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很多在線教育領域的中小團隊被迫停業或倒閉,但這兩年也有一些逐漸發展壯大,一些新的市場和玩法正逐步形成。在這一輪洗牌完成後,今年的在線教育,是否會迎來自己的春天呢?
“萬骨枯”後,已有人“功成”
自2013年在線英語學習平台“51talk”成功在美國上市以來,國内便掀起了一股在線教育創業的熱潮。不過資本的熱情在遲遲見不到盈利之後逐漸消退,很多中小創業團隊先後夭亡,而在曆經大浪淘沙之後也有一些參與者羽翼漸豐,開始成長為這一領域的重要玩家。
這第一位代表便是老牌玩家滬江網校。2001年伏彩瑞創立了滬江語林網,兩年後滬江網上線。2009年滬江網校成立,伏彩瑞的團隊成為了中國最早一批涉足在線教育的團隊之一。數年來,這家公司一直以外語培訓作為突破口,并在2011推出《移動網校》APP開始向移動互聯網轉型,再次赢得先發優勢。如今,它僅在移動端的用戶數都已經突破了1億人,成功轉型為一家移動教育公司。而在2015年完成D輪融資之後,滬江網校的估值已經超過10億美元。
另一位代表猿題庫。它已是這一領域的明星團隊,旗下《猿題庫》、《猿輔導》和《小猿搜題》在市場中皆有較大聲量。在不久前猿題庫召開的記者溝通會上,官方表示在公司宣布商業化一年半以後,猿輔導的現金收入已達1.2億元人民币,再加上粉筆公考業務産生的營收,總體規模達到了3.4億元人民币。公司創始人李勇表示,猿輔導已經完成了“順利起跑”階段,并探索出了可行的商業模式,即“直播+課程+自營”。
最後一個代表,則是走O2O路線的瘋狂老師。和其他很多在線教育團隊不同,瘋狂老師采用了“線上+線下”雙渠道結合的方式—線上更像是造星平台,線下才是主要變現渠道。在線上,瘋狂老師推出了在線直播平台“叮當課堂”,打造明星老師。而在線下,瘋狂老師也在放大名師價值,最後通過規模化授課獲取盈利。早在2016年時,創始人張浩便曾透露,瘋狂老師計劃在年底前實現單月盈虧平衡。
這些創業項目之所以能夠成長起來,是因為它們在商業模式的探索上,已經有效所成。不過,當我們在梳理這些大玩家的投資情況時也發現,投資方中不乏騰訊和百度這樣的巨頭身影。百度在2014年投資了滬江網校,而騰訊則先後投資了猿題庫和瘋狂老師等多個在線教育項目。
新玩家陸續登場
事實上,巨頭在在線教育領域的布局還不止于此,騰訊正是其中最富熱情的一員。盡管微學明日目前聲量漸無,相關團隊也已經解散,但是騰訊和新東方教育集團的合作并未結束。去年年初,騰訊向新東方在線投資了3.2億元人民币,半年後這家公司就順利在新三闆挂牌。而百度最大的優勢莫過于搜索引擎所帶來的巨大流量。目前,百度已經擁有百度學術、百度傳課和百度優課等相關業務,布局可謂十分完善。
其實,還不隻是騰訊和百度,網易近年來在在線教育領域的布局也值得關注—從網易的公開課和雲課堂等産品,能夠明顯感知其野心。從目前來看,網易的思路是以内容(優質的課程資源)為中心,再輔以旗下“有道”系列工具APP,搭建自己的産品矩陣,最終通過大數據等方式來構建起自己的在線教育生态圈。
在傳統勢力方面,除了我們已經熟知的新東方之外,一直在做高端市場的“美聯英語”也開始發力在線教育市場,并已經逐步形成了“線下直營+線上直播”的雙平台布局。去年年中,“美聯英語”宣布獲得了1.7億元人民币的PE融資。
有意思的是,我們在閱讀了很多相關資料之後發現,從去年開始,一些母嬰電商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也有意試水在線教育領域。蜜芽、貝貝網和寶寶樹等,已經和很多“新媽媽”建立了一種天然的親近關系,這為它們切入幼教領域提供了絕佳的機會,而在線教育是擺在它們眼前的一個不錯選項。
