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舉行的2017上海車展是最近幾年商用車規模最小的一次,加上一汽和東風的缺席,讓人對其本不會抱有更多期待。但當媒體日走進商用車展區,卻讓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在這屆車展上,我們既可以近距離觀摩重卡後進入者江鈴和慶鈴推出的全新産品,也能欣賞到風頭正勁的中國重汽和福田歐曼展出的暢銷車型,這些産品在設計理念、制造工藝、總成配置以及市場售價等方面都表明,中國重卡市場已整體上移至新的階段。同樣,風格各異的輕卡産品清晰展現了當前這一領域的競争格局,國内2大領軍企業福田和江淮展出的産品直接體現了與其市場地位所匹配的實力,四川現代和慶鈴汽車則展示了引入外資品牌進行本地化生産的新品,這些動向都表明,中國輕卡市場已進入中高端時代。
在車展這樣一個産品和技術集中展示的場所,人們既能夠了解行業整體制造和技術水平,又可以對不同企業直觀橫向對比。巧合的是,本屆上海車展中日韓3國商用車代表企業同台競技,可以讓人領略3國卡車的實力對比情況。從産品總體水平來看,重卡平分秋色,輕卡不分伯仲,中國卡車基本與日韓處于同一水平線。這樣的情景在10年前很難想象,由此可見,中國卡車最近10年發展的速度要明顯快于日韓。
在中國卡車的發展曆程中,有相當長一段時間都是在跟随和模仿,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對于卡車技術的積累還遠遠不夠。一度曾出現過這樣的情況,中國企業推出的很多卡車新品的駕駛室造型都可以在國外找到原型車,過度模仿亦或是抄襲現象曾被國外很多同行所诟病。僅就這一點來看,在如今各家展出的産品身上,很難再看到“山寨”車的影子,即使是借鑒了合資方産品的風格,但在整體處理上融入了自己對産品設計的理解和感悟,這與簡單的模仿有着本質的不同。除了在外觀方面中國卡車正在形成特有的風格,在核心技術的突破方向上也十分明确,那就是充分利用中國卡車市場快速增長的難得機遇,加大對外合資合作力度,通過引進消化吸收,最終實現自主。從目前來看,效果不錯,尤其是在重卡和輕卡領域分别有着深厚積累的2家企業中國重汽和江淮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
也要注意一點,中國商用車的自信必須建立在對核心技術的自主掌控上,而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如今商用車采取的合資合作與當年乘用車所走過的市場換技術之路基本類似,隻不過商用車産品和市場的特殊性使得本土企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從而可以實現品牌自主。如果迷失在品牌自主的表象之下而忽視了技術自主,中國商用車的品牌自主将變得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