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論摩托車迷的修養

論摩托車迷的修養

時間:2024-11-01 07:17:00

“活到老,學到老”,人的一生就是一場修行,一個提高和完善自我的過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論做什麼,決定成敗的主因往往是修養。修養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的高低,影響着人的一生。

說到這裡,問題來了:什麼是摩托車迷的修養?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車迷?許多人會認為這個問題好像是多餘的——喜歡摩托車了就是車迷,沒必要再去談什麼“修養”。有無必要,還是讓本期策劃執行中受訪的車友們來回答吧……

個性與任性

文|董聰

自從車迷的圈子形成以後,“個性”二字就像一塊加熱後的“狗皮膏藥”,牢牢地粘在了這個圈子之上。也不知道最初是誰把這塊“膏藥”貼上去的,反正現在是揭不下來了,越來越多的車手自诩“個性”;越來越多的圈内、圈外人士把車手的言行舉止都歸納為“個性”。真的是有個性嗎?什麼是“個性”?

“個性”一詞源自“人格”,而“人格”則出自拉丁語Persona(面具),意思是在古羅馬時代,戲劇演員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時,所戴的代表劇中人身份并表現劇中人物的某種典型心理特征的假面具,演化至今,已成為形容個人所具有的性格特點的名詞。不可否認,每一個人都具有與他人不同的性格特征,所謂百人百性。所以,不隻是摩托車手,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有個性的。為什麼,這兩個字會如此偏愛騎車人?先來看看“個性”都是在什麼時候垂青騎車人的吧—在一次車友聚會上,兩個車手因為言語沖突升級到肢體對抗,最後鼻青臉腫,旁觀者中有人說:玩摩托車的真有個性……一次大型摩托車活動上,因為主辦方的一點失誤,一個車隊憤然退場,主辦方無奈地說:這些騎車的真有個性……當然,我也不止一次聽車手提起“個性”,有的是“我們摩托車迷是有個性的”,有的是“沒有個性還叫車迷嗎?”……這些車手俨然成了“個性”的化身。對此,我很是不以為然,但是也從沒有去幹涉任何車手的“個性”。人家有“個性”的權利,咱有什麼資格去過問?終于有一天,我被“個性”車手的“個性”結結實實地“撞”了一下腰,對“個性”終于産生了厭惡。

小區附近有一個小型公園,隻要在家,隻要有空閑,我在傍晚的時候都要去那裡轉轉。喜歡來這裡散步的不光是我,這個免費的小公園是附近居民閑暇時最愛光顧的休閑娛樂場所,尤其是夏天的傍晚,樹林裡,花壇邊,人來人往。那天傍晚,用旅行保溫杯泡了一大杯濃茶,在小區門口買了一份當天的晚報,坐在公園水邊的台階上品茶讀報,享受難得的清閑。

突然響起的轟鳴終結了公園裡的甯靜,幾輛摩托車不知從哪裡沖了進來。車手沒有一個戴頭盔的,稚氣未消的臉上寫滿了張狂,胯下的摩托車嘶吼着碾過草坪、沖過小路,在公園裡橫沖直闖。公園裡大多是帶小孩散步的老人,他們看着這幫摩托騎士,滿臉驚恐和憤怒。我坐在草地上沒有動,我知道他們不會往我身上撞的。但是,我忘記了草叢裡的旅行杯。終于,一個光着膀子的年輕人騎着越野車從身邊蹿過去之後,我的杯子從草叢中滾了出來,杯體變形、杯蓋破裂,茶水流了一地……随我走南闖北的杯子,就這樣“慘死”在家門口。心疼呀,站起來“嗷嗷”大叫。這幫車手沒有理睬我,呼嘯着出了公園,上了旁邊的街道……

公園裡安靜了,到處都是驚魂未定的老人和孩子,還有憤怒的我。苦笑,無言。

現在,“個性”這原本平常的一個詞組,如影随形,牢牢粘在摩托車手的身上。越是目中無人、狂妄自大、自私無理的車手越是以為自己“個性”,而旁觀者也已習慣用“個性”來形容他們的所作所為。“個性”是無辜的,那些車手的行為不應該由其來“埋單”。歸根結底,以上種種,純屬素質和人品使然,關個性什麼事?不可否認,大多數車手都崇尚自由,向往無拘無束的摩托生活,但是,這也不是個性,而是一種興趣和愛好。前面已經說過:個性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性格特征,也可以稱其為“脾氣”,人們的行為受到個性的“指使”,但是,行為的好壞卻源于人的品德操守,與個性扯不上關系了。事實上,許多有個性的人都是令人尊重的,他們我行我素、獨善其身,堅持着自己,卻從沒想去用“個性”改變和影響别人,這些“個性”而不“任性”的人的所作所為,洋溢着個性的光芒,透着人格的魅力。

