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登禮,江湖人稱“老郭”,下海經商前是《華西都市報》常務副總經理、副總編,後來辦過雜志。但老郭的理想并不止于此,考完博士毅然下海,創辦阿米什汽車電商,從縣城入手開始下鄉賣車。從車圈媒體人到鄉間賣車大神,究竟是什麼原因促進老郭完成從“老師”到“屌絲”的神轉型?屏住呼吸,聽他噴自己的内心獨白——
從1996年到2011年,我一直在紙媒工作,因為中間有讀書,所以嚴格意義上講我在紙媒工作的時間不到15年。2011年,我辭去了《華西都市報》的工作,專心讀博士,畢業回國後于2015年成立了阿米什汽車電商平台。
之所以轉型,不是因為感覺紙媒會失敗。我從來不覺得媒體會失敗,也從來不覺得都市報沒有發展。但因為受體制、機制之限,傳統媒體變革效率不高,很多機會難以抓住。雖然媒體人号稱是對社會趨勢變化最為敏感的一群人,但對新科技适應的能力相對還是比較緩慢。
在科技的推動下,當今社會的變化日新月異。我們剛把互聯網适應,移動互聯網就來了。移動互聯網适應之後馬上就來了視頻直播,之後是VR、萬物互聯、穿戴設備……媒體總是在觀望,看新東西對社會的影響力到底怎麼樣。觀望的同時意味機會流失,資源減小,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自由程度越來越寬廣、人們對自己的職業選擇也越來越個性化,沒必要一直待在一個單位或者一個組織下,才能成功。
《華西都市報》主要面向普通市民,發行量有一百多萬份,之前我們就對一百多萬讀者做過各種社會調查,試圖了解讀者在消費生活中的需求痛點。我們關注他們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獲取什麼樣的生活品質,在生活中怎樣尋找有效信息。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消費者消費什麼品牌,以什麼樣的價格買,在什麼地方買、什麼時間買、獲取什麼樣的服務,很多時候他是不明白的。我們老是說用戶是“小白”,但其實“小白”是對他們不尊重的一種稱呼。就像學校有義務教育學生,醫院有義務醫治病人,媒體也有義務告訴消費者需要的信息。
我現在賣車、做阿米什電商,就是因為覺得有義務、有責任幫助買車的消費者,讓他們在購車上更加理性、品牌認識更到位、掏錢掏得物有所值,通過幫助他們獲取我們平台的商業價值,建立一種新的消費商業模式。
當然做轉型的抉擇并不容易,美國的求學經曆對我的啟發很大。在美國的文化中,隻有精英才能介入商業領域。為什麼?因為他們要比常人承擔更多的企業生存壓力,還有理想幫助更多的人就業,對政府有貢獻更多稅收的義務,對社會科技變革還要有大膽突破。如果不是社會精英是很難做到的。
我們自認為是在媒體中發展比較快的,對社會是有一定價值的人。比其他人有更多擔當,看問題更深,思考問題更透,整合資源能力更強,所以說我們應該下海,到市場前沿中構建一種新的商業邏輯。
未來,中國會有更多的精英會通過三條路徑推動社會的發展:一是做智能制造,生産高品質智能化産品;二是做數字貿易,搭建全球多語種交易平台;三是做生态金融,通過杠杆力量把商業單體耦合到生态系統中放大N倍價值。
我在美國讀博士的時候,念的是管理學,着重研究資産管理方向,研究生也是念的管理學。我覺得管理更多是把資源進行更加科學整合,讓其産生最大化的價值,讓組織獲取更多合理利益。我的博士導師曾經告訴我,博士畢業後要更多的承擔社會責任,要有能夠推動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擔當,所以就業從事的社會領域應該是全新的、變革的、或者實施破壞性的創造,構造一種新的發展模式,讓後來者運營更輕松。
對于我來說,如果現在做的事情能對普通國民的生活品質、對經濟發展有所提升,應該也算推動了社會文明進步發展吧。每個人的效率提高了,資源整合提高了,社會意識增強了,這就是好的。我通過創造一種商業模式,讓消費者更便捷地買車,來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同時我們通過對消費者的服務,赢得他們的消費,構建真實的消費大數據,探究消費變化趨勢,對未來汽車公司開發新的産品和培育新品牌,開發新科技,也是有幫助的。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隻有三十年,前十年在摸索,中間十年在繁榮,後十年在收獲。我在快要收獲的時候選擇了創業,把自己在做媒體時候的想法,那些囿于體制和機制限制而未得以實現的想法,在阿米什汽車電商身上得到實現。
阿米什現在的商業模式、運營管理、團隊整合和未來發展,完全是按照數字時代用戶價值和消費思想進行規劃。我的團隊裡有很多90後,他們也是我們服務的目标對象,但他們非常能吃苦,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強。我發現他們身上有一種氣質,就是敢于挑戰自我和突破自我。在這一幫年輕人身上,我看到了阿米什模式的未來。雖然大家現在做的事情很辛苦,但内心卻充滿了希望,因為中國汽車市場未來發展還有10年2500萬輛至3000萬輛的規模,從我們開始如果有十個像我這樣的公司,或許才能滿足中國七八億用戶的購車需求。
不過,做阿米什汽車電商并不是我的終極目标。等“阿米什汽車電商”做大了,我會進行第三次創業,在中國辦一個知名的商學院,我做校長,教書育人,這才是我的最終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