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美的”是美的集團與媒體溝通的一個常設平台,旨在讓媒體能夠更近距離、更深入地了解美的。與往屆相比,2018年6月12日這場“走進美的”活動尤為引人注目,不但因為這是自2017年初收購庫卡之後,美的首次組織媒體“走進庫卡”,更因為此次通過對上海庫卡和美的清潔電器的兩站采訪,讓媒體勾勒出美的在智能制造領域的“人機新世代”戰略落地和布局邏輯。
庫卡,2020年要做到中國第一
此次媒體走訪的庫卡工廠,位于上海松江。據悉,這間工廠于2014年正式投産,生産面積達到9000平方米,設計産能為每年5000台機器人,随着内部生産線的改造和升級,該工廠目前已經擁有10000台的年産能,主要生産六軸和五軸機器人及其控制櫃。
在生産現場,《電器》記者看到,生産流程主要涉及清洗、裝配、噴塗和标定測試。其中,标定測試主要是對産品進行六軸定位激光跟蹤、最大負載以及噪聲等方面的檢測。“我們對産品進行100%檢測,産品一次合格通過率為98%。”庫卡有關人員介紹說。
庫卡一般工業中國首席執行官文啟明介紹,目前,庫卡在全球擁有超過14200名員工,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公司。2017年,庫卡全球的銷售額為35億歐元,較2016年增長18%。庫卡計劃到2020年,全球實現銷售額45億歐元。“其中,中國市場潛力巨大。我們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們能夠在中國取得市場第一的地位。”文啟明說。文啟明認為,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來自幾個因素的趨動。一是中國社會正在走向老齡化;“老齡化社會有兩個參數:60歲以上人口超過10%,或者是65歲以上人口超過7%。中國在2016年已經達到這個标準。”文啟明說,第二個是勞動力成本的提高;第三個是國家制造升級戰略的驅動,促使生産自動化在中國快速落地。
為了滿足這一巨大市場空間的需求,庫卡在與美的集團的協同下,加快在中國的布局腳步。據文啟明介紹,2017年底,庫卡上海二期工廠開始興建,預計于2018年第三、第四季度正式投産。屆時,加上一期工廠的10000台年産能,庫卡上海工廠将形成25000台的年生産能力。2018年3月,庫卡與美的集團的合資工廠在廣東順德投建,預計将于年底投産,設計年産能為75000台。也就是說,在2018年内,庫卡在中國将形成超過10萬台的年生産能力。“我們認為,到2020年,中國機器人的市場容量将達到21萬台,我們的目标是占到整個中國市場的20%〜30%。”文啟明說。
實際上,對于中國市場的布局,庫卡在産品布局上也有更缜密的思考。作為全球唯一一家能夠生産七軸機器人的企業,庫卡卻将順德工廠的生産重點放在中國市場空間更大的四軸機器人和AGV上。據文啟明介紹,順德工廠的目标市場是汽車、新能源以及電子行業。“尤其是電子行業,有四軸機器人的大量需求,但庫卡還沒有這類産品。我們在順德的合資工廠将建立研發團隊,更加貼近客戶、貼近市場。”文啟明表示。
可以看出,庫卡要做中國市場第一的壯志,離不開美的集團強有力的支撐。除合資工廠的投建、生産中國市場更加需要的四軸機器人外,庫卡與美的集團的“強強聯手”正在進一步的融合過程當中。據介紹,上海庫卡的銷售和人力資源負責人,均已由原美的員工擔任。另外,針對庫卡全資子公司Swisslog現有的醫療以及物流機器人等業務,美的都成立了合資公司以促進Swisslog業務在中國的落地。當然,更加不容忽視的是,美的在向科技集團的轉型過程中,在“人機新世代”戰略的落地過程中,僅美的自身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
美的清潔電器的智能倉儲實踐
此次“走進美的”的第二站,是位于江蘇蘇州的美的清潔電器事業部。值得一提的是,走訪美的清潔電器的目的,并不是去了解這一個事業部的産品或是市場,而是了解它的智能倉儲解決方案。
美的清潔電器智能倉儲項目興建于2015年,它承載的是美的智能制造戰略的實施落地和實踐。美的清潔電器事業部副總經理兼研發中心總監栾春介紹說:“這個項目是美的集團内部的一個實驗。在這個項目上,我們做到了把美的積累的業内實踐經驗與高科技手段相結合,打造美的智能制造的倉儲解決方案。”
據介紹,該項目自2015年4月開始施工,2015年7月開始試運營,9月即做到正式交付。栾春認為,這個項目的施工周期如此之短,是得益于美的集團積累了非常多的倉儲、物流方面的實踐經驗。同時,倉儲項目合作方庫卡在産品設計上也有非常成熟的方案。“我們也遇到了一些挑戰,但團隊還是經受住了考驗。”栾春說,“從面積上來說,倉儲立庫占地面積是6500平方米,它的吞吐量實際上相當于4萬平方米的普通倉庫。在投資方面,這一項目總投資為4000萬元,節約建設成本約3000萬元。在運營方面,由于整個倉儲系統隻需要7〜8個員工做系統維護,而普通同等吞吐量的倉庫需要的員工不少于60個,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每年可節約運營成本500萬元。”
據栾春介紹,整個項目的核心技術主要有兩部分。一個是成品立庫的存儲系統,另一個是成品的輸送系統。“美的清潔電器擁有21條獨立的生産線,産品小到除螨儀、掃地機器人,大到供給北美市場的大型吸塵器,産品種類超過600種,每月産量達100萬台。這些産品從不同的生産線彙流到入倉主線,然後在同一條線上運輸到智能立庫。這其中,我們要掃碼,把不同的産品自動分揀到不同的碼垛地點,傳輸速度實現了每分鐘100米。在此之後,我們還有成品的複檢和排查,然後自動碼垛、自動存儲。綜上所述,我們的輸送系統由高速掃碼、标記體系、産品分揀體系、分流後的複檢體系以及産品堆碼體系構成。”栾春介紹說。混流入庫以後進到立體倉部分,則是真正的黑燈工廠,貨物會被自動安排倉儲和出庫。“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哪一天生産的産品,一共有多少台,存儲在立庫的什麼位置等信息。”栾春說。據了解,立體倉部分高22米,有20排貨架,可存儲40萬件産品。
