構(中心)”稱号,現為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會員、中國流行色協會會員。他的美術與設計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市級重要賽事中獲獎并被官方機構收藏,指導學生參加全國、省級設計大賽頻獲金、銀獎。中國畫《花語系列》1

中國畫《花語系列》2

中國畫《衣語系列之開門紅》書畫情結

對于從事藝術設計的人來說,總有一絲回歸傳統藝術的情結。在教學之餘,王銀明堅持繪畫創作,筆耕不辍,多幅美術作品在意大利、國内官方美術館展出。在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攻讀藝術碩士期間,曾受李超德教授繪畫的影響,創作了一些唐風遺韻的《仕女圖》作品,現任江蘇省美術館館長、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惠泉先生在《古典與浪漫的遊離——談王銀明的人物畫創作》一文中這樣寫道:“從技法上來看,他重視繼承傳統,筆墨簡約随性,寥寥數筆就把人物的發式與神韻刻畫的栩栩如生,設色明淨淡雅,作色則不拘泥于随附造型,水色交融,帶有一氣呵成的暢快筆意,形成兼工帶寫、舒緩閑雅的格調,完整地展現出唐風遺韻的華美氣質,表達了極大的靜美與心靈自由,形成具有當代筆墨意趣與審美傾向的中國畫藝術形态。”

近年來,王銀明将中國曆代服飾的形制做一個系統的梳理,通過與當代主題繪畫的組織表現形式相結合,通過水墨表達創作了一系列《衣語系列》作品,這些作品試圖在探究當代中國畫的新圖式,受到了書畫界前輩的廣泛關注。著名畫家、蘇州大學藝術學院袁牧教授在《讀王銀明的<衣語系列>》一文中提到:“他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巧妙地運用了現代藝術構成圖式與新水墨形象進行巧妙地改革創新,筆墨随性自由,從具象到抽象,表現出單純而豐富的圖式,營造渾厚的文化意境”。課堂教學

2016服裝設計作品

《心迹》與《遊觀》系列教學為先

在如今高校評定職稱重視科研成果的大環境下,許多教師熱衷于搞“學術”而輕“教學”,而王銀明始終将“教書育人”放在首位,他堅持認為教師崗位“教學”是本位,與科研也并不矛盾,隻有用心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才不愧于教師的天職。由此,他帶學生做企業項目,認真備課從不馬虎,積極參加全國、省級教學競賽與學生畢業設計評比并多次獲得二等獎,多項教學成果獲學院一等獎。教學之餘,将主持企業的設計項目整合成教學資源,主、參編出版項目化教材4部,被國内多所服裝院校廣泛使用。

設計曆程

由于工作生活在紡織服裝産業發達的江陰市,服務地方經濟成為地方高校的光榮使命,王銀明長期擔任海瀾集團、江蘇陽光集團、福斯特等大中型服裝企業的高技能人才培訓講師,與此同時,也為地方中小型企業從事品牌産品研發服務。2015年王銀明被江蘇省服裝協會、服裝設計師協會授予“江蘇省優秀服裝設計師”稱号,2016年王銀明創意工作室憑借作品《LESSISMORE》、《MOREISMORE》獲評“江蘇省十大服裝設計機構(中心)”稱号。

藝匠手作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服裝款式設計已經出現“瓶頸”現象,從1947年克裡斯汀•迪奧(ChristianDior)推出的“NEWLOOK”開始,以各式“字母型”與“仿生型”命名的造型設計便如雨後春筍般在國際時尚舞台上被演繹着,在上世紀的50年代,哪怕設計師将裙底邊提高到離地40厘米,便會使歐洲社會一片嘩然。但在21世紀的今天,這樣的現象均已不複存在了,服裝界展現給大衆的大都是“同質化”或“怪誕化”,這幾乎成為成衣市場與院校畢設的代名詞,這也是王銀明一直思考如何突破服裝“殖民化”的問題。

在全球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有責任、有情懷的設計師在不斷探索本土文化印迹,湧現出如“無用”、“弄影”等民族原創品牌。傳承、創新與解構中國傳統手工裝飾工藝為現代設計所應用成為熱點,由文化自信向彰顯文化自覺的自然轉換成為一股思潮,喚醒當下設計師的創作訴求。

學員與姜平老師合影

将拼圖與木版年畫結合的服飾設計

刻版

藍染作品《歡樂的世界》

刷桐油

紮染作品《海納百川》由江蘇藝術基金立頂資助,金陵科技學院主辦,江蘇華藝集團協辦的創新型手工印染項目正是基于此展開研究與實踐的,王銀明成為這個項目班的學員,在聽取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吳元新大師,南通紡織博物館副研究員、江蘇工院文博館特邀研究員姜平老師的講座後,深感中國藍染文化的博大。在圍繞“傳承與創新”的學術讨論中,王銀明提出了“當下繼承和發揚中國藍染工藝更需要‘藝匠’精神”,藝,即當代設計美學趨向;匠,為匠心與精湛工藝。”以“藝匠”精神踐行中國傳統手工藝,将傳統活化,設計出既體現當代潮流,又有民族與傳統韻味的優秀作品。

在創新印染班的學習期間,學習氛圍非常好,由于大家來自不同專業的設計領域,會産生許多跨界的想法,華藝集團ODM設計總監林子老師根據大家的專業背景進行合理的分組,有服裝、文創、家居、地毯、裝置等五個組别,而且學員之間互通有無,交錯合作,這使得整個項目團隊活力俱增,通常是白天學習,晚上在工作室繼續讨論方案。

創新印染項目組還邀請了邢小剛教授講《造型基礎與創意》、江蘇省文化廳辦公室主任李川先生講《美國文化體制的架構與運作》、張秋平教授講《創新之路》等課程,均緊扣“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進行展開,引導學員進行設計創作。

在李卉教授的《創新印染産品設計》課程中,通過對模印圖案的實踐,使王銀明體會到手工圖案傳遞出不可複制的人性溫暖,他以“兔寶寶”紋樣進行拓展設計,時刻不忘李卉教授強調的“産品”概念,将單獨紋樣轉化為可無限延伸的四方連續紋樣,既可以作為單獨紋樣存在也可以作為印花拓展在服裝、家居、文創等産品上,這就極大地非富了設計的内涵與應用領域。

在南京雲錦研究所陳林老師的《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課程實踐中,王銀明分别制作了傳統紋樣與現代紋樣兩幅作品,在傳統紋樣的刻繪中,參悟傳統工藝的精髓,體會匠人對畫圖、斷刀、刻版工藝參數的界定。在現代紋樣的創作中,他以女兒平時畫的兒童畫形象搬進了畫面,取名為《歡樂的世界》,他将笨拙的大象,網紅的“馬雲”、小豬佩奇、貓咪、長頸鹿等卡通形象融入其中,通過音樂的符号元素将其烘托,營造出自然界歡樂的氣氛。項目組負責人劉素瓊教授看到作品後這樣評價:“這是學員們第一次嘗試做藍印花布,工藝學習時間很短,雖然在印染技術上還需提高,但在圖案設計方面已經跳出了傳統思路,呈現出新的、有愛、有故事性的面貌。”

解構傳統與重構當代是繼承與創新優秀民族文化的重大設計議題,它不是指引人們摒棄傳統,而是要在中國博大的傳統文化中尋求經典樣式将其與現代審美傾向相結合,從而構架符合當下時代特征的新作品。

随着創新印染項目課程的不斷深入,将于9月份在南京舉辦作品展,期待九月的秋分時節,看到既能立足于傳統,又能體現時代創新印迹的優秀作品。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