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關于汽車未來的八個量化預判

關于汽車未來的八個量化預判

時間:2024-11-02 11:14:04

面對變革的時代,業内專家如何預測汽車産業的未來?

當下,科技革命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互聯網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革命的集中爆發,使整個科技生态、商業生态、社會生态都在同時發生着深刻的變革。汽車行業在變革的時代中會塑造出怎樣的行業未來?

6月5日,2018(第九屆)全球汽車論壇在中國重慶開幕。《汽車觀察》雜志社作為此次論壇的協辦方,在論壇期間做了主題為“标定汽車産業的未來”的問卷調查和深度采訪,整個調查和采訪圍繞汽車産業變革最尖銳的8個問題展開。

問題1:全球汽車年銷量已超過8000萬輛,未來的峰值會是多少輛?

調查結果:41.67%的人認為,全球汽車未來的峰值在1億輛~1.5億輛之間。

目前,全球汽車年銷量已超過8000萬輛,對于其未來峰值的預測,專家衆說紛纭。同濟大學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産在接受《汽車觀察》采訪時指出,從全球角度來說,汽車産量會出現下降狀态。他認為,全球汽車年銷8000萬輛已經是一個峰值,後期不會再有多大的增長空間。

重慶小康規劃戰略總監白立剛則認為,全球汽車的銷量峰值應該在1億以上。在湖北省城市客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揚子江汽車集團總經理助兼總工程師雷洪鈞看來,未來全球汽車年銷量的峰值達到5億是沒問題的。

根據《汽車觀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33%的人認為,全球汽車未來的峰值是8000萬輛~1億輛之間;25%的人認為,全球汽車未來的峰值是1億輛;41.67%的人認為,全球汽車未來的峰值是1億輛~1.5億輛之間;16.67%的人認為,全球汽車未來的峰值是1.5億輛~2億輛之間;8.33%的人認為,全球汽車未來的峰值會達到2億輛。

問題:2.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未來銷量峰值會是多少?

調查結果:過半數人認為,中國汽車未來銷量的峰值會超過4000萬輛。

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其未來銷量峰值又會是多少?在朱西産看來,中國汽車的銷量在經過高速增長後可能會持續在3000萬輛這個高位上,但是高增長率會有所緩解。同時,他指出,也許随着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一些過去經濟不發達的地方,随着産業轉移,在經濟逐漸發展以後,汽車銷量也許會出現一些新的增長。

白利剛則預測,中國汽車未來銷量的峰值應該會超過4000萬輛。根據《汽車觀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6.15%的人認為,中國汽車未來銷量的峰值在4000萬輛内;53.85%的人認為,中國汽車未來銷量的峰值在4000萬輛或者以上。

問題3:汽車共享會讓汽車的總銷量發生什麼改變?

調查結果:53.33%的人認為,汽車共享會讓汽車的總銷量減少。

如今,諸如拼車、按需服務和多模式等新的出行概念,正在改變着汽車所有權的觀念。那麼,汽車共享會讓汽車的總銷量增加還是減少?在上汽依維柯紅岩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樓建平看來,汽車共享會讓汽車的總銷量上升。“因為汽車在未來不僅解決出行問題,它可能還是一個移動終端,會代替手機、電腦等的一些功能,所以這個需求會很大”。樓建平說。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蔡速平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無論汽車共享是否出現,汽車的銷售總量會一直增長。他的理由是:“第一,中國家庭擁有汽車的保有量并不大,雖然共享平台的出現會給老百姓帶來方便,但是很多家庭仍然想擁有一輛自己的私家車。第二,中國的城鄉差距太大,汽車共享覆蓋的還是少數地區,并且存在着停車以及安全方面的限制,大部分地區還是會以私家車出行的方式為主,汽車共享不會讓汽車的總銷量減少。”

根據《汽車觀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3.33%的人認為,汽車共享會讓汽車的總銷量增加;53.33%的人認為,汽車共享會讓汽車的總銷量減少;33.33%的人認為,并不能确定汽車共享對汽車的總銷量的影響。

問題4:誰能成為未來移動出行服務商的領導者?

調查結果:50%的人認為,車企與平台服務商兩者的結合,會成為未來移動出行服務商的領導者。

近兩年來,很多企業都開始參與到移動出行這塊大蛋糕中,那麼,誰會是未來移動出行服務商的領導者?車企、平台服務商、兩者的結合、抑或其他?

在蔡速平看來,未來移動出行服務商的領導者并不能由單一的汽車企業或者平台服務商主導。他認為,未來移動出行服務商應該是一個社會化的平台,這個社會化的平台需要車企、平台服務商一起來打造。“比如車企如果能把出行平台做地很好,就不需要跟其他平台合作了。不同的企業各自做有特色的東西,當新生模式誕生以後,企業根據自身的情況可以從産品、場地、資本結構等方面相互合作。”蔡速平解釋說。樓建平則認為,集成能力最強的公司會成為未來移動出行服務商的領導者。“首先要能夠集成所有的資源,然後才可能成為出行平台的引領者。”樓建平說。

根據《汽車觀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的人認為,車企會成為未來移動出行服務商的領導者;30%的人認為,平台服務商會成為未來移動出行服務商的領導者;50%的人認為,車企與平台服務商兩者的結合,會成為未來移動出行服務商的領導者。

問題5: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流動力會是什麼?

