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國際化是中國家電業發展戰略的精髓。市場化是國際化的基礎,國際化是市場化的延伸和高級形态。要始終堅持中國家電業市場化國際化發展戰略。
“十二五”時期,中國家電業市場化國際化取得了長足發展,生産、銷售與出口規模在2014年達到峰值,2015年主營業務收入為1.408萬億元,比“十一五”末增長56%;出口額為565億美元,比“十一五”末增長41%。2015年家電業經濟運行質量總體健康,利稅總額達到1467億元。主營收入和出口額的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國家電市場化國際化具備了良好的基礎。
2016年第一季度,家電業主營業務收入為319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0.4%。大家電(特别是空調)出口量回升态勢明顯,出口量超過4500萬台,增長4.5%;出口額為58億美元,增長1.9%。小家電出口下降局面未改變,出口量為4.61億台,下降0.4%;出口額為52億元,下降5.6%。零部件出口量增長0.9%,出口額下降2.2%,其中制冷壓縮機出口量增長11.6%,出口額下降1.6%。
當前,中國家電業市場化國際化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條件發生重大變化,各國科技創新和産業變革方興未艾,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新一輪消費升級正在興起,家電業發展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着國際競争壓力加劇、國内轉型升級結構調整任務艱巨、資源環境約束強化的挑戰。從宏觀環境來看,中國家電業的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存在着不可忽視的六大影響因素。
一是房地産市場低迷抑制了大家電消費。家電市場與房地産市場高度關聯。近年來,中國商品住宅市場一直低迷,2015年下半年以來雖有所回升,但主要集中在家電普及率很高的一線城市,三四線城市住宅市場依然不景氣,大量住宅閑置,結構性供過于求的局面沒有變。商品房住宅銷售60%以上是期房,即使政府去庫存的政策措施能産生實效,傳遞到家電市場也需要半年以上的滞後期。
二是家電消費透支将繼續影響市場。前幾年,政府刺激内需帶來的家電消費透支,将在2016年及今後幾年内繼續左右着市場。作為耐用消費品,大家電的使用壽命通常為8〜10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前,大家電國内市場相對平穩,平均每年市場規模為冰箱2500萬〜3000萬台、洗衣機2000萬〜2500萬台、空調3000萬〜3500萬台。“十一五”期末至“十二五”初期,家電下鄉、節能惠民等刺激内需消費政策的實施,打亂了大家電原有的消費節奏。大家電市場在2011〜2012年消費達到峰值,年平均市場規模陡增為冰箱和冷櫃4500萬台、洗衣機4000萬台、空調5000萬台,極大地透支了未來幾年的消費市場。近年來,市場銷量的下降,應該看作正常回落。按照大家電平均8〜10年的使用壽命,下一個消費周期至少要在2018年才能到來。廚房電器、小家電以及空氣淨化器、淨水器等新興家電産品市場有望繼續顯著增長。
三是原材料價格下降帶來利害雙重影響。2015年,美國退出量化寬松,美元進入上升通道,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将延續較低的價格區間。全球金屬與化工原料産能過剩嚴重,全球經濟複蘇放緩,中國需求下降,受多重因素影響,原材料價格難以上漲。2015年大宗商品價格水平一路下行,原材料成本持續下降,受價格傳導作用,家電産品價格水平跟随下降,由此帶來既有助于利潤率上升和又有礙于主營收入增長的雙重影響。
四是高價資本和勞動力推動成本上升。目前,國内資本流動性過高,造成資産價格過高,帶動各方面成本上升。特别是工資過快增長,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已達到中等國家每個勞動力綜合成本1萬美元的水平,失去了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企業招工難、用工難、找熟練工難、工資成本高、離職率高。這些問題和影響,還将持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五是彙率波動影響家電産品出口。彙率波動對出口成本的影響直接而且廣泛,是影響進出口貿易的主要因素。2015年初以來,人民币對美元彙率雖有小幅下降,但全球大多數主要經濟體貨币對美元的貶值幅度遠高于人民币的降幅,人民币對大多數主要經濟體貨币仍保持升值,直接提高了産品的出口成本,對家電出口造成不利影響。一些偶發的彙率波動直接影響到中國家電産品出口。2014年底俄烏事件導緻盧布暴跌,跌幅一度超過50%;2015年底阿根廷比索突發斷崖式下跌,跌幅超過30%;巴西經濟下行及總統彈劾導緻雷亞爾的貶值。這些都成為中國家電對金磚國家、拉美市場出口下跌的主要原因。2015年,中國家電出口金額為56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大家電出口額為218億美元,下降5.7%。彙率波動影響着競争國之間的出口成本變化,影響訂單的流動。2016年貨币市場趨于穩定,但6月的英國脫歐公投和年底的美國大選仍有可能引發全球貨币市場新的動蕩。
