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雜志是一種美學載體

雜志是一種美學載體

時間:2024-11-02 06:40:16

這是我在雜志裡寫的第一篇專欄,有點迷茫,無從下手。上周接到通知,汽車博物館要收藏有十年曆史的專業類雜志,我們有幸被選中,在整理老雜志的時候,看着桌子上一摞摞的舊刊,從創刊号第一期到第一百期,再到2017年的最後一本,我看到了汽車行業發展的曆史,更看到了一本雜志的曆史,心裡頓時感到很溫暖。

我始終有着一個做雜志的夢想,看着自己拍攝的照片被印刷在紙張上,那種感覺比網絡來的更加真實。隻是如今已經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雜志開始走向末路,越來越多的人忙于工作,沒有時間安靜的讀一本書或是一本雜志,而網絡快捷的生活更符合他們的調性。以前看過一段話“别覺得整天上網就有知識,你看到的不過是大量的信息,有了互聯網人們照樣無知。”

雜志原本就不是大衆媒體,它隻為某一個群體而生。人不分貴賤,但絕對分層次,也分圈子。所以,關于雜志的生死存亡問題,我們再來深入聊聊。我先抛磚引玉—從照明的角度講,自從1870年代愛迪生發明電燈之後,蠟燭應該退出曆史舞台,但它卻搖身一變,成為了燭光晚餐的道具。

從這個例子引申出三個層面:第一,即使現代科技已可以造出LED電子蠟燭來裝飾燭光晚餐,但傳統蠟燭燃燒時的搖曳光影、它所散發出的芬芳氣息、它所傳遞的溫暖熱感,是電子蠟燭所無法給予的。正如無論電子屏幕做得如何登峰造極,與油墨紙張相比,那種觸摸紙張的溫和感、油墨所散發的芬芳感、與眼神對視的親切感,它無法給予。這是産品層面的引申。

第二,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吃西餐是一種很浪費錢的、奢侈的行為,但對于某一部分人來說,西餐就是他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西餐如此,雜志亦如是。這是客戶/讀者層面的引申。

第三,吃西餐可不隻是為了填飽肚子,它有大量的社交或情感因素在裡面。同理,閱讀雜志可不是為了單純地獲取資訊,更多的是一種美的享受—在我看來,好的雜志有三種美:文字美、圖片美、文字與圖片結合的版式美。随便把雜志的某一頁撕下來,裝裱在鏡框裡,挂在牆上就是一幅藝術品。這是産品給客戶所帶來的價值層面的引申。

看到這裡,你應該能知曉我對紙質雜志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命運的看法了。

當你捧着手機,一遍遍閱讀着“實體書店倒閉潮來臨”、“國民閱讀書籍時間銳減”、“紙媒紛紛斷臂求生謀求轉型”時,你最大的感慨,或許是閱讀的資訊越來越多,但獲得的價值越來越少。

同樣的感慨會有很多,認識的人越來越多但朋友越來越少,賺的錢越來越多但快樂越來越少,吃喝得越來越多但健康越來越少……你越來越懷念那些一杯茶、一本書、一個人的美好時光。安靜,簡單,純粹。

所以,對于喜歡便捷閱讀的“電子閱讀客”,我們就把雜志内容搬上移動互聯網滿足他們;對于仍喜歡紙墨書香的“傳統閱讀客”,那我們就把紙質版做成足以讓他們珍藏傳世的藝術品吧!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