個性是先天的,人品卻是後天形成的,與教育程度、生活環境息息相關。所以,那些不知道尊重别人、讓車迷圈子亂七八糟的害群之馬不配“個性”的稱号。

讓愛好回到最初

文|楊泗山

前段時間參加了一次短途越野活動,去周邊鄉下遊玩。這次活動,大家都玩得很開心,在安全方面也沒出任何問題,除了中途早走了一個之外,一直“野”到傍晚才動身返回。

這個星期,又有人提出想去鄉下轉悠了。于是,制定好路線和活動内容,開始電話通知車友們出行時間。一圈下來,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一定去”,少數人因工作和家庭的原因脫不了身,在電話裡“耍賴”,勸我把活動改期。隻有那個上次早退的車友,沒有任何能站得住腳的理由,隻是說:沒時間,去不了。

想到他上次莫名其妙地早退,再看他現在的态度,感到很奇怪。其實,這個車友雖然寡言少語,但對活動還是很積極的,以前的出遊很少有不參加的,所以,他現在的表現讓我很是費解。

再三追問之下,這個車手吐露了上次早退的實情。他說,在那次越野活動中,一個車手很不屑地看着他的車,說他的破車騎着真掉價,該進廢品回收站了。他的車是一輛很舊的輕騎“藏獒”,那個車手騎着一輛剛發來不久的雅馬哈“小鹿”。一氣之下,他說是有急事,騎上車就回家了……“這次我不去了,等我以後買了好車再跟你們玩吧……”我知道,如果不買了“好車”,他可能以後都不會參加活動了。

放下電話,我心裡漸漸有了火。那個騎“小鹿”的車手在之前騎的是“白菜”,換車沒幾天,原本很低調的他卻變得“高調”起來,看來,真是“車壯人膽”呀。問題是:“小鹿”也算不上好車,一款二手“水貨”而已,有什麼資格看不起别人?轉頭一想,不禁釋然:盡管“小鹿”來自國外的舊車市場,但它在外型與性能上仍要比“藏獒”強。但是,看不起“藏獒”的隻能是這“小鹿”,不應該是騎車的人。令人遺憾的是:在摩托圈子裡,都是騎車人看不起騎車人,沒辦法,車又不能說話,隻能由主人代勞了。

有車友曾說過,在中國的摩托圈子裡存在着一種“仇富”心理,我想說:在中國的摩托圈子裡,“鄙窮”現象也是存在的,而且,非常普遍。這些年來,經常能在車迷群體中聽到這句話:破國産車,垃圾……騎進口車的,看不起國産車;騎進口大車的,看不起進口小車;騎寶馬的,看不起騎日本車的;騎進口大貿的,看不起騎“水車”的……總之,隻要你騎車,就會有人看不起,就會遭遇不屑的眼神,那個“藏獒”車主的遭遇,在車迷圈子裡絕不是個例。

為了避免被别人“看不起”,有的車迷在購車時首先考慮的不是所購車型的用途,而是夠不夠大,是不是新款,往往花了冤枉錢,買來一輛不适合自己的“花瓶車”。在“鄙窮”之風的影響下,車壇勁吹攀比風,一些人賺點錢都貼到車上去了,家徒四壁,吃糠咽菜……

導緻人們仇富心理的形成有諸多因素,其中,嫉妒是一方面,但分配的不公、富人緻富的途徑、富人的為富不仁也占有很大比重。說到“鄙窮”,窮人的罪名卻隻有一個字—窮。流行于摩托圈子的“鄙窮”,是“摩托大亨”們的富人心理在作怪,盡管有些人并不是真的富裕,隻是所騎的車子讓他顯得“有錢”而已。

曾幾何時,摩托車隻是一種代步工具而已,演變到現在,這種兩個輪子的交通工具承載了太多東西,譬如“文化”,譬如“曆史”,還有“身份的象征”。真是可笑,騎輛好車你就是好人了?車貴不能證明人“貴”,車便宜,也不能證明人就“便宜”。車有貴賤,人不分高低。等到大家都這樣想了,這個摩托車迷的圈子才會真正地成熟起來。

不做“背鍋俠”

