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書

雜誌

保存到桌面 | 簡體人人書 | 手機版
傳記回憶文學理論偵探推理驚悚懸疑詩歌戲曲雜文隨筆小故事書評雜誌
人人書 > 雜誌 > 郭峪古城:帶我們走向久遠

郭峪古城:帶我們走向久遠

時間:2024-10-31 01:17:58

來到郭峪古城,發現幽靜的街道和被歲月打磨得光滑而凸凹不平的青石闆路仿佛從黃土的深處蜿蜒而來,幾百年前的古宅兀然而立,散坐在牆下條石上的老人們和善慈祥,他們沐浴着清風和陽光悠閑自得,一張張純樸的笑臉,折射出民風的厚道、古村的凝重。城牆、城門、角樓、老街,濃郁的古風古韻帶我們走向了久遠……

3郭峪古城緊挨着皇城相府。而很多來陽城的遊客直奔皇城相府卻并不知道旁邊還有這樣一座幽深的古城。巍峨的城堡,湛藍的天空,輕柔的流雲,黃土坡特有的黃色調,将青磚灰瓦映襯得格外醒目。古城曾經因為戰争被毀,至今仍在修複中。步入村子,舉目皆是灰色的老舊建築,至今現存明清時候的古建40多院。那些斑駁的院牆,幹枯的枝葉,不經意間透出一絲奪人心魄的蒼涼。每一家院落都雕梁畫棟,威猛冷峻的石獅、木雕精細的門窗……無不讓人驚歎和動容!難怪這裡被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稱為“中華民居的瑰寶”呢!

罕見的蜂窩城

來到郭峪古城便會發現,那種超凡脫俗的原生态風貌,仿佛飛逝的時光在這兒突然趨緩了、放慢了。當你走街串巷地步入一個又一個古樸的院落時,似乎與500年前的風物息息相融,每走一步都怦然心動。

漫步城中,蓦然為它的雄偉和博大而折服。郭峪古城不是常見的四城門格式,真正的城門隻有三處。東門為正門名為景陽門,西門為永安門,北門為拱辰門,南邊有上下兩道水門,為排水之用。郭峪城又被稱為“蜂窩城”,這是當初城牆建造者的别具匠心:古人在内牆上分三層用磚石修砌了幾百眼窯洞,這些層層密密的窯洞頗似“蜂窩”,而被稱之為“蜂窩城”。這種建造法,一來方便居住,二來方便防守。這不僅讓屯兵有了營房,儲物有了倉庫,也展現了郭峪先人在建築上的創舉。

1

2

3

41古城街道。

2門扉。

3湯帝廟。

4古城院落。

5古街轉角。

6元代戲樓。

7站在院内環視四周。

8滄桑的古道。

9城中古建。

在亂世中誕生

登上城牆,走進曆史。明朝末年,朝廷腐敗,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為抵禦農民起義軍,郭峪村在亂世之中建起了高大堅固的城牆,這也成為山西沁河沿岸的高官富人保護百姓的惟一手段。當年鄉紳帶領村民們修築這座城堡,用了長達十餘年時間。這是一座典型的防禦性城堡,不僅城牆高聳厚實,城内生活設施齊全,而且還有防禦系統,能夠村自為戰。整座城堡依山就勢,規模宏偉,結構精巧,是山西沁河流域古文化走廊中,建築年代最早、建築層數最高、建築工藝先進、建築風格融貫中西的城堡,被譽為“中國北方鄉村第一明代古城堡”,有着極高的考古價值。

行至城西,便可以看到城内牆裡一排排整齊的磚砌窯洞,這就是當年用于防衛城堡的藏兵洞。洞體由堅固的明磚砌成,磚與磚之間用糯米湯和石灰粘連,結實無比。在每個藏兵洞内都設有拱形窗戶,直面城外,形成居高臨下之勢,成為瞭望敵情和發起攻擊的堅固工事。這種兵洞連城的建築被專家稱為民間軍事工程的頂峰之作。城堡外圍的護城河,成為阻擊外敵入侵的天塹。過去隻能乘渡船進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旦城門被攻破,便立即關閉兩道側門,站在城牆上用弓箭、滾石、擂木等攻擊敵人。

如今談及古堡,人們大多都會與神秘、浪漫、夢幻相聯。事實上,在飽經戰亂的年月裡,這個用磚石築起的堡壘世界,卻是抵禦外來侵犯的有力屏障。可以想象,在那個烽火連天的冷兵器時代,身着盔甲,手持矛盾的武士,站在銅牆鐵壁般堅固的古堡前,會怎樣地望而生畏?即使沖破了諸多屏障進入古堡,面對蛛網狀的街巷,又會怎樣地膽顫心驚、滿臉怅然?