六是消費需求升級蘊含家電消費的巨大潛力。“十三五”時期,中國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均國民總收入處于世界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過渡階段。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均GDP将突破1.3萬美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有望下降為30%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鎮化率将達到60%,中國居民消費規模将超過45萬億元。當前中國中等收入者已經接近3億人,預計未來10年還将翻番。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将過渡到更高層次,對綠色消費、信息消費、便捷消費、健康消費的新型服務型消費需求将進一步增加,其中蘊含巨大的家電消費潛力。
以上六種因素,都将給家電行業帶來長期而深刻的影響,能否認清宏觀經濟形勢,把握好行業發展的方向,銳意創新,規避風險,将直接影響到家電業市場化國際化的進程,值得深入思考,認真研究。
當前,家電業已經進入深度融合、快速變革的新時期。資本、科技、勞動力等各類生産要素已經突破國界,全球化分工、國際化産銷已經成為家電業的時代特征。如何搭乘好深度市場化國際化的巨輪,在更廣闊的全球空間尋求發展機遇,是中國家電業必須解決好的重大問題。當前,中國家電業市場化國際化正呈現出三大積極向上的趨勢。
(一)中國家電産業全球性兼并重組的步伐明顯加快。近年來,中國家電核心企業加快海外布局,海外投資和兼并明顯增多。“十二五”期間,海爾整體收購新西蘭斐雪派克公司和三洋東南亞白電業務,在俄羅斯建冰箱工廠,在印度普納建成16萬平方米工業園區。美的與開利合資建廠。海信收購夏普墨西哥電視機工廠。華意、萬寶等零部件企業先後收購西班牙科必奇商用壓縮機及意大利ACC公司。今年以來,中國家電企業又掀起新一輪海外并購熱潮,海爾宣布55.8億美元收購GE家電不久,美的集團宣布537億日元收購東芝白電。随後,美的集團又确認拟以每股115歐元要約收購德國工業機器人公司庫卡,成為庫卡第一大股東。6月底,美的集團又宣布與意大利著名中央空調企業奇威特正式簽訂協議,收購80%的股權。這些都表明,中國家電業國際化步伐在明顯加快。
(二)産業格局深度調整為中國家電國際化提供了新空間。目前,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複蘇,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擡頭,地緣政治關系複雜變化。發達國家“再工業化”,一些發展中國家積極參與全球産業再分工,正引發全球産業格局的深度調整。從全球角度來看,家電産業轉移呈現三大趨勢:一是“再工業化”使技術密集、高附加值産業向歐美國家和日本回流;二是跨國公司将機電産品産業向接近歐美市場的東歐、墨西哥等地區轉移;三是勞動密集型低端産業向越南、泰國、印尼等勞動力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國家轉移。在全球産業格局深度調整中,中國家電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拓展國際市場,面臨兩大十分難得的機遇。一是全球經濟低迷情況下,由于家電行業利潤水平不高,加之中韓家電企業崛起對歐美家電構成競争壓力,GE、東芝等全球知名家電企業戰略性退出,給了中國龍頭家電企業通過兼并、收購、參股等方式,與國際品牌合作進入主流市場的機會。二是随着中國制造成本上升,大家電出口競争力下降,主動參與全球産業布局,成為中國家電企業國際競争的現實需要。目前,中國家電品牌國際影響力較弱,無法進入主流渠道,通過收購國際知名家電企業,可以獲得先進的技術、專利和管理經驗,還可以獲得發達國家主流渠道資源。
(三)線上線下銷售深度融合拓展了中國家電業市場化的潛在空間。“十二五”時期,中國家電銷售渠道實現了多元化突破,線上銷售渠道爆發是家電渠道變革的最主要特征。線上快速增長、線下推進O2O轉型,線上線下融合、微店等新渠道方式不斷湧現。中怡康數據顯示,2015年家電線上銷售量增長49.5%,線上銷售額增長48.2%;全行業線上銷售量占到銷售總量37.4%,線上銷售額占銷售總額17.7%。其中,大家電線上銷售量、額分别增長62.6%和55.8%。線上銷售的發展帶來了家電商業模式的變革。一些家電企業正在探索線上線下銷售融合,改善産品用戶體驗,增強與用戶互動,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等。部分優勢企業開始探索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整合産品全生命周期數據,形成面向生産組織全過程的決策服務信息,探索服務創造價值的新商業模式,從制造向“制造+服務”轉型,有效地拓展了家電市場化的潛在空間。