文|張臨運

2018年春節過後,一件發生在南京的事情經過不斷發酵,成為令車迷們憤怒又無奈的新聞。請看《揚子晚報》的報道:“……一段發生在2月26日的飙車視頻于2月27日在網上流傳,一輛摩托車在南京機場高速上狂飙,最高時速達到299km。事發後,南京交警高速五大隊立即成立專案組,并于3月1日将嫌疑人史某抓獲。今天,警方披露細節顯示,史某未取得摩托車駕駛資格,其駕駛的摩托車屬于走私車。目前,史某已被南京警方以危險駕駛罪立案偵查,現在南京市看守所執行刑事拘留……”

據警方提供的資料,顯示史某駕駛寶馬S1000RR超越了數十輛正常行駛的汽車,多次變道,兩次占用應急車道行駛,已經嚴重影響到道路通行安全。史某向辦案民警交待:2月26日中午,他駕駛摩托車前往江甯附近參加車友聚會。下午4時許,駛入機場高速返回。到了翠屏山服務區附近路段時,史某覺得路上車輛較少,為尋求刺激便猛加油門,不斷提速直至時速飙升至299km,後因路上車輛較多,逐漸降低車速駛離機場高速。史某稱,他駕駛的2012款寶馬S1000RR是在某網站花費近5萬元購買的。史某自認為從來沒人在公路上駕駛摩托車這麼快,出于想“露露臉”的心理就把行車記錄儀拍攝的視頻發到摩友微信圈内。有摩友看到視頻後覺得不妥,要求史某撤回視頻,但史某不以為然,認為後果最多是車被交警扣了,沒什麼大問題,直到2月27日晚在網上看到相關新聞後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史某的行為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這個害群之馬,讓這個本來就很不受公衆“待見”的圈子又蒙上了一層污垢。從早期的“買某某車的人現在都死得差不多了”這種隻有弱智才會相信的傳言到後來“飛車搶奪”的作案工具,再到如今各種不遵守交規的飙車行為,我們的車迷圈子背了太多的“黑鍋”,“玩摩托車的”成為一個令人厭惡的群體。這些年來,圈中的有識之士也一直在努力,他們組織車迷開展公益活動、倡導遵章守法的安駕理念,試圖通過有益公衆和社會的活動樹立車迷的正面形象,但再多的努力都抵不過害群之馬的一次次恣意妄為!“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像史某這類事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需要多少“好事”才能彌補過來?

在南京寶馬S1000RR事件之後,我将這條消息發到了所在的車友群。讓我很失望的是一些年輕車迷的反應,他們認為史某有此結果實在是“點兒背”,若是低調些不發視頻就沒事了……話裡都是對史某的同情,沒人指出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違法行為,甚至還有一人驕傲地說,他某年在某地的高速公路上也沖到了200km/h以上!

實話實說:作為有近十年玩車曆史的不算老資格的車迷,我對摩托車迷的圈子越來越失望,近年來也有意遠離這個圈子。我很少參加車迷群的活動了,基本上都是三五好友或自己出去玩。并不是本人多麼清高脫俗,紅綠燈前一群闖紅燈的,遊玩時丢下一地垃圾的,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的……跟這些人一起出去,真覺得臉上無光。

當然,隻要身在車迷圈中,你就無法獨善其身,就會在公衆輿論甚至社會媒體上為害群之馬的所作所為“背鍋”。怎麼辦呢?我們都是“社會人”,不可能與世隔絕,既然愛上了摩托車,就要在維護和樹立車迷形象上身體力行—首先要做證照齊全、遵守交規的合法騎士;如果你無法影響和改變群體中的“害群之馬”,那就盡可能地團結身邊高素質、正能量的車友來疏遠孤立他們……

未盡的話題

在本策劃專輯的執行過程中,受訪車友的響應積極程度有些出乎編者的意料。日益龐大的車迷圈,正負能量的矛盾沖突也在升級,越來越多的車迷開始反感這個圈子裡的“負能量”。禁摩以及種種針對摩托車的不合理限制措施的出現,不能說全拜低素質騎行者所賜,但他們也是“功不可沒”的。老人常說,“一塊臭肉壞滿鍋”,在任何群體中,“害群之馬”産生的危害都要遠甚于外界因素。“我們愛惜自己的羽毛,但身邊總是有人往我們的身上澆髒水……”一位受訪車迷如是說。

如何提高車迷群體的整體素質,怎樣樹立車迷圈子的正面形象,這是執行過程中受訪車友最關注的兩個問題,針對這兩個問題,大家都有很多話說。在今後的文章中,我們會将受訪車友的所思所感與你分享,更期待你的發言……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