透過藏兵洞拱形的門窗,陽光灑落在歲月斑駁的石磚牆上,一縷縷融合在亮黃的色彩裡,一片神秘,一幀美妙,一種震撼。眼前如電影畫面閃過,所有的思緒,都被懷舊的淡香照亮。洞内每隔不遠的距離,建有連接村内的樓梯和涵洞,這些涵洞既可以在夏季洩洪,又能在遇到危難時迅速從此撤離。進可攻,退可守的設計,真正體現了古人的智慧,無不讓我們這些後來者心生敬畏。8

9

5

6

7遙想昨日輝煌

從迷宮般的藏兵洞出來,便可見格局為“五縱三橫”的街巷,寓意“萬物根柢”。由于缺乏維護和不斷地改建,郭峪古城昔日“五縱三橫”的街巷格局已經漸行漸遠。如今隻有一條中街和幾條小巷仍然保留着古樸的風貌。路面全以條石和磨盤石鋪成,街巷兩側是一座座緊緊相鄰的明清大院。

順着古街前行不遠就來到了“恩進士”。這套院落裡有村中最漂亮的木雕建築,四合五天井的格局,門窗的雕刻極為精巧,木柱懸梁上隐約可見的字迹自然能讓我們揣測到當年主人的學識涵養。屋中有一位老奶奶獨坐在窗前擺弄着針線,她一會兒又走來走去,顫顫巍巍忙活着家事,就這樣年複一年守候着百年老屋,也讓我備感歲月的滄桑和時代的美好。

仰望中街上的過街樓,頓覺這樓的特殊給幽深的街巷增添的别樣風韻。每一個宅院的大門,都可進院堂、通街巷,街巷接着城牆。很多院内都設有小門,院院互通,倘若外人進入,雖能曲徑通幽,但總摸不清門戶通道,如進迷宮,無所适從。一旦敵寇來犯,人們就可以利用這些曲徑迷道與敵人周旋,既可抵抗,又能逃生。穿行在這些深宅大院間,但見青磚砌牆黃泥敷面,帶着歲月的塵埃拂之不去,厚重的曆史文化氣息頓時湧來。

過街樓向西,一路上坡。沿申明亭左轉,距湯帝廟約50米時便可走出巷子。路面由寬而窄,由緩而陡,氣勢恢宏的廟宇雄踞前方高處,盡管用力擡頭,也難見廟宇全貌。隻看見蒼穹下雕甍畫棟,如鳥如翚,整個建築顯得莊嚴肅穆。這座湯帝廟的正門為三個大門。由于這裡地勢較低,所以在屋下壘起大約2米高的大台子,左右有台階上下。在三個大門中,中門最寬,上挂木匾,書有“湯帝廟”三個大字,上款為“大清順治九年五月十三日創修”,落款為“施主龍莊裡王重新……等同立”。湯帝廟正中門廳上的戲樓,為歇山屋頂,鬥栱層層出挑,翼角高翹,色彩絢麗。左右次間的樓屋是戲樓的後台及化妝室、道具間,不演戲時存放社事用品。雖然現在永遠看不到當年台子上的弦歌名伶,但依然可以想象到這座古城曾經的紅火與熱鬧。

時代的演進和風雨的剝蝕,使很多老宅院破落不堪,雜草叢生,但歲月留下的痕迹卻依然清晰可見。村子裡的年輕人基本都已搬走,隻剩下那些耄耋淡然的老人和古城牆遺址靜靜地守護着家園。偶爾在小巷深處的某個院落裡,還能見到溫順機靈的小狗小貓,綻放的三兩朵小花兒,或是還有點點綠意的老樹,檐下挂着的幾串玉米辣椒,牆頭擺放的老南瓜紅柿子,這些鄉野的秋色依稀透出幾許生活的氣息,使這方古城淨土更顯得甯靜閑适。
   

熱門書籍

熱門文章