調查結果:純電動的比例不如預期高。随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前新能源汽車有純電動、氫燃料、混合動力、甲醇等動力系統,在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流動力又會是什麼?

蔡速平認為,這幾種動力系統會并存。原因是,不論是純電動、混動還是氫燃料電池,各自的消費群體不一樣。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也指出,在未來,這幾種動力都會是主流動力。

白利剛則認為,10年之内,增長最快的是混合動力,其次是純電動。

朱西産則預測,十年後,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上,應該是純電動汽車的天下。但是,在相當長時間内,純電動、氫燃料、混合動力以及包括甲醇在内的動力系統都會并存。

根據《汽車觀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1.875%的人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流動力是純電動;15.625%的人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流動力會是氫燃料;31.25%的人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流動力會是混合動力;31.25%的人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流動力是純電動、混動、氫燃料電池的并存。

問題6:10年後中國汽車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能達到多少?

調查結果:大多數人認為,10年後中國汽車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在50%~70%。

在政府補貼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車在經過幾年的穩步增長之後,其銷量已達到了臨界規模,銷售勢頭依然強勁。那麼,10年後,中國汽車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會達到多少?

蔡速平認為,10年後中國汽車市場上新能源車的占比将會是很大一部分,這個占比會在50%以上。“第一,從市場角度看,消費者會越來越認可新能源汽車;第二,政府支持;第三,車企的參與程度越來越積極。”蔡速平說。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則認為,5至10年後,新能源汽車可能占據15%至20%的市場,燃油車仍是主流。

對此,朱西産則持保守态度,他指出,在中國市場,這個占比就看工信部和發改委如何規劃了,它們規劃百分之多少就是多少。對于這個占比,如果從用戶體驗角度來說,很難說出具體達到多少。

根據《汽車觀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8.52%的人認為,10年後中國汽車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在10%~30%;33.33%的人認為,10年後中國汽車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在30%~50%;48.15%的人認為,10年後中國汽車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在50%~70%。

問題7:無人駕駛什麼時候能正式上路?

調查結果:多數人認為,無人駕駛在15年或15年後能正式上路。

伴随技術和軟件方面的飛速發展,自動駕駛技術、自動駕駛汽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這些技術和軟件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助于道路通行能力和停車效率的提高,以及燃油經濟型的改善和污染的降低。然而,人們發現,在現實應用中,在廣泛推行這些技術之前,還需要克服技術、基礎設施和監管方面的巨大障礙。那麼,無人駕駛什麼時候能正式上路?

偉世通集團亞太業務戰略與市場營銷總監蔡莉莉接受《汽車觀察》采訪時表示,在相關政策和法律規範的前提下,在可商業化的自動駕駛的環境下,中國在2025年以後可以實現L5級的全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技術在未來10年中将會得到大幅度的普及。每一個區域、每一個國家的自動駕駛環境不同,并沒有一個很明确的時間點。從全球範圍來看,我認為差不多要到2030年才能實現L5級的全自動駕駛。我們能感覺到中國政府對于這個産業的推動的高效性和強而有力的政策支持,中國實現全自動駕駛時間會提前。預計到2025年,整個自動駕駛市場将達到320億美元的體量。”蔡莉莉說。

根據《汽車觀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4.39%的人認為,無人駕駛在5年或5年内能正式上路;9.76%的人認為,無人駕駛在5年~10年内能正式上路;24.39%的人認為,無人駕駛在10~15年内能正式上路;有41.46%的人認為,無人駕駛在15年或15年後能正式上路。

問題8:中國的新造車勢力有幾家能夠最終生存下去?

調查結果:高達68.75%的人認為,中國的新造車勢力最終不超過5家能生存下去。

最近幾年,有着不同背景的各界新入局者正在極大對汽車制造産業的投資。未來的十年,汽車産業将會以電動化、智能汽車、智能城市等為主題,在新環境下,中國的新造車勢力有幾家能夠最終生存下去?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指出,目前,國内共有汽車企業180家,其中32%(57家)的銷量為零;在96家乘用車企中,20%的銷量為零;在118家中國乘用車品牌中,16%的銷量為零。從另一方面來看,在乘用車市場中,排名前十的車企市場占比已經達到87%,而在工信部注冊的新能源車企累計達到503家,其中16家拿到發改委的核準目錄,6家通過工信部審核。由此可見,大量的車企經營狀況堪憂,且市場集中度提高越來越明顯。

基于以上數據,朱華榮預測,未來3~5年,車企的關停并轉、兼并重組将不再是新聞,大部分的汽車品牌将被無情地淘汰,而90%的造車新勢力将成為先烈。在朱華榮看來,這是一個理想的結局。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認為,現在汽車工業不是沒有新進入者的機會,而是機會變少了,對于新進入者快說,成功的概率不是很大。

樓建平指出,在中國市場,算上傳統的整車企業,最終能活下來的也不超過10家。白利剛認為,中國的新造車勢力至少有10家能夠最終生存下去。理由是,中國的市場是一個多元化的市場,跨度非常大,包容性非常強。在這樣一個市場背景下,中國的新造車勢力還是有機會參與競争。

根據《汽車觀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8.75%的人認為,中國的新造車勢力最終不超過5家能生存下去;18.75%的人認為,中國的新造車勢力有5~10家能夠最終生存下去;9.375%的人認為,中國的新造車勢力有10~15家能夠最終生存下去;3.125%的人認為,中國的新造車勢力有15家以上能夠最終生存下去。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