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是改變世界的機器。汽車産品改變了人.."/>
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建議汽車行業停止自貶

建議汽車行業停止自貶

時間:2024-11-02 08:36:02


    汽車是改變世界的機器。汽車産品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形态。汽車産業創造了大量的财富,帶動了工業的革命和技術的發展,并且自它誕生以來,一直成功地吸收着其他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包括機械、電子、材料、計算機、互聯網領域。

汽車産業也幾乎是争議最多的産業。能源消耗、環境污染、交通擁堵是永久的話題。

中國汽車産業也不能例外。除上述能源消耗、環境污染、交通擁堵話題外,還有關于發展模式的非議:如散、亂、差,過多依賴引進技術,市場換技術失敗,大而不強,中國品牌發展不力等等。

對于這些非議,筆者無意在此一一辯駁。現僅就幾個大問題簡單回應:

關于散、亂、差。汽車産業是中國制造業中集中度居前列的産業,整車企業中排名前十的企業集團已占全行業産量的90%,遠遠髙于機械、冶金、電子、輕工、紡織、家電等行業。這一方面是由于汽車産業需要大規模生産,另一方面是因為政府一直控制整車的生産準入。我個人認為,說整車生産企業中民營企業偏少是現實存在,說散、亂、差卻早己不符合事實了。

關于過多依賴引進技術,市場換技術失敗。這個指責也是很偏頗的。首先,全面開放、引進技術、合資,是國家改革開放大方針在汽車行業的體現,既不是汽車行業自己決定的,又沒有與其他制造業有什麼明顯的不同。其次,汽車行業從來沒有放松過自己的努力。現在中國品牌汽車産品産量接近一半,貨車、客車、低價位乘用車已有相當的國際競争力。隻不過在人們關注較多的乘用車領域,仍然是外國品牌占優而已。再次,市場換技術也有自已的規律。能換來的制造技術、供應體系、銷售體系,中國汽車産業已經建立;換不來的開發技術、創新能力、品牌,我們還需自己努力。不但汽車産業如此,其他制造業也如此。在此不要拿核電、高鐵與汽車比,它們是國家壟斷的市場。如果汽車産業有它們那樣的條件,相信我們不會比它們差。

關于大而不強,中國乘用車品牌弱。這隻是時間問題。用“大而不強”描述中國汽車産業的現狀,是準确的,我無異議。但用“大而不強”來批評汽車行業做錯了,片面追求“大”,不追求“強”,我卻很不以為然。其實,“大”是市場決定的,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結果,并不是汽車行業自已所能決定。而“強”是汽車行業一直孜孜以求的。先“大”後“強”是中國現階段制造産業的普遍規律,隻不過汽車産業技術密集,比家電、中小機械需要過程更長而已。關于中國品牌乘用車,其實已有長足的進步:十幾年來,中國品牌乘用車大都建立起強大的研發機構,已由逆向設計為主進步到正向設計為主,産品故障率也迅速降低,與合資品牌迅速靠近,達到合資品牌四年前的水平。現在主要的差距在品牌,在未來先進技術的研發能力。隻要假以時日,我們一定可以變“強”。

現在,中國汽車産銷已居世界第一,中國汽車産業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我們正走在由大變強的路上。為了變“強”,在此筆者鄭重建議:汽車行業停止自貶!不要再總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因為這樣做對行業發展沒有好處!雖然常言道“虛心使人進步”,“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但對于汽車這樣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産業,過多地、不分場合地講自已的問題,不利于品牌建設,還會引來不必要的批評,也可能影響政府部門支持汽車産業發展的決心。

當然,我不是說不要正視問題。問題要自已看清,記在心裡,時刻努力奮鬥,隻是不要過多在公開場合講。你幾曾見過外國大公司老總在公開場合自貶或互貶的?愚以為,這既是職業操守,更是市場經驗!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