面對來勢兇猛的家電市場化國際化浪潮,面對互聯網對市場化的巨大沖擊,如何揚長避短,做出正确的戰略選擇,決定着家電企業的未來,影響着家電行業的興衰。如何洞悉宏觀微觀發展環境,适應行業發展大趨勢,從紛繁複雜的局面中把握關鍵,做出正确的戰略規劃部署,需要重點抓好“四個發展”。
一要推進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态,大家電銷售數量增長已經接近頂點,環境約束越來越強,必須轉變觀念,從提高自身競争力上找出路,從轉型升級上找出路,注重企業長期、穩健發展。龍頭企業要帶頭改變以往重規模、重速度的發展模式,積極調整産品結構,練好内功,做好産品,平衡企業長期和短期發展目标,不盲目擴大産能,避免片面追求短期高速增長,透支企業資源。中小企業要找準定位,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堅持專業化差異化定位,專注核心業務,圍繞細分市場,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協作配套能力,用“工匠”精神做好産品,努力成為細分領域的“小巨人”,成為主業離不開的“配套專家”。一些單純靠低價、模仿、傍名牌而生存的企業,要盡快轉型。
二要堅持創新驅動,實現協調發展。家電行業發展模式要實現從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的根本轉變。要以消費者為中心,推進組織創新、技術創新、産品創新、生産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努力實現家電制造業協同創新、協調發展。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蓬勃發展,提高産業鍊效率,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三要實施“三品”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國内消費者湧向國外搶購“智能馬桶蓋”、高端電飯煲等現象表明,與國外一流家電品牌相比,國産家電産品在品種、品質,尤其是品牌認知度和影響力上還存在一定差距。家電行業提出了“十三五”末向全球家電強國跨躍的目标。要實現這一目标,就必須實施增加品種、提高品質、培育品牌的“三品”戰略,加快供給側改革,改善供給結構,發力中高端家電産品,創新家電品類,提高品牌美譽度,顯著增強家電産品對消費升級的适應能力。首先,提高技術創新能力。要提升産品設計,改善産品供給,滿足消費者對産品功能、外觀、品質不斷升級的需求。要通過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産,發展智能、健康、個性化家電産品,提供滿足多元化需求的産品和服務。其次,弘揚工匠精神。樹立質量為先、信譽至上的經營理念。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推進“品質革命”,實現品質提升。要發展先進制造,推進家電制造升級,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實現生産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推動家電制造走向精品制造。第三,加強全球化品牌運營。強化國際品牌認知,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擴大中國家電自主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努力打造世界級家電品牌。第四,加強企業社會責任和自律建設。提倡價值競争和技術創新,開展合法、公平、有序的行業競争;尊重知識産權,反對不正當競争行為;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增強自律意識。
四要加速全球拓展,實現國際化發展。家電龍頭企業應把握當前國際制造業深度調整的機遇,主動“走出去”,加速品牌國際化,加快産品全球化。從單純的産品出口向産品、服務、技術、資本輸出相結合轉變,從價格競争優勢為主向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綜合競争優勢轉變;提高出口産品檔次,改善出口産品結構,從根本上轉變出口增長方式,自覺維護中國家電整體品牌形象和聲譽。已經實現跨國并購的企業,要重視中外企業文化的融合,培養當地管理層,促進投資企業本地化經營,真正實現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積極促進投資目的國的經濟發展,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當地宗教、文化和風俗習慣,樹立中國家電企業良好的國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