值得一提的是,在在線教育市場整體遭遇寒流之際,也有一些團隊在悶聲發大财。他們的主業并非直播和明星老師這些高大上的詞彙,而是智能學習的終端設備。從産品形态上來看,這些所謂的智能學習機其實就是一台Android平闆電腦,隻是内置了與學習相關的工具和課程輔導内容。它們多采用低成本的公模方案,也不苛求炸裂的用戶體驗,價格卻往往不菲。然而在線下市場中,很多家長卻對此趨之若鹜。上述的蜜芽、貝貝網和寶寶樹等,顯然也在往這條路上快馬加鞭。近日,網上還曝光了一款步步高旗下的Imoo高學習手機,顯然也是走的這條路。
新玩法已經成型
盡管在線教育領域玩家衆多,大家的玩法也不盡相同。不過,從去年的情況來看,真正可以吸引人氣、能夠賺到錢的領域正在聚焦。回顧2016年的市場,我們在新玩法方面找到了這樣兩個關鍵詞:直播和自營。
衆所周知,直播是2016年的一個大熱門,而這股風也刮進了在線教育領域。直播模式,可以将在線教育包裝得更像傳統教育中的課堂,直播間就是教室的在線還原。同時,直播間也可以更好的解決在線教育的互動問題。無論是對于同學還是老師來講,教育過程的代入感都将更強。而“分答”和“知乎Live”等平台的出現,也豐富了在線教育的形式。
如果說直播隻是形式之變,那麼自營則體現着在線教育創業的思維之變。在以前,大部分在線教育創業項目的遠景都是将自己打造成一個平台,為第三方提供一個舞台,如此雲雲。不過,從去年開始自營開始成為越來越多玩家的首選。創業者開始自己規劃和生産内容,平台開始自己招聘全職老師講課,讓平台更像是學校。
目前,很多在線教育項目在直播和自營兩條路上的嘗試都取得了不錯的反饋,可以預見在今年它們将會在此有更多的投入。
走出困境,還有這些招
盡管困難很多,“命案”多發,但是新的玩法已經醞釀成型,還是有人樂意将2016年稱作是在線教育的“元年”。不過,要想在2017年真正實現突破,光憑直播和自營這兩個點顯然還不夠,還有一些新思路不妨一試。
其一、修煉内功,踏實做好産品體驗。教育是一門專門的學問,并非沒有進入門檻。如今,很多創業團隊都是源自互聯網,對于教育的理解不夠深刻,導緻了其産品在體驗上不如人意。而這種體驗不僅僅是在質量上,還可能存在于業務邏輯上。在線教育的創業團隊需要吸納更多教育界專業人士,使自己的平台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趨于專業。
其二、軟硬結合、線上線下結合。正如我們在前文所說,已經有人通過硬件終端在教育市場賺得盆滿缽滿,而線下的在線教育機構也不存在太大的盈利問題。對于還專注于線上的團隊來說,不妨針對更細分的群體,推出硬件終端産品,或者落地的線下培訓業務。此外,在B2C業務上苦苦掙紮的項目也不妨轉變方向,強化自己的工具屬性以嘗試B2B業務。學校和企業,便是理想的合作夥伴。
其三、圍繞創客進行,打造孵化器。在“大衆創新、萬衆創業”口号的帶領下,創客群體屢現報端,很多衆創空間也不斷出現。在線教育現在大多走的是性價比路線,高端品牌并不多見。如果有足夠的資源支持,圍繞創客開發在線教育項目,并逐步形成培訓、創業和融資的孵化器操作手法,也不失為一條差異化的道路。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線教育領域也衍生出了很多新的玩法。一些創業團隊已經在此嘗到甜頭,而更多新的玩法或将在2017年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