另悉,美的清潔電器的智能倉儲項目是工信部的兩化融合示範項目,作為江蘇省省内第二家黑燈工廠,在江蘇省也獲得了相關獎勵。“在家電行業,我們也是首家實現了倉儲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公司。”栾春說。
美的智能制造的邏輯和布局
如果孤立地去看庫卡或是美的清潔電器的智能倉儲實踐,給出的印象無疑是割裂的。但是,當我們将這兩個點置入美的智能制造的大邏輯中,就可以對美的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宏大布局和務實落地管窺一二。
美的集團智能制造職能負責人曾介紹,在AWE2018期間,美的提出了“人機新世代”戰略。從智能制造這個維度來看“人機新世代”的戰略落地,是有發展階段的。據介紹,美的集團在國内擁有30多個工廠,海外也有工廠體系,是傳統的制造行業。2013年,美的開始推動“632”計劃,在企業内部推進數字化1.0的升級。“智能制造的推動,需要一個過程和步驟。美的的理解是,從傳統精益工廠,到數字化精益工廠再到智能精益工廠,是實踐智能制造的路徑。”曾說,“做一個簡單的比喻,我們認為精益化是靈魂,數字化就是大腦,自動化則是軀幹,工業互聯是神經。通過這樣一個有機體,可以實現柔性定制、高效、低成本、環保的制造業的模式,形成未來美的智能制造的系統框架。”
曾介紹稱,美的在傳統制造轉型方面,一個核心是作為智能精益工廠,要為客戶提供更高品質的産品、更短的交貨期、更低的價格。“因此,通過建設智能精益工廠,提升裝備的自動化,也就是通過自動化的集成、智能機器人以及智能物流裝備,為生産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他說,“雖然我們升級的是生産設備,但是其核心是圍繞客戶需求,打造從工廠制造、到發貨、到客戶收貨的全價值鍊的精益生産過程。”他說。
在這樣的戰略思路下,美的在打造精益工廠方面不斷實踐。一方面要減少工人的勞動強度,提升員工工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另一方面要通過自動化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在此基礎上,美的也開始從智能管理的維度去思考智能制造的提升,希望能夠做到從客戶下訂單開始到最終交付的全生命周期、全價值鍊實現數字化管理,從而提升整體效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美的集團精益的MBS的實踐,有美雲智數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還有安得智聯、高創、機器人公司為我們提供自動化的解決方案和裝備集成,當然也有IoT的公司去做我們上遊工業互聯網生态。”曾說。
正如曾所說:“在集團層面,我們做了戰略、定了标準、做了整體規劃,各個事業部會做規劃方案和落地實施的思考。我們可以通過事業部的這些試點,做一些局部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再在集團内部進行拉通和分享,從而使集團的整個智能制造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對此,栾春以智能倉儲為例介紹道,2018年開始,美的各個事業部在智能倉儲方面都在做創新和突破。“美的清潔電器的智能倉儲在美的集團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我們還在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疊代。”曾說。實際上,智能倉儲對于美的的意義,并不能簡單理解為美的在智造升級過程中的僅限于美的内部的簡單應用。2017年3月,美的提出緻力于發展成為集暖通空調、消費電器、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智能物流的科技集團。我們可以看到,“智能物流”赫然在列。
甚至早在美的清潔電器實施智能倉儲項目的2015年,雖然美的當時還并未收購庫卡,但是這一項目也可以看到在美的傳統制造企業升級和改造的過程中,庫卡這樣的企業能夠發揮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視的是,美的内部這樣的智能制造升級實踐,也會為庫卡在中國市場戰略的落地積累非常有益、更加豐富的經驗。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無論庫卡在中國的未來戰略,還是美的清潔電器智能倉儲的實踐,都是美的“人機新世代”戰略布局的落子。曾透露,截至目前,美的集團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投入已經超過80億元,有1500台機器人在美的内部投入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6月12日,美的冰箱還在福建廈門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新品發布會,其主題正是專注于産品智能的“你好,智能保鮮時代”,與美的集團此次組織的“走進美的”活動的“勵精圖智”主題遙相呼應,形成犄角之勢,而這正是美的“雙智戰略”落地